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480章 突如其来的电话 第480章 突如其来的电话
- 京郊影视基地的摄影棚A区,“现实世界”IOI公司的休眠区已经搭建完毕。
跟林远家里那甚至有些给2070年丢脸的简陋设备不同,这里一排排造型冷峻的休眠舱在幽蓝的灯光下闪烁着无机质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金属气味,一看就科技感十足
这里将是影片后期,主角林远秘密潜入、接入“绿洲”的关键战场之一。
此刻并非正式拍摄,而是道具测试阶段。
道具组的老王师傅正小心翼翼地忙碌着,将一条条银灰色、触感奇特的柔性感应带,缠绕在洛珞的手臂和躯干上。
他的动作精准而细致,如同在进行一项精密的手术。
最后,几枚薄如蝉翼、触感微凉的微型生物电传感器阵列,被轻轻贴合在洛珞的额头和太阳穴位置。
洛珞安静地躺在为他量身定制的主角接入舱内,闭着双眼,胸膛随着平缓的呼吸微微起伏。
他的面部肌肉偶尔会极其细微地抽动一下,似乎在主动调节着某种状态,像是在感受,又像是在……适应。
老王一边调整着感应带的松紧,一边忍不住低声嘀咕,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
“洛导,这玩意儿看着酷炫,躺久了是真有点硌……其实这几个场景加起来,镜头前顶多躺个把小时,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您一向要求高,但也没必要非亲自躺进来感受这硬邦邦的底板和这些线头吧?我们按图纸保证外观和动作捕捉精准就行。”
他印象里,洛珞在科研上追求极致完美,但在片场拍戏时的吃苦耐劳也是出了名的,这种对道具舒适度的“挑剔”,似乎有点反常。
洛珞缓缓睁开眼,目光清亮,穿透了舱体透明的部分,望向摄影棚顶部纵横交错的钢架结构,仿佛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
他没有直接回答老王的疑问,嘴角反而勾起一丝难以捉摸的、带着憧憬的笑意。
“王师傅,绑紧点,按最贴合的状态来。”
他声音平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就在老王依言操作时,刚在自己接入舱体验完的刘艺菲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走了过来,站到洛珞的舱边。
她哈了口气,搓了搓手,目光落在洛珞身上那些复杂的接驳装置上,然后轻声问:
“感觉怎么样?我在想,角色第一次真正意识沉入‘绿洲’,那种脱离现实束缚的瞬间轻盈感,和身体本能的僵直感,该怎么在微表情和肌肉反应上协调展现?特别是眼睛,闭眼前和‘睁眼’在虚拟世界的第一个眼神……”
洛珞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去,他微微侧头,认真地和刘艺菲低声探讨起来,手指无意识地划过感应带上的纹路,似乎在感受着它们传递信息的潜力。
“对,就是这种割裂感,物理躯体的束缚还在,但精神已跃迁……”
他的话语充满了沉浸式的思考,在这种形式的表演上,别说如今他的演技早已大成,即便是几年前的他也是驾轻就熟。
没办法……条件在这摆着呢,这种整个人进入虚拟现实游戏中的表演方式,恐怕在绿洲被他真正创造出来之前,全世界都不会有第二个人能像他这么了解了。
谁让他动不动就进到【剧本游戏】里做任务呢,这种“穿越感”他可太熟了,完全是本色出演。
就是不知道,如果真的把虚拟现实技术搞出来,使用者会是个什么感觉,恐怕在技术完全成熟之前,普通人是没机会感受了。
毕竟是涉及大脑,再谨慎也不为过,即便这次真的如他所愿的触发了一些任务,拿到了相关技术,真的把绿洲搬出来那天恐怕也要很远了。
另一边老王听着他们的专业讨论,心中那点关于“舒适度”的困惑暂时被压下,只当是两个主演在为角色抠细节。
他认真记下洛珞对感应带贴合度提出的细微调整要求,一丝不苟地执行着。
他哪里知道,洛珞此刻躺在冰冷硌人的舱底,忍受着那些缠绕的线缆,心中涌动的并非仅仅是演员对角色的揣摩。
他每一次细微的肌肉调整、每一次呼吸的节奏变化、每一次对感应带触感和传感器位置的反馈,都如同最精密的探测仪,在收集着数据。
他的指尖划过感应带的纹路,大脑却在飞速构建着蓝图:这里的弧度是否贴合人体工学?这种材质的导热性是否适合长时间佩戴?生物电传感器的位置能否再优化以降低侵入感?
洛珞那望向棚顶的深邃目光,穿透的不仅仅是钢架,而是投向了一个由他亲手构想的未来——那个名为“绿洲”的虚拟宇宙。
他坚持“像素级真实”,不仅仅是为了电影画面,更是为了在银幕之外,真正“把绿洲从电影里搬出来”!
当这一天到来,人们用以接入那个瑰丽世界的门户,就是他此刻身下这个原型机的进化版本。
这短暂的“不适”,是他作为缔造者对未来用户体验的提前预演和苛刻测试。
每一分钟躺在道具舱里的时间,都在为未来那个真实存在的“绿洲”休眠仓,积累着最宝贵的、源于身体的真实反馈。
……
拍摄的进程并非按照三把钥匙的顺序来的,虽然其他几个场景都有现成的材料和道具,但毕竟场景相对宏大,只有《源代码》一个列车全搞定,因此最先布置也是最先拍摄完成。
在此之后则是“洛博士”的戏份。
在另一个精心布置的、充满未来科技感却又透着孤寂氛围的“洛博士工作室”内,洛珞正进行着另一场重头戏——饰演“绿洲”的缔造者洛博士。
“洛博士工作室”里堆满了“老式电脑”、线路板、布满灰尘的初代VR设备模型,以及大量写满公式和草图的纸张,营造出一种天才被岁月和孤独掩埋的沧桑感。
相比起所谓有之前搭建经验的几个电影场景,其实这个才是最好布置的,因为这是洛博士还年轻时的五十年前的时代……嗯~也就是现在。
那些所谓的“老旧”设备……几乎都是当前的最新款,有些甚至直接是从公司的编辑部搬过来的,客串的十分自然。
洛珞换上了略显宽大、“款式过时”……也就是当下的衣服,戴上了一副笨重的黑框眼镜,头发也打理得有些凌乱。
虽然这个角色似乎是他本人,但跟他现实中意气风发的青年科学家不同,也不是游戏中机敏果敢的少年林远,而是同样智慧过人但有些落魄,将自己毕生心血倾注于虚拟世界却迷失于现实的“绿洲”缔造者——洛博士。
这场戏是洛博士录制终极彩蛋挑战的独白,需要展现这位天才创作者的极致专注、内心的巨大孤独以及对“绿洲”倾注的全部心血。
洛珞收敛起扮演林远时的少年感,眼神深邃而疲惫,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仿佛将灵魂注入了这个与自己有着奇妙联系的角色。
“Action!”
洛珞的眼神瞬间改变。
那是一种深邃的、带着巨大成就满足感却又被无边孤寂吞噬的眼神。他的声音低沉、缓慢,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自嘲:
“……我创造‘绿洲’,因为在那里,我感觉不那么孤独,它是我的避难所,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牢笼,我倾注了一切,却忘了怎么在现实世界里……真正地活着……”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上一枚破旧的象棋棋子,指关节微微发白,镜头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水光。
他讲述着挑战的初衷,寻找继承者的渴望,话语间是对现实人际疏离的深深遗憾。
监视器后的副导演屏住了呼吸。没有激烈的动作,没有夸张的表情,洛珞仅凭眼神、微表情和声音的细微控制,就将洛博士那复杂矛盾的内核——天才的骄傲、创作者的热爱、避世者的脆弱以及对理解的隐秘渴望——精准地传递出来,充满了令人心碎的孤独感。
刘艺菲在一旁静静看着,也被这强大的沉浸式表演所感染。
也许是角色就是根据他本人设定的,这种情绪连洛珞自己都被感染,每次“Cut”后,他都会安静地在角落沉淀片刻,再投入下一条的拍摄。
摄影棚B区,气氛与A区的科技感截然不同。
这里正在复刻《闪灵》中的眺望酒店走廊。
美术指导小赵眉头紧锁,正和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外籍老先生激烈讨论。
老先生正是华纳派来的原版《闪灵》美术顾问汉克·米勒。
“汉克,你看这个墙纸的暗纹,我们根据能找到的最高清剧照复刻了,但总觉得底料的质感不对,少了点那种……陈腐的华丽感?”
小赵指着墙纸样本。
汉克凑近仔细端详,又摸了摸样本,用带着口音的英语说:
“是的,亲爱的,问题就在这里,80年代这种墙纸的底料含一种特殊的亚麻纤维,现在很难找了,不过我们可以试试混合两种不同质感的底料,再配合做旧工艺……”
不远处,《回到未来》钟楼场景的搭建现场,环球派来的原机械道具师苏珊·陈正指导着拾光的道具组调整德罗宁时光车的仪表盘灯光序列。
“这个启动音效的延迟要再精确0.2秒,观众对这个声音的节奏记忆太深了,差一点都会出戏!”
苏珊拿着秒表,神情专注。
监制宋慧穿梭其间,协调着各种需求和资源。
看着这些世界顶尖的顾问与自己的团队一起,为每一个“像素级还原”的细节绞尽脑汁,她心中感慨万千。
高强度拍摄的日子循环往复,拍摄也并非总是高强度的戏剧时刻。
盒饭时间,片场一角便热闹起来。
洛珞和刘艺菲通常和几位外籍主演唐纳德·格洛弗、吉玛拉·哈西诺娃等、监制宋慧、总编剧以及核心主创围坐一桌。
没有山珍海味,就是普通的剧组餐,大家边吃边聊,话题天马行空。
唐纳德会模仿某个经典电影片段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吉玛拉会分享她家乡的美食;戴夫·帕特尔和伊娃·格林则常常就某个哲学或科技话题低声讨论。
洛珞通常话不多,但会认真听,偶尔插入一两个关键问题或精辟见解。
刘艺菲则常常是话题的润滑剂,用流利的英语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些轻松有趣的见闻。
这种国际化的午餐氛围,本身就像一个小小的“绿洲”,充满了创作碰撞的活力。
收工后,洛珞和刘艺菲在回城的红旗车里,常常是难得的宁静时刻。
车窗外的城市灯火流泻而过,两人有时会分享当天的拍摄趣事,比如刘艺菲如何用一个细微的颈部转动区分开苏璃的警觉与时佳雪的温柔,或者洛珞分享汉克对墙纸质感的执着;有时则只是依偎着,听着舒缓的音乐,让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
而偶有闲暇的时间,两人也很少外出,经常一起瘫在酒店的沙发上,宽大的桌子上摊开着编辑部送来的最新版《头号玩家》设定集和分镜稿。
洛珞的手指划过“九龙城寨数据港”那充满赛博朋克感和东方市井烟火气的概念图,又停在“太极双鱼玉佩”钥匙的设计稿上,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你看,艺菲。”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纯粹的创作热情:
“我们在片场搭建的只是一个引子,最终,我们要让观众看完电影后,感觉‘绿洲’那个世界,那些规则,那些可能性,仿佛就在不远的未来触手可及。”
刘艺菲靠在他肩头,安静地翻阅着剧本,感受着他话语中的热忱,她知道,这是他回归表演本心后,最享受的状态。
摄影棚内,不同“世界”的场景在同步推进,三把钥匙也不单单只靠洛珞和刘艺菲两人便能轻易拿到,整个主角团的其他四人在这些电影中也都有着大量的戏份。
巨大的绿幕前,“破晓号”机甲在钢丝的牵引下模拟着星舰坟场的失重翻滚,特效组的动作捕捉点闪烁着微光。
“死亡球地狱”的赛道上,特技车手在精心布置的障碍间飞驰,摄影机在轨道上高速移动捕捉动态。
而在“眺望酒店”的走廊尽头,灯光营造出令人窒息的诡异氛围,演员正在准备一场充满心理压迫感的戏份。
监视器前,洛珞的目光锐利而专注,扫视着各个屏幕上传来的画面。
副导演通过对讲机协调着现场,每一次“Action!”的喊声响起,都代表着又一个通往“绿洲”的碎片被精心雕琢。
汗水、争论、反复的尝试、灵光一现的解决方案,以及那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顶尖影视人为了共同目标而碰撞出的火花,共同构成了这片光影交织的绿洲诞生前夜的独特交响。
拍摄仍在继续,挑战从未停止。
洛珞知道,距离那个“绿洲”真正在银幕上绽放,开启观众心中虚拟现实新纪元的大门,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但此刻,在这个充满创造力的片场,在那些日常的温暖瞬间里,他确信方向是对的。
“好,各部门准备,我们再来一条——Action!”
副导演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打破了棚内的静默与专注。
洛珞微微颔首,正要开口下达最后的指令,伴随着口袋里手机的震动,手表上小梅的文字提示也显示了出来。
洛珞看着来电显示轻轻挑了下眉,随即向众人比了个稍后的手势,迅速按下了接听键,整个喧嚣的片场瞬间按下静音键。
他转过身,背对着所有人,走向角落一片尚未布置的、相对昏暗的区域。
“老师?”
他开口,声音很轻,但很清晰。
……
没有人能听清他说了什么,只能看到:
他握着手机的手指,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
原本挺直的脊背,在某个瞬间极其轻微地晃动了一下,幅度小到几乎可以忽略,却如同平静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扩散出一种无声的震动。
一种沉甸甸的、难以言喻的东西在他周身无声地弥漫开来,让空气都凝滞了几分。
通话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几十秒。
但当洛珞缓缓放下手机,转过身来时,整个片场的气氛都变了。
他脸上的表情依旧平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刻意维持的、滴水不漏的平静,仿佛刚才那通电话只是寻常的工作交流。
刘艺菲的目光从设定稿上抬起,带着一丝询问和关心的看向他。
其他人也下意识地放轻了动作,视线若有若无地飘向他的方向——洛珞在工作时间接私人电话的情况并不多见。
“洛导?”
副导演试探性地低声询问,打破了这片令人窒息的寂静。
这一声仿佛把洛珞从深水中猛地拉回现实。
他深吸一口气,平静的开口道:
“继续。”
话音落下的同时,他迈开脚步,径直走向导演监视器后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