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科幻小说 ->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第152章 让人震惊的恐怖效率【三合一求订阅】

第152章 让人震惊的恐怖效率【三合一求订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徐铭既然专程过来,那肯定是想尽快完成,对于飞控系统的优化,如今人都已经到了这里,没必要再去耽搁浪费掉宝贵的时间。

    因此对于杨总师的意思,他完全没有异议,当即沉声开口作出回应。

    “我今天就可以开展工作。”

    “这样吧,先让小宋带你熟悉一下。”杨威听到徐铭的回答抑制不住笑容。

    沉吟两秒丢下这句话。

    说着立刻起身走到办公室门口,拉开门向隔壁的区域喊了一声。

    “小宋。”

    话音落下没多久,便见宋振宇小跑过来。

    “杨总师。”

    “你今天就带着徐铭,好好熟悉下咱们所的部门,以及目前项目所面临的问题。”杨威看向宋振宇特意交代一句。

    闻言宋振宇当即应道:“保证完成任务。”

    就这样。

    接下来的时间,宋振宇便领着徐铭,在锦飞内部进行参观了解状况。

    期间徐铭除见到国产三代机歼10之外,还近距离目睹了新型隐身战斗机的原型机。

    和上次在风洞基地内看到的等比缩小模型不同,眼下属于真正的大家伙,特别是那全世界独一无二,复杂鸭翼加边条翼加主翼加全动垂尾复杂设计,哪怕尚未进行真正的首飞测试,也能够在脑海中想像出空中翱翔画面。

    不过随之而来的,便是对飞控系统的高要求。

    再对锦飞有了一个大致认知后,此刻徐铭显得越发有些迫不及待。

    想赶紧着手研究,原型机的飞控系统。

    于是当他再次参观完一处地方,身体猛地顿住,主动向宋振宇表达自己的意思。

    “宋师兄。”

    “接下来你给我讲下,目前飞控系统面临的瓶颈。”

    “徐师弟你今天才刚过来,要不先休息一天,等明天再正式参与工作?”宋振宇闻言想了想关心句。

    徐铭摇头道:

    “我没有关系,早日优化完飞控系统,咱们的战机也能早一天首飞。”

    “那好。”宋振宇这时不再多说。

    随即便带领徐铭,来到他们平时研究飞控系统,所在的工作区域。

    为徐铭单独安排了一个房间的同时,又拿来相关的测试数据和资料文件,毕竟要先让徐铭彻底了解,现有的飞控系统情况后才能精准优化。

    “徐师弟。”

    “这些就是关于飞控系统的数据,你先慢慢看,然后我们明天开个例会再好好讲一下。”宋振宇把东西放到桌子旁的同时补充这么句。

    “好的宋师兄。”徐铭点点头目送对方离开。

    待其身影彻底消失在视野中,便也不再迟疑,整个人很快沉浸到相关资料中。

    并且还保持高度专注,让自己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加快对这些资料的研究速度。

    碍于原型机为追求极致性能,采用极端气动布局与隐身要求,锦飞的研究人员在飞控系统上面,可谓是下了非常大的心血和精力。

    主要完全不夸张的讲,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是架在没有计算机辅助下,人类飞行员根本无法驾驶的飞机。

    它的飞控系统是整架战机的灵魂所在。

    为此采用了全权限和三重冗余方式,即飞控系统拥有对飞机的完全控制权。

    飞行员的任何输入,都不是直接操控控制面。

    而是作为建议发送给计算机,由计算机决定如何最优的去执行。

    整个系统有三套完全独立的硬件和软件通道,如果其中一套出现故障,另外两套会进行‘投票’将其屏蔽接管。

    这能极大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

    是应对高静不稳定设计的必备措施。

    徐铭尽管之前并未参与过,类似的系统设计,却也能够感受到这套飞控系统的厉害。

    如果应用在其它战机上面,相信可以发挥出1+1大于2的好效果。

    奈何在眼下这架国产五代隐身战斗机上,还多少存在些小的问题。

    比如极为复杂的主动控制功能模块。

    毕竟歼20是静不稳定的,飞控系统需要持续不断的高频微调所有控制面,才能维持飞行的稳定,其背后是计算机每秒上百次的修正计算。

    但在上次的航电和飞控系统综合试验中,因为复杂的气动布局和轻量化结构,在特定速度下发生了震颤,这对于战机来说却是致命的问题。

    另外便是飞控系统算法最难的控制分配问题。

    简单来讲的话,就是当飞行员做一个简单指令,飞控计算机需要解算优化一个复杂的优化问题。

    如何分机身各翼的偏转角度和速度,才能以最高效率和最小阻力,以及对隐身影响最小的方式实现指令。

    这需要一套极其先进的控制算法。

    ……

    入夜。

    徐铭依旧在翻阅资料,确定目前飞控系统问题,又开始思索可行的优化方案。

    “飞机在高速特定攻角机动下,出现低幅震颤,应当是飞控系统和机体结构,以及气流之间产生了不利的耦合。”

    传统方法下面对类似问题,往往依赖风洞试验,来调整滤波器参数。

    但过程往往缓慢且难以根除。

    如果想彻底解决飞控系统存在的问题,保证原型机能够在明年提前首飞,把希望放在传统方法上肯定不可取。

    徐铭虽是首次接触飞控系统优化工作,缺乏对此领域的丰富经验。

    却可以凭借模型解构,对问题进行拆解重构。

    把面临的困难,转化为数学和物理或者算法问题。

    当念头停留在这里,下秒他没丝毫犹豫,当即拿过旁边的笔和草稿纸,边在上面演算推导边自顾自低喃。

    并随时间流逝,整个人的眼睛越来越亮。

    “对现有问题重构的话,或许可以将震颤视为一个动态系统稳定性的优化。”

    “而非传统控制问题。”

    ……

    不知道过去多长时间,正在他思路逐渐清晰时,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同时伴着宋振宇的声音。

    “徐师弟。”

    “进来吧宋师兄,门没锁。”徐铭闻声暂时停下手上动作回应句。

    下秒宋振宇推门进来,手中提着个饭盒。

    “没想到师弟今天刚来就忙到这么晚,我估摸着你可能晚上会饿,便顺手带了点宵夜也好能垫垫肚子。”

    宋振宇近前把饭盒放到办公桌旁,注意到徐铭面前散落的几张草稿纸,略作思索还是又关心了一句。

    “吃完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目前的飞控系统,我们研究了也有不短时间,但针对特定速度攻角下的震颤和控制算法的优化,始终没有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虽然眼下所里有着不小的压力。”

    “不过正常休息还是要保证好的。”

    把宋振宇的话听进耳中,徐铭点点头回应。

    “放心吧宋师兄,我有分寸。”

    刚才他看了眼时间,发现也才刚过晚上十二点,这对他来讲距离睡觉明显还早着呢。

    何况现在正是思路清晰的时候,肯定要趁机把优化方案给确定下来。

    “那你注意别太晚,明天的会杨总师也会参加。”宋振宇面对徐铭的回答最后交代一句。

    说完也没有过多耽搁,转身离开并轻手关好房门。

    这边徐铭自然不会客气什么,先把宵夜吃完,才又继续研究控制算法的优化。

    为快速研究完那些资料数据,在深度学习状态下沉浸两三个小时,傍晚吃那些食物早就被消化完,刚好正是肚子饿的时候。

    ……

    翌日。

    上午九点左右。

    针对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研讨会,在杨威的主持下正式召开。

    开始的时候,杨威则主动向在场其他人,详细去介绍关于徐铭的身份。

    “相信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今天会上有新人,那我就先大家介绍一下。”

    “徐铭来自燕京大学数学科学院,除有着很高的数学水平之外,在算法编程上也非常的有天赋,尤其所构建的电磁耦合相场模型,成功帮助航空材料研究院,在短时间内设计出可行的隐身涂层方案。”

    “航发集团使用此模型后,每年都能节省一大笔经费并且缩短项目研发周期。”

    “这次我把徐铭请过来帮忙,主要是解决咱们飞控系统的优化工作。”争取在明年成功实现原型机的首飞。”

    杨威的话音落在这里,下秒立刻扭过头,向旁边的徐铭投去目光。

    “小徐。”

    “你给大家打个招呼吧。”

    “大家好,以后请各位前辈多指教。”徐铭闻声主动站起身谦逊和众人问候。

    此刻坐在这里出席例会的,基本都是研究员,负责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研发工作。

    但在经过上次风洞试验的事,加上网上新闻,大家对徐铭显然并不陌生。

    相反还有着几分期待。

    毕竟越是相关人员,越清楚相场模型预测颗粒粗化反向优化涂层设计方案的含金量,看到徐铭如今参与飞控系统的优化工作,那自然是高兴都来不及。

    只要能尽快解决飞控系统的问题,那对他们来说便是最值得开心的事。

    “指教可谈不上,我们都期待着你能过来。”

    “互相交流学习嘛。”

    “没错。”

    “能和你这位天才一起研究项目,说不定很快就能找到系统的优化方法。”

    “先坐吧小徐。”杨威笑着冲徐铭摆手。

    徐铭听到大家的话,对锦飞的氛围颇为满意,应声重新坐下后便暂时保持起沉默。

    认真听其他人进行汇报。

    类似的例会,几乎每周都要召开一到两次,有时处于项目的攻坚阶段会更加频繁,旨在汇报各模块进展,以及商讨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案解决当下问题。

    伴随会议正常进展,大家依次起身报告,这其中也包括着宋振宇。

    而口中所提到的难题,正是飞机在特定速度攻角机动下出现的震颤,以及对核心控制算法的优化。

    基本和徐铭昨天晚上分析的一样。

    ……

    “目前针对飞机的震颤问题,我们准备加大风洞试验的次数来调整滤波器参数。”

    宋振宇这时站在一块大的显示屏前,在讲出组里拿出来的应对方案时,眉头不由的微微皱起神情不太自然。

    作为负责飞控系统研发的副研究员,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此方法具有的缺陷。

    怎奈眼下着实没有更好的替代选项。

    杨威全程认真听完,虽面色略显严肃,但也没有去专门指责什么。

    抬起手示意宋振宇回到座位。

    “先坐吧。”

    担任着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总设计师,他比谁都清楚飞控系统面临的压力。

    毕竟他们要适配的硬件,可是有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复杂气动布局组合。

    待宋振宇重新落座,杨威突然想到什么,下秒扭头朝徐铭望去主动搭话。

    连神情都缓和了下来。

    “觉得怎么样徐铭,有没有让你这个天才,感到压力?”

    “咱们的新型隐身战斗机设计,确实导致想研发一套完美适配的飞控系统很难,我昨天看完数据资料,也才只有了一星半点的想法。”

    “今天还需要进一步推导论证才行。”徐铭回过神根据情况如实开口回答。

    昨天他通过对飞控系统的问题重构,脑海中确实有了几点可行的思路,不过距离真正动手去执行的话,却还缺少几分科研的严谨性。

    打算等详细推导论证后,具有一定把握,再向杨总师进行汇报说明。

    主要贸然对原有的飞控系统操刀优化,有可能最后试验的结果会更加差劲,如此这期间投入的努力都会白费。

    然到他的这番话,传进杨威和其他人耳中时,脸上却不约而同现出些许惊异之色。

    杨威更是下意识追问道:

    “你刚才说关于飞控系统的数据资料,不但已经看完还有了想法?”

    以歼20飞控系统的复杂程度,正常情况下哪怕是擅长此领域的研究员,想了解熟悉也需要不短时间。

    结果现在他们听到了什么?

    徐铭竟只用一天,便看完了全部资料,并且脑海中还产生了新想法。

    这种速度未免太恐怖些。

    但又想到徐铭年纪轻轻便拿到数学奖项,若没如此变态的学习速度也难说得过去,于是立刻就把关注点放在了所谓想法思路上面。

    杨威的话音刚落,还没等徐铭开口应和,未作丝毫停顿便又紧随其后补充。

    “快详细和大家讲讲。”

    旁边宋振宇等其他数位研究员,则都把目光牢牢锁定在徐铭身上等待下文,眼中闪过期待和好奇之色。

    若别人今天在会上讲这话,或许大家不会放在心上。

    认为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可行思路。

    然放在徐铭身上,则情况就完全不同。

    究其原因,只能说徐铭太过优秀,早已把天才两个字刻在了大家心里面。

    因此哪怕是随便一个观点,都要详细验证。

    徐铭面对突如其来的众多目光,多少有些意外,但既然杨威总设计师都已经发话,他也不好继续去卖关子让众人的期待落空。

    稍微组织下语言,说了句开场白,接着便阐述起自己的思路。

    “那我就讲一下想法,也好和大家探讨其中可行性。”

    “关于飞机在特定速度攻角机动下,所出现的震颤问题我认为可以视为,动态系统的稳定性优化问题。”

    “避免从传统的控制问题上考虑。”

    “我们可以从现有测试数据中,提取震颤模态,对控制律做一次微手术,不对飞控系统架构大改,只优化控制律中的特定参数和滤波器结构。”

    “至于控制分配算法,目前现有的算法,仅基于简单的线性模型,无法充分发挥所有控制面的协同潜力。”

    “特别是在极端工况下效率不足。”

    “如果能使用更强的求解算法进行改造,开发出一种能在毫秒内解算出,最优控制方案的实时算法优化问题。”

    “或许可以提高飞机的机动响应速度,减少阻力带来的能量损失增加航程。”

    徐铭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全部讲出自己的想法,接着又拿出昨天推导时的手稿递给大家。

    “这是我列举的具体算法应用方法。”

    包括杨威在内的众人,伸手接过这些草稿,整个人不免仍旧有些恍惚。

    如果说刚才他们只是对徐铭的想法表示好奇,那么眼下听完则属于被真的震住,万万没有想到可行性居然会这么高让人眼前一亮。

    关键徐铭还仅用了一天。

    让他们这些项目的核心研究员,都不免自惭形秽。

    片刻后。

    待回过神来,认真研究草稿上的内容,互相对视交流下逐渐达成一致意见。

    杨威经过刚才的严肃和期待后,眼下脸上已再度被欣喜之色完全占据,没有想到徐铭昨天才刚过来,那么快便给他这么大一个惊喜。

    同时对自己先前邀请徐铭过来帮忙,做出的这个决定表示非常正确。

    只能说幸好把让徐铭参与到了这个项目,否则再给他们几个月的时间,估计都难在飞控系统优化上有头绪。

    哪里像现在这样,直接有了可行性方案。

    心中高兴之下,杨威暂时按耐住脸上的喜色,目光看向两旁的研究员询问起意见。

    “大家都觉得怎么样?”

    “徐铭提出的飞控系统优化方法,是否可采纳执行?”

    伴随总设计师杨威抛出这个问题,会议室内在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只见宋振宇率先举手表态给予支持。”

    “杨总师。”

    “徐铭的方法要比传统方案效率更高,并且我相信他在算法上的实力,况且我们目前也拿不出替代方法,应该立刻着手按照此方法展开优化。”

    他的这句话,也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纷纷表明自身态度。

    “我同意宋研究员的意见。”

    “我也同意。”

    ……

    主要眼瞅着距离原型机首飞,在全世界舞台上正式亮相的时间越来越近,若不尽快优化好飞控系统,届时如果首飞失败的话,所带来的影响将会非常巨大难以估量。

    另外正如宋振宇所讲,目前所里确实没有,更好的针对飞控系统的优化方案。

    既然徐铭给出了可行的思路,那肯定不能放过。

    无论最终的效果如何,那都要尝试后再说。

    杨威本就是支持徐铭,看到大家意见一致,那自然也没啥好说的。

    直接现场拍板把任务确定下来。

    “那好。”

    “大家既然都认为此方案可行,就让徐铭主持负责对现有飞控系统的优化工作,宋振宇从旁进行协助。”

    “需要多少人直接上报就行,所里全力支持。”

    徐铭对自己的方案得到认可倒没有多少意外,不过担任负责人颇为惊。

    代表着杨总设计师对他的认可和信任。

    刚想开口发言,却又听宋振宇立刻应声确认。

    “是杨总师,我会好好配合徐铭的工作。”讲这句话的时候隐隐有股子兴奋劲。

    到了这个时候,徐铭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接受杨威总设计师的安排努力完成任务。

    不过在人员方面,他倒不需要太多人帮忙,毕竟在算法上他还是比较权威。

    念头正停留在这里,下秒耳旁又传来杨威的声音。

    “徐铭。”

    “接下来可就拜托你了。”

    “放心吧杨总师,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飞控系统的优化。”徐铭斩钉截铁的回答句。

    会议进行到这里,也没必要继续开下去浪费时间。

    况且任务都安排了下去。

    很快当杨威宣布散会,徐铭则主动去找宋振宇,商讨具体的算法应用工作。

    待经过一番交流,给参与优化的人员分配好任务。

    当天下午徐铭便正式进入工作状态。

    尽管其他人都知道徐铭在算法编程上的天赋,可在亲眼看到徐铭的编写代码的速度后,还是被吓了一跳足足怔神十多秒才反应过来。

    但与之同时的,是对徐铭的方案愈发有信心。

    ——

    为解决飞机在特定速度攻角机动下的震颤,徐铭对控制律展开微手术,他选择采用了一种伴随方法的快速梯度下降算法,以此高效率计算控制律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裕度的影响。

    好快速从中自动寻找到,最优的控制律增益,和滤波器参数组合。

    使之在保证操纵性的前提下,显著抑制震颤模态。

    而对于控制分配算法的优化,他想到了在相场模型计算中使用的高效非线性求解算法进行改造。

    尝试开发一种能在毫秒内,解算出最优控制分配方案的实时算法。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相关工作有条不紊让进度推进下去的同时,徐铭也获得了不少信息学科经验值。

    只是在作为学科基础的数学,未提升到4级学科前其它学科也无法升级。

    哪怕获得足够的学科经验值。

    转眼元旦结束,距离春节到来只剩一个多月。

    就在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飞控系统,正逐步优化即将实现首飞的时候,总台的防务新观察栏目则邀请到军事专家张兆钟对国产战斗机展开讨论。

    ……

    燕京。

    魏伟强作为铁血网公司员工,可能是自身爱好,亦或者受自家网站的影响,对军事的相关内容颇为感兴趣。

    晚上下班回到家里,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视,收看总台制作的栏目。

    当八点十分节目准时开始。

    只见两位坐在椅子上的中年男人,出现在屏幕中。

    分别是节目主持人和特邀嘉宾张兆钟。

    刚开始他还没有太过在意,先是去房间换了衣服又顺手从冰箱里拿喝的,仅把栏目挂在那里当广播听。

    直到听见国产战斗机这几个字,顿时来了精神,忙回到沙发处做好。

    专心看下面的内容。

    “张兆钟先生,前不久空军马指挥接受采访,表示我们正在研发新一代战斗机,有望在未来数年内进行首飞。”

    “咱们的三代机才刚服役,马上又要研发国产的新一代战机,作为军迷我是非常高兴的。”

    “你觉得这会是我们的四代机吗?”

    “最近网上的一些传言我也看到过,不过此四代机非彼四代机,我们搞得不是国际意义上的四代机,而是在国产三代机歼10上的改进型。”张兆钟满脸认真的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

    “哪那么容易就搞出来我们的四代机,要知道海外的猛禽F-22战斗机搞了二十多年。”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主持人能够主持这样的节目,也称得上一句军迷。

    在听到张兆钟的回答后,虽脸上神情还算镇定,但眼中依旧不可避免的闪过遗憾之色。

    而将这段对话全程看下来的魏伟强,则丝毫没有掩饰顿时叹了口长气。

    “唉……看来是网友想多了。”

    他平时工作之余,也都会登上自家网站,和网友讨论各种海内外的飞机。

    最近这两个月的时间,话题热度最高的,无疑是国产第四代战斗机,认为四代机已经研发且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实现首飞亮相。

    这对军迷和网友来说,无疑是令人值得高兴的消息。

    毕竟三代机才正式服役不久。

    那么快便有四代机,说明国产战斗机研发速度,正在实现提升。

    这相当于给了大家一个希望,能早日看到国产战斗机领先世界的希望。

    结果今天晚上总台的栏目,却浇了盆冷水。

    他已经可以预见到,很快网站上面,肯定会有很多人讨论此话题。

    “唉~”

    再次叹了口气,他顿时失去看电视的心情,拿起遥控器关掉后,起身朝卧室的电脑走去,准备上论坛和大家讨论下四代国产战斗机。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丝毫没有错。

    花一分多钟的时间打开电脑,刚登录进论坛,便刷到几个新发的帖子。

    正是针对刚才张兆钟电视节目中所讲的内容交流。

    “你们刚才谁看防务新观察了,敢情压根就没有什么国产第四代战斗机,这段时间真是白高兴了。”

    “刚看完,确实挺失落的。”

    “也不知道谁这么能抄,硬是把歼10改,给抄成国产第四代战斗机。”

    “老张讲的话,我还是比较信的。”

    “其实想想也很正常,人家一个猛禽战斗机,都搞了二十多年才弄出来,咱们才刚有了三代机,哪这么快能把四代机给搞出来啊!”

    “真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

    “歼10改进型应该也不错吧,不知道改完性能如何?”

    “再等十年都不一定搞出四代机,真不知道啥时候咱们的战斗机,能在空中和猛禽一较高下啊!”

    ……

    徐铭因为把精力全部放在了算法优化上,对于网上大家的讨论并未关注,眼下他的目标可以说只有一个,那便是尽快完成对飞控系统的优化。

    好在优化过程中,涉及到的有些算法,是之前研究相场模型时用到的。

    这使得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有望在新年到来前完成。

    而期间宋振宇配合徐铭,成功被徐铭展现出来的强大天赋所震惊,真正意识到对方为何能取得如此成绩。

    主要从其他地方听说是一回事,但亲眼目睹则又是另外的一回事。

    后面每次见到徐铭,眼中都夹杂着敬佩神色。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网友对于针对有无国产第四代战斗机的讨论,并没有因时间过去减少,反而其热度还在持续进行发酵。

    除铁血论坛上哀嚎一片外,微博也有不少相关内容。

    更有人发现,海外不少主流媒体,甚至都对此事进行了相应报的道。

    其中路透社速度最快,发布的新闻中,更是用出十年内东方不可能拥有四代机的标题,仿佛认定东方攻克不了第四代机所具有的技术难关。

    但若说在这种情况局面下,谁的心情最为轻松,那肯定要属达索飞机制造公司。

    他们作为阵风双方多用途战斗机的制造者,此飞机刚开始的定位便是四代半战斗机,尽管其性能无法和猛禽战斗机相提并论,却也在国际上有着一定的地位。

    如果突然出现一种新的第四代战斗机,无疑会对阵风的地位起到影响。

    这是达索公司不希望看到的。

    现在证实所谓的第四代机并不存在,只不过是在三代机基础上的改进型,那其性能肯定没法和阵风相提并论。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