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第431章 我是柳如烟,横扫番番短篇

第431章 我是柳如烟,横扫番番短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上午九点整。

    清江省委常委会,在“书记楼”的小会议室准时召开。

    当刘清明拿着公文包,跟在林峥身后,最后一个走进会议室时,那张巨大的椭圆形红木长桌两边,已经坐满了人。

    清江省的十三名常委,悉数到齐。

    整个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庄严。

    空气是凝滞的,只有细微的翻动纸张的声音。

    刘清明目不斜视,脚步放得很轻,但他眼角的余光,已经将整个会场的情形收入了心底。

    和两年前相比,这张桌子旁的面孔,许多都换了。

    权力的更迭,无声无息,却又翻天覆地。

    省军区的贺宏烈司令员,去年已经上调西部某军区,迈向了更重要的岗位,如今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是一位面孔陌生的将军。

    清江省的三大巨头,省委书记、省长、专职副书记,已经换了三分之二。

    省长吴新蕊和专职副书记舒兴泰,一左一右,坐在林峥的两侧。

    吴新蕊今天穿着一身深色的女士西服,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她没有看进来的刘清明,只是专注地看着自己面前的文件。

    省委秘书长肖钰,在上次的常委会上,被正式任命为副省级城市襄城的市委书记,在常委中的排名,也因此前进了两位。

    新任的省委秘书长,是一名从外省调任的同志,名叫丁浩良。

    他看起来五十岁上下,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显得很斯文。

    按照惯例,他的排名依然在末位。

    其他的常委,云州市委书记黄文儒、宣传部长向前进、组织部长韦元魁,刘清明都已经打过交道,算是熟面孔。

    当他跟随林峥进来时,几道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黄文儒对他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韦元魁的表情则看不出什么变化。

    宣传部长向前进,只是多看了他两眼。

    这些眼神里,蕴含着各种复杂的情绪,有认可,有审视,也有好奇。

    刘清明很清楚,从今天起,他已经正式进入了清江省最高权力圈层的视野。

    林峥在主位上落座。

    刘清明则在他身后靠墙的位置上坐下。

    那里摆着一张小桌子和一把椅子,专门为记录员和秘书准备。

    这是刘清明第一次参加清江省的最高权力会议。

    上一次常委会,他只是省委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工作人员,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

    而现在,他坐在这里,距离权力的核心,只有一步之遥。

    与他曾经主持过的乡党委会议,甚至参与过的云州市常委会相比,这里的气氛,更加庄严,更加肃穆。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深沉的凝重。

    新任省委秘书长丁浩良,在林峥坐定后,向他示意了一下。

    林峥微微颔首。

    丁浩良清了清嗓子,轻轻拍了拍面前的麦克风。

    “同志们,清江省2002年第十八次省委常委会,现在开始。”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

    “会议第一项议程,请舒兴泰副书记,带领我们学习中央的最新会议精神。”

    专职副书记舒兴泰推了推眼镜,拿起了面前的一份文件。

    他开始宣读中央下发的最新指示。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包括林峥在内,所有的常委都拿起了笔,神色专注地在面前的笔记本上记录着。

    刘清明也挺直了腰背,认真地听着。

    他自己也主持过乡里的会议,也传达过上级的文件精神。

    但感觉,完全不一样。

    有些事情,只有到了足够的高度,才叫事情。

    这些看似宽泛的指示精神,到了省一级层面,就会变得无比具体。

    怎么领会?

    每个省都有每个省的解读方式。

    因为每个省的实际情况不同,发展的侧重点也不同。

    同样一句话,放到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可能意味着要“深化改革,拓宽思路”。

    放到西部贫困省份,可能就变成了“解放思想,推进改革”。

    而放到清江这样的中部省份,意义又会不一样。

    所谓学习中央精神,就是要结合本省的实际,将这些宏观的指导,转化为具体可行的举措。

    再通过这些举措,在经济、民生、党建等各个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最终,给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才是省一级常委会学习的真正目的。

    舒兴泰宣读完毕后,常委们开始轮流发言。

    每个人的发言都言简意赅,不会超过三分钟。

    整个学习过程,大约持续了四十分钟。

    在参加常委会之前,详细的议程和相关材料,就已经送到了他们的手上。

    每个人都提前做了功课,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因此,现场并不会出现冷场或者无人发言的尴尬时刻。

    刘清明注意到,最后一个发言的,是林峥。

    他面前也放着一份发言稿,应该是办公厅准备的。

    但林峥并没有完全照本宣科。

    他只是偶尔看一眼稿子,更多的时候,是脱稿在讲。

    他的发言中,加入了大量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中央提出的‘协调发展’,对我们清江省来说,尤为重要。我们既有云州、襄城这样的经济强市,也有部分山区还处在贫困线以下。如何实现区域内的平衡,既要让强者更强,也要让弱者赶上来,这是我们未来五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侃侃而谈,各种数据和例子信手拈来,对全省的情况了如指掌。

    深知内情的刘清明,心中充满了佩服。

    这种对全局的掌控力,这种信手拈来的从容,需要经历多少次这样高层会议的磨炼,才能培养出来。

    接下来的几项议题,和刘清明预想的差不多。

    都是一些省内重要的人事任命,和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置办法。

    这些议题,在会前显然也经过了充分的沟通和酝酿。

    投票表决的过程十分顺利。

    一项项议题被全票或高票通过。

    刘清明观察着这一切,真有意见,最多也就是投一张弃权票。

    但这种情况,在这种级别的会议上,是很少见的。

    除非是争议极大的议题。

    可真正争议很大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如此贸然地出现在常委会上。

    随着一项项议题通过,会议室里的气氛,也渐渐轻松了一些。

    会议进入了最后一项议程。

    林峥环视了一圈。

    “同志们,最后说一件事。”

    所有人都放下了笔,看向他。

    “根据中央的统一安排,年底将召开党的第XX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需要组成清江省代表团,赴京参会。”

    这件事,在座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在座的十三位常委同志,都是代表团的当然成员。”林峥宣布。

    “其余的代表名单,会由省委组织部和宣传部,根据组织章程和相关规定,在考察和公示后,最终确定。”

    这些名单,其实也都是早早就决定好的。

    会议结束。

    常委们陆续起身,相互点着头,离开了会议室。

    刘清明正准备上前收拾林峥面前的文件,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拿出来一看,是省委办公厅打来的。

    “刘主任,请您马上去一趟省委组织部。”

    刘清明心里一动。

    他走到林峥身边,低声汇报:“书记,组织部让我过去一趟。”

    林峥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是点点头。

    “去吧。”

    “后续的工作,我会让方慎行接一下。”

    “好的。”

    林峥的反应,让刘清明更加确定,书记对此事应该是知情的。

    他快步走出会议室,朝着组织部所在的另一栋办公楼走去。

    一路上,他心里在快速盘算着。

    组织部找他,会是什么事?

    难道自己的上京指标下来了?

    他想不出个所以然。

    进了组织部大楼,找到相应的办公室。

    对方却告诉他,韦部长正在等自己。

    这一下,刘清明更加忐忑。

    他直接上了韦元魁所在的楼层。

    部长办公室的门关着。

    韦元魁的秘书一直等在外面,看到他。

    敲了敲门。

    “请进。”

    “部长,刘主任到了。”

    刘清明跟着走进去。

    秘书却把门给拉上。

    韦元魁正坐在办公桌后处理文件,看到他,脸上露出笑容。

    “小刘来了,坐。”

    “韦部长。”刘清明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腰杆挺得笔直。

    韦元魁放下手里的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

    “刘主任,今天请你过来,是有一件事要正式通知你。”

    他的表情很郑重。

    “经过省委组织部的慎重考察和研究,并报省委同意,你已经正式入选了本次赴京参加XX大的清江省代表团。”

    韦元魁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在刘清明的心上。

    刘清明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以为自己只是作为林峥的秘书,以工作人员的身份陪同上京。

    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是正式代表中的一员。

    这其中的分量,天差地别。

    “怎么?这个表情?”韦元魁看着他,笑了笑。

    “是不是觉得很意外?”

    刘清明定了定神,点了点头。“确实……我只是没想到。”

    “应该想到的。”韦元魁说,“你过去这几年,从基层到市里,再到省里,做出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在云岭乡的工作,为全省的农村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要是连你都不能入选,那谁还能成为这个代表呢?”

    这话的分量,就有些重了。

    这不仅是肯定,更是一种极高的赞誉。

    刘清明连忙说:“谢谢组织上的信任。”

    “不过,你的本职工作也很重要。”韦元魁继续说,“在参会期间,你依然是林书记的秘书,要继续做好领导的服务工作。这一点,能不能做到?”

    “保证完成任务!”刘清明立刻站起身,大声回答。

    “别紧张,坐下说。”韦元魁摆了摆手,“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刘清明重新坐下,心情依然难以平复。

    成为全国党代会的代表,这对他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荣誉,也是对他未来仕途的一块重要基石。

    他想了想,开口说:“韦部长,我正好想打个报告,是直接交到您这里,还是交给办公厅?”

    “哦?什么报告,这么郑重其事。”韦元魁有些好奇。

    刘清明稍微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说了出来。

    “是我和苏清璇同志的结婚报告。”

    韦元魁闻言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是这件事!这是大好事啊!”

    他脸上的笑容很真诚。

    “太好了,恭喜你们两个!终于修成正果了。”

    “报告嘛,还是按照程序,交给办公厅那边。我们组织部只负责在你们的档案里,把‘未婚’改成‘已婚’。”韦元魁开着玩笑说。

    “那我明白了。”刘清明站起身,“韦部长,要是没有别的事,我就先告辞了。”

    “好,去吧。”韦元魁也站起身,准备送他。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韦元魁的秘书走了进来,手里抱着一摞文件和表格。

    “部长,这是今年省里选调生的笔试成绩和面试情况汇总,您看看。”

    秘书说着,把文件放在了办公桌上。

    刘清明正准备侧身让开,无意中,他瞥到了最上面的一张表格。

    表格的右上角,贴着一张标准的证件照。

    黑白的底色,照片上的女孩,眉眼清秀,素雅安静,十分漂亮。

    刘清明的心里,微微一动。

    是她。

    冯轻窈。

    那个在715案中,和周跃民在一起的清江大学中文系学生。

    秘书放下文件,对韦元魁点点头,转身出去了。

    整个过程,不过几秒钟。

    但韦元魁何等敏锐,他已经注意到了刘清明方才那一瞬间的愣神。

    他拿起最上面的那张表格,看了一眼照片。

    “认识?”他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刘清明已经恢复了平静。

    “一个案子的当事人。”他回答得很坦然,“当时我还在林城当警察。”

    “哦?”韦元魁来了兴趣,“笔试第一,面试成绩也很不错。是个好苗子。林城人?”

    “对。”

    “那可真是巧了。”韦元魁的脸上带着一种莫测的笑意。

    刘清明立刻感觉到了这句话里的深意。

    他马上补充道:“您千万别误会,就是一面之缘,看着有点像。一切都请组织上按照程序来。”

    他可不想让韦元魁产生什么不好的想法。

    韦元魁微微一笑。

    “放心,我们组织部选拔干部,只看结果,不会考虑任何场外因素。”

    “如果不合格,就算你真想为她说情,也不行。”

    这句话,中规中矩,但刘清明知道,另有深意。

    “那我先走了,部长。”刘清明不再多留。

    “嗯。”韦元魁点点头。

    他站在原地,目送着刘清明关门离去。

    办公室里恢复了安静。

    韦元魁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他低头看着手上的那张表格,看了足足有半分钟。

    然后,他拿起了桌上的红色电话。

    电话很快被接通。

    “小丁,你马上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他挂了电话,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几分钟后,刚才那位秘书快步走了进来。

    “部长。”

    韦元魁将那张表格递给他。

    “你马上,去调出这个叫冯轻窈的选调生的所有档案。”

    他的声音很平静。

    “特别是在林城上大学期间的记录,我要全部的,最详细的。”

    “查清楚,她具体牵涉到了什么案子里。”

    秘书一愣,但不敢多问,立刻点头。

    “是,部长。”

    “对,尽快。”韦元'魁最后补充了一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