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魏晋不服周-> 第131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第131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成都皇宫寝宫内,刘禅端坐于桌案前,门外隐约有嘈杂之声传来。

    哭喊声,叫骂声混在一起,还有逐渐靠近的脚步声。

    隐约猜到了什么,但刘禅已经放弃治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他只觉得内心苦涩,有种有力使不上的憋屈感。

    事到如今,还能说什么呢?不管谁赢谁输,他都是个看客罢了。

    正在这时,卧房门被推开,石守信带着几个亲兵走了进来。

    “石监军,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了?”

    刘禅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道,模样看起来还算镇定,毕竟石守信不可能提着刀砍他。

    要是换个人进门,刘禅就不会是这种表情了。

    “姜维勾结钟会谋反,二人皆已伏诛,事情就是这样。”

    石守信面色淡然说道,像是在说一件小事。而他身后,还不断有惨叫声传来,那是姜维麾下蜀军旧部被砍杀时挣扎中的绝望呐喊!

    刘禅面色一阵阵发白,看到石守信意味深长的看着自己,于是痛骂道:“当年我就知道姜维不是什么好东西,没想到他今日居然反叛。”

    “这样的话,现在说是不是有点太晚了?姜维临死前都喊着要为大汉尽忠呢。”

    石守信似笑非笑问道。

    刘禅连忙上前拉着他的手说道:“石监军啊,将来您一定要在晋公面前说说好话,拜托了拜托了。”

    “什么晋公?”

    石守信低声呵斥了一句。

    刘禅面色煞白,却听对方强调道:“现在已经是晋王了!”

    哈?有这么快的吗?

    刘禅一愣,心中惊叹司马昭夺权的迫不及待。这伐蜀大军还未回归,司马昭就把自己晋王的称号给加上了!

    “罢了,今日魏军会全部撤出皇宫,只派一部兵马守住太极殿和宫墙,不会再进后宫。

    你也别瞎折腾了,上元节后,我亲自护送你前往洛阳。”

    石守信叹息道,也不等刘禅回答,直接对他摆了摆手,转身便走。

    告别刘禅后,石守信来到太极殿,就看到胡烈等将领都在这里等待,上百号人把大殿内挤得满满当当的,这些人都围着卫瓘在说些什么。

    人类天生就有抱团取暖的本能,现在局面大变,在场众人自然是要抱团,想想怎么把兵变的事情弄得“合理合法”。

    钟会不在,十多万大军里面需要选出一个在明面上可以扛得住场面的人,这个人非卫瓘莫属。

    毕竟,单单从朝廷的任命上说,卫瓘就是持节,军中裁决权最大,他出来扛大梁没有任何问题。

    一看到石守信来了,胡烈和李辅等人连忙迎上来,一齐对他作揖行礼,表达谢意。

    李辅满脸感激说道:“要不然石监军嘱托我等紧紧守住房门,我等几乎要在最后一刻被钟会所害。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众人都对石守信千恩万谢,看得一旁的卫瓘心中五味杂陈。

    表面上看,他是持节,官职最大。

    但实际上,这次掀翻钟会,事情是别人做的,人情也是别人留的,他全程都是看客,什么都没有做!

    当然了,事情报到司马昭那边,明面上的通告是一套,背地里的秘奏又是另外一套。

    最起码,在明面上卫瓘这次算是立大功了。

    反正,就这样吧,总不能说把钟会的尸体挂起来再鞭挞一顿吧?

    卫瓘轻叹一声,有点后悔当初为了试探石守信,让对方送那封信了。倘若没有那件事,有石守信暗地里帮忙,他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被动。

    有的人,就不是那种会被其他人轻易拿捏的。若是有人不开眼想拿捏他,又没有对应的本事,就别怪他掀桌子。

    谁能想到,石守信在那时候会明目张胆的站在钟会那边呢?谁敢有那样的魄力,谁又有后面跳船的智慧呢?

    卫瓘正在胡思乱想,却见石守信从袖口里掏出一封信,在众人面前扬了扬说道:

    “诸位请看,能诛杀逆贼钟会,皆是卫监军运筹帷幄,石某不过是办事之人。

    有卫公的书信为证,诸位回到洛阳,可不要乱说什么石某机智,假意从贼诛杀钟会什么的,在下不过是个跑腿之人。

    卫公才是关键时刻主持大局之人!”

    他一脸谦逊,将手中书信递给胡烈等人传阅,待众将都看完信后,这才围到卫瓘身边,对卫瓘千恩万谢。

    李亮站在石守信身后一言不发,静静的看着这一幕,只觉得自己没有跟错人。

    很多时候,退一步没有什么坏处。根基不牢固,就不要强行去拿撑不起的门面。

    背地里得实惠才是真的。

    卫瓘也不是庸才,他很快就当着所有人的面,下了三道军令:

    其一,石守信部接管成都皇宫,并驻扎于此,其余魏军和各军主将返回城外大营,未得军令不得入城。

    其二,卫瓘暂代大都督一职,石守信暂代军司马,二人共管军令传达。

    其三,将军功与军中职务变更,速速送往长安,交给晋王定夺。大军将在上元节后,陆续返回洛阳。

    蜀地人事任命,此前的全部作废,之后的由晋王指定。镇守蜀地的兵马与将军,听晋王安排,卫瓘只提建议不做担保。

    听到这样的安排,胡烈等人都没有说什么,直接离开了皇宫太极殿。不过卫瓘和石守信都没有离开,还有很多善后的事情需要安排。

    二人来到一间偏殿的签押房,落座之后,卫瓘就轻声问道:“蜀国旧臣,你打算怎么安排?”

    他这是开门见山,压根就不兜圈子的。

    “我会在上元节后,带着本部人马和刘禅撤离蜀地,前往长安,最终返回洛阳。

    作为第一批离开蜀地的兵马。”

    石守信面色如常说道,似乎早就想好了这个问题。

    卫瓘点点头,石守信这是明摆着不打算争功了。谁离开蜀地最早,蜀地的利益他就分得最少。

    这就跟如果大家吃饭的速度相同,那么离席最早的人吃得最少是一个道理。

    “蜀国旧臣,很多都参与了姜维的叛乱,这些人如何处置?”

    卫瓘又问。

    石守信没说话,用手指沾酒,在桌案上写了一个字:杀!

    “那行,杀谁不杀谁,你一个人说了算,此事卫某不过问。

    若只是胁从,那交钱赎罪卫某亦是不反对。”

    卫瓘点点头道,算是卖了石守信一个人情。

    既然对方如此知情识趣,愿意帮忙干黑活,那完全放权,给对方捞钱的机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蜀人眼中,石某本就是穿着军服的贼寇,背地里咒骂我速死的蜀人不知凡几。反倒是卫监军低调,恶名不显。

    不如卫监军唱白脸帮着蜀中大户说话,石某唱黑脸办些实在事。

    现在距离上元节还有个十几天,石某速速把事情办完,然后带着刘禅离开蜀地就行了。

    至于安抚蜀中大户的活计,就拜托卫监军了。”

    石守信微笑说道。

    “如此甚好,卫某答应了。”

    卫瓘应承下来,和聪明人组局就是轻松,话说到位就行了,懂的都懂。

    “此番拨乱反正除掉钟会,虽是合理正义之举,但毕竟是军士哗变不听号令。

    请卫监军交于我部纠察之权,以维持成都秩序,纠察军中作奸犯科者。

    如若不然,后面还有大乱。

    当然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小事我就自己处理了,大事还是得卫监军来决断。”

    石守信正色说道。

    听到这话,本来还悠哉悠哉的卫瓘,顿时坐直了身体。

    “你是说胡渊带兵出营之事,已经让某些人闻到了肉味,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对么?”

    卫瓘一边自言自语,一边面露沉吟之色。

    不得不说,比起不接地气的钟会,石守信这家伙,实在是太懂军营里面那些士卒们平日里在想什么了。

    杀掉钟会是石守信酝酿的,但之后会如何,就不会按他所想的走了。

    那些兵变的士卒尝到了甜头,自然不会忌惮再来一次兵变。除掉钟会的行动,其实极大损害了魏军主将对于底下士兵的掌控力。

    当然了,那些人肯定没胆子进攻成都皇宫。

    但有没有胆子劫掠蜀地呢?有没有胆子把某个大户家里的人杀光,库房里的东西搬空然后一把火烧掉呢?

    不得不说,这种可能性不仅有,而且还很大,甚至是必然会发生。

    卫瓘并不是想站在蜀中大户的角度看问题,也不想帮他们站台。

    可是,要劫掠,要杀人,也该是卫瓘带着人去抢,带着人去杀。

    抢来的东西得他来分,杀人的威得他来立!

    一群穿着军服的盗匪,在地方上打砸抢杀,那算什么事啊!卫瓘又拿不到一文钱的好处!

    石守信的意思就是:人我来杀,东西我来抢。抢来的东西我交给你,出了问题你来找我。除此以外,谁把爪子伸出来,就把谁的爪子给剁了!

    绝不允许有人利用“法不责众”的心思,私底下劫掠。好处他们拿,恶名上头来背。

    “那就依你所言,当然了,出了岔子,我会跟晋王当面禀告,不会替你遮掩。”

    卫瓘面色肃然说道。

    虽然他说得言之凿凿,但也知道石守信是不会乱来的。一个乱来的人,不可能掀翻钟会。

    如今石守信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他已经有资格上桌吃饭了。

    现在把“定制菜单”的权力交给他,好像也不是不行。

    “如此,那便谢过卫监军了。”

    石守信对卫瓘作揖行礼,心中大定!

    忙前忙后,也是时候上桌吃菜了!

    二人离开皇宫,卫瓘前往城外军营,石守信则是被自己麾下的亲信们给围住了。

    孟观有些焦急的问道:“石监军,现在情况如何?”

    “回去再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石守信面露微笑,对众人摆摆手道,压住了内心的火热。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