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科幻小说 ->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第147章 国之栋梁,我要为你请功【求订阅】 第147章 国之栋梁,我要为你请功【求订阅】
- “大家正常试验就行,你们为了国产隐身战斗机的研发都辛苦了,这次我是刚好路过锦城,知道咱们的战机要进行新一轮风洞验证,就临时更改行程过来看看。”
“希望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工作。”
身穿深蓝灰色常服的空军指挥马晓鹏,脸上堆着笑容分别同杨威和李何伟等人握手。
身处风洞实验基地,丝毫没有什么架子,甚至反倒担心自己会影响科研人员的工作。
“请指挥放心。”
“今天的风洞试验我们操作过很多次,不会有问题。”
作为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总设计师的杨威,松开手的同时急忙回应。
旁边李何伟也没沉默。
紧跟在后面接过话茬开口附和。
“是的。”
“我们安心等待实验结果就行。”说完便引领着马晓鹏朝旁边系统控制室走去。
期间他回头看了眼跟在后面的徐铭,本想为马晓鹏详细介绍一下,但最终还是把话给暂时咽了回去,准备等实验结束后再提。
徐铭把几人交流打招呼的画面看在眼里,不过始终保持着沉默并未开口。
毕竟以他现在燕大博士生的身份,还不足以让空军方面的指挥重视,何况连邢晖和许宇凡两位研究院,都没找到机会上前与之握手。
主要眼下工作重心还是在风洞实验上,大家都已处在各自的位置上面。
这时杨威也不再耽搁时间。
伴随指令下达,对原型机的风洞实验,正式开始。
透过可视化区域,能清楚看到风洞中的,经过封闭缩小的原型机模型。
其机头呈尖锐的菱形截面,两侧是钻石型设计的带边条翼座舱罩,机身采用翼身融合方案,能够做到平滑的连接机翼和机身。
消除传统机身连接方式形成的强反射角。
特别是采用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DSI,并巧妙设计成S形弯曲。
完美遮挡发动机压气机的叶片。
另外全动鸭翼与边条翼的隐身处理,更是一大亮点。
徐铭虽未系统性学习工程流体力学专业,但依靠物理相关的力学知识,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当下国产隐身战斗机最适合的气动布局方案。
目光炯炯有神,注视着原型机模型,虽一句话不说却难掩心潮澎湃。
而和他有着同样情形的,则无疑是马指挥。
可能因为特殊身份,他比任何人都迫切想要看到眼前的等比缩小模型,有天能真正飞翔在天空上。
成为维护空中安全的一柄利剑。
或许是自己在脑海中脑补出战机翱翔的画面,其一双目光根本移不开。
“启动风洞。”
很快亚洲最大的2.4米连续跨音速风洞,正式开始运行模拟战机飞行,同时测试过程中还会有烟流油流,等可视化技术观察气流分离和涡流生成。
风洞试验主要是在不同速度下不同攻角下,测量气动性特性验证操作稳定性。
但随着速度提升,机体表面温度增高,便到了对隐身涂层设计方案进行考验的时候。
需保证其雷达反射截面趋于稳定,始终处在设计指标范围内才行。
否则在隐身性能上存在缺陷,哪里还能称作是第五代隐身战斗机。
根本起不到震慑宵小的作用。
上次的实验过程中,正是因为机身温度升高后,雷达反射截面RCS急剧增大才宣告失败。
以至于后面才有了李何伟院长,决定借助相场模型预测颗粒粗化动力学过程,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新的且可行的涂层设计方案。
于是就在机身温度逐渐攀升时,李何伟和邢晖等人不由得暗自攥紧拳头,无论动作表现还是神情,都丝毫不掩饰此刻内心的紧张情绪。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的态度就只有一个。
那便是取得成功。
不然若再次失败的话,势必会对很多人带来打击。
严重影响隐身战斗机的研发进度。
要知道如果相场模型失败,那么研究院这边,就需要重新采取传统的试错实验。
通过不断试错,最终确定出可行的涂层设计方案。
这其中需要花费的经费,以及周期时间,都将会是个难以接受的数字。
“实验目标速度已达1.8马赫,机身表面温度已经升高至380℃。”
“保持速度确定雷达反射截面数值。”
杨威全程负责下达指令,尽管表面上难以看到明显的表情变化,内心紧张程度却不输其他人,无比希望此次涂层设计方案可以过关。
“可一定要通过。”李何伟握着拳头暗自低喃。
林伟同样如此面色潮红。
反倒是徐铭在深吸一口气后,对新的涂层设计方案充斥着信心。
不知过去多长时间,原本沉寂许久的控制室,终于响起操作人员的播报。
“雷达散射截面数值稳定。”
尽管只有短短几个字,却让现场所有松口气,仿佛心里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李何伟脸上更是立刻堆出笑容。
在相同的机身温度下,雷达散射截面数值稳定,没有再出现之前那次极具增大的状况,这说明他们的新涂层设计方案是有效果的,更是间接证明了电磁耦合相场模型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致使邢晖和许宇凡这两位研究院的研究员,听到这个结果立马扭头朝徐铭望去。
眼中充满不可思议之色。
瞳孔像是地震。
当初他们还颇为担忧,害怕采用新型的相场模型方法来反向优化设计方案,只不过是白白做无用功,去浪费当下最为重要的时间。
特别徐铭还只用了大半个月,便构建出新的模型。
确实让人很难彻底安心。
但万万没想到,相场模型在徐铭手中,再次发挥出惊人效果创造出奇迹。
至于旁边林伟,眼中则只有狂热和敬佩。
他身为和徐铭最熟悉接触最多的人,对徐铭可以说是非常了解。
当初也正是出于对徐铭的信任,认为对方总能在面对不可能的事上创造奇迹,给大家带来意外惊喜,才向院长提及徐铭改造相场模型的事情。
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无比正确。
杨威在风洞实验没有彻底结束前,神情则依旧保持着严肃模样。
他并未被沉浸在这个好消息上,而是继续下达指令。
进一步验证原型机模型上的涂层设计方案。
通过降低或提升机身表面的温度,持续追踪雷达反射截面的数值大小。
就这样。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实验阶段性结束,很快详细报告也出现在杨威手中。
垂下目光打量一眼后,走过去递给面前的李何伟。
脸上终于现出笑容的同时主动搭话。
“李院长。”
“我代表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对你们在隐身涂层设计上的贡献表示感谢。”
“你们拿出的涂层新设计方案,使得机身表面在各种温度下都保证了,雷达反射截面数值处在正常范围。”
“完全满足我们的设计指标。”
早就快按耐不住内心喜悦的李何伟,接过报告认真查看完嘴角顿时上扬。
立刻接话道:
“杨工讲的这是哪里话,这些都是我们航空材料研究院应该做的事情。”
话音前脚刚落,下秒便想到什么,随手把报告递给旁边的邢晖,大步来到徐铭身旁将其给拽到人群中间。
“此次新的涂层设计方案,之所以能这么快完成并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可全靠小徐构建的相场模型,依靠此模型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只需要几个小时便能得到准确的颗粒粗化过程。”
“极大节省了传统实验试错的成本,以及研发周期。”
“目前航发集团已经将相场模型,用于发动机高温合金裂缝预测上。”
“接下来我们还准备把此模型纳入标准设计流程。”
“可以确定的是,每年都可以节省下来大量经费,同时缩短项目的研发周期。”
李何伟在这个时候,丝毫没有吝啬推出徐铭,把绝大部分功劳归到徐铭身上。
杨威对徐铭的了解,更多是在理论数学上的成就。
本以为只擅长研究纯数方面的理论,未曾想其成果竟有这么高的应用价值。
感叹之下也不由称赞几句。
“好样的。”
“要是像你这样有天赋有实力的年轻人能多些,咱们国家什么先进技术攻克不了。”
“谢谢杨教授。”徐铭谦逊应声。
这时几人的谈话,很快引起马晓鹏的注意,首次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徐铭身上满眼好奇。
碍于他的身份和工作,对于数论界发生的事,着实不是太过了解。
眼下突然看到竟有如此优秀的,年轻一辈科研人员。
怎么可能不感兴趣。
于是连忙开口进行询问。
“李院长。”
“你们院居然还有这么厉害的研究员,能攻克瓶颈快速解决战机的涂层问题,所构建的模型更是为国家节省大量的科研经费。”
“这么大的贡献我可要为他请功才行。”
马晓鹏讲这话是满脸认真,尤其说到请功,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毕竟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最高也是能获得个人一等功的。
李何伟把马晓鹏的话悉数听进耳中,顿时发自内心为徐铭感到高兴。
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立刻详细为马晓鹏介绍。
“马指挥你可能不知道,小徐目前虽只是燕京大学数学科学院的博士,但已经在国际上有很高名气,除了构建相场模型助力材料的研究。”
“更证明了数论中的经典猜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非常大的轰动。”
“另外物理方面,参与燕大和箐华的项目,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现诺奖级成果。”
“说实话我巴不得这小子是我们院的研究员,只不过等明年他毕业不知道有多少机构想抢人,这次还是我们主动找的小徐帮忙。”
马晓鹏虽对理论数学和凝聚态物理,平时关注的不是特别多,但却清楚国际数学界和诺奖的影响力,很难想象竟是如此年轻的人能做到的事。
尤其对方连研究员都还不是,竟属于在读博士。
经过短暂的怔神,看向徐铭的目光逐渐炙热,明白这是国家以后真正的栋梁之才。
“真是年轻有为啊。”
“国家能有你这样的天才,是最大的幸事。”
说这句话时,右手不由自主的拍了拍,徐铭的肩膀。
感受到肩膀处传来的力量,徐铭内心无疑也是非常的激动兴奋。
甚至比听到验证结果更开心。
毕竟以往都是学校教授师兄之间的认可,和现在的感觉完全不同。
这时李何伟并没有选择停口,在合适的机会下,又插嘴提到另外一件事情。
“说起来小徐真正展现编程算法上的天赋,还是在咱们的北斗卫星导航项目上,北斗导航如今能达到超过国际GPS的定位精度,也是全靠徐铭构建的补偿算法。”
国产隐身战斗机和北斗卫星导航,毫无疑问是根本分不开家的。
杨威听到徐铭还在北斗卫星导航上有贡献,心中惊讶程度顿时又多出几分。
整个人陷入沉思下,很快想到什么忙发言搭话。
“这太好了。”
“我们在进行原型机的地面模拟实验中,发现战机的飞控系统控制律存在小问题,正需要算法编程相关人才来进行优化解决。”
“要是顺利的话,明年下半年有望让战机首飞。”
快速讲完这几句话,杨威脸上表情也顿时肉眼可见的激动起来。
足可看出对首飞的执念。
在当下全球局势中,面对国际上先进五代机,以及四代半战机的虎视眈眈。
国内能拿出手的只有刚服役的三代机。
这无疑让人难以心安。
如此国产新型五代隐身战斗机,早一天亮相首飞登上国际这个大舞台,便能早日起到震慑宵小的效果。
这件事情上面,马晓鹏毫无疑问是支持杨威的。
他更加迫切想看到五代机的首飞。
“前不久我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提到我们十年八年都不一定能搞出来四代机。”
“真要是明年五代机首飞,相信肯定会给全世界一个非常大的惊喜。”
“指挥说的没问题,咱们确实很难搞出四代机,毕竟谁能想到我们会选择直接从五代机入手。”李何伟接过马晓鹏的话茬笑着往下附和。
眼下无论国内还是国际,讨论最多的都是四代机。
主要按照正常的战斗机迭代情况,三代机服役后紧随其后的自然是四代机。
并且单四代机的很多技术,都被外界认为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突破。
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国产战斗机会直接从三代机蹦到五代隐身战斗机,关键研发过程还如此迅速。
别说公布之后会给海外一个惊喜,只怕连国内民众都要吓得不轻。
而在畅想完心中画面后,杨威和马晓鹏以及李何伟三人的目光,全部都集中在了徐铭身上,同时充斥着一种火热让人感到很有压力。
没办法。
谁让按照杨威的说法,要顺利优化完飞控系统,原型机才有望在明年下半年进行首飞。
只能把希望放在徐铭的身上。
徐铭迎上三人目光,心里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
不过既然是涉及到系统上的优化,那主要和某些算法有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讲,倒也确实称得上擅长领域。
另外对于二十出头的男生来说,对战斗机这种东西确实没啥抵抗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然希望,可以早点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便也不再迟疑,当即点头答应。
“我可以试试。”
然还没等杨威脸上的笑容完全绽放出来,又紧接着开口多补充了句。
“只是我可能要先请一段时间的假。”
“请假?”杨威有些怔住。
李何伟闻言同样疑惑问道:“难道是家里有事情?”
他在和燕大数院对接借人时,特意询问过,知道徐铭目前手上并没有其他项目。
面对两人的疑问,徐铭则摇摇头如实回答。
“那个……是因为我获得了,拉马努金数学奖,要去参加颁奖典礼。”
此话一出,周围顿时鸦雀无声。
……
对于隐身涂层的实验并非一次性,接下来一段时间会持续进行风洞实验,确定雷达反射截面稳定的同时,还要确保涂层使用寿命满足要求。
避免涂层在机身表面温度变化下,出现脱落情况。
关于这点李何伟自然是信心十足。
徐铭在和杨威教授说好后,自然也没有继续留在风洞基地群的必要,翌日便返回燕京为颁奖典礼作准备。
待结束后再参与飞控系统的优化工作。
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马晓鹏走之前,再次确定了要给他请功的事,使得人生获得首个国际数学奖项,似乎也没有那么香了。
回学校的路上,都在想会获得个人几等功?
还有燕京大学的年度人物典礼,预计元旦前也会再次举办召开,届时他发表科学顶刊物理论文,以及证明孪生素数猜想获得的奖金都会颁发。
作为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他准备把父母接来,与之共同分享这份喜悦和荣誉。
相信对于二老来说,肯定会非常高兴,为自己的儿子骄傲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