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第三百零四章 火车运行 第三百零四章 火车运行
- “慌什么,朝廷这次推广新政令,依我看,无非就是想多要一些银子而已!”
“增加税收,给他也就是了!”
其中一位煤矿矿主神色阴翳的开口道。
另一位矿主急忙反驳道:“不行,我们绝对不能就这般轻易向朝廷妥协!”
“如今我们开采出来的煤炭,利润本来就不是很高,再增加赋税的话,咱们倒不如不开采!”
听到这样的话语后,另一人急忙开口道:“说的有点道理,那咱们就先将开采停一停!”
一听要让自己停止开采,不少矿主都着急了。
不开采煤炭,那就证明自己没有利润可以获得。
短时间内没有问题,长久的话,还不得喝西北风去啊!
而这些矿主之中,也不乏聪明之人,瞬间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
急忙道:“你的意思是说,咱们先将矿上的活停一停,待到那些矿工没有活做,受不了了便会去衙门闹腾!”
“到那个时候,咱们在随机应变?”
之前提议停工的矿主,听到这样的提议后。
连忙摆手道:“我可啥都没说!”
“更是大明的好子民,怎么可能会做出那种事情!”
话语虽然这样说,但众人已经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了,一个个纷纷流露出得逞的笑容。
这种事情,自己心中清楚就行了,万万不得说出口,否则的话,朝廷可是会问罪的!
想好了对策后,这些晋商们这才纷纷离去,回去各自安排对策去了,绝不会轻易让朝廷如愿。
……
几个月后,铁路工程进展很是顺利。
如今更是已经到了接洽的环节,要将最后两节铁轨完美的衔接到一起。
那么,京城到北平的铁路就算修建成功了!
朝廷的官员,以及负责修建铁路的民夫们,全部来到了铁路接洽的地方。
心中更是不断在祈祷:“一定要成功,我们会成功的!”
这段时间,朝廷花费如此大的代价修建铁路,为的就是这一刻,绝不能有丝毫的闪失。
当铁轨缓缓放下的那一刻,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出现些许的意外。
在众人的注视下,两根铁轨严丝合缝的交汇在一起。
当最后一根铆钉安装完毕后,场中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呼啸声。
“成功了!”
“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
“铁路修建成功了!”
另一边,早已经准备好的烟花爆竹,也在这一刻被点燃。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夹杂着众人的欢呼声,同庆祝几个月努力完成的成果。
负责监工的官员见状,喜悦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急忙对下属吩咐道:“赶快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皇孙殿下!”
“就说京城到北平的铁路已经修建完毕,火车随时可以通行!”
下属领命后,不敢有丝毫的停留,快马加鞭的赶往京城。
皇宫。
处理政务的朱雄英得到下人来报,声称铁路那边有信使前来传递消息。
得知这个消息后,朱雄英生怕修建铁路的过程中有意外发生,赶忙放下手头的工作?将信使叫了进来。
信使不敢怠慢,见到皇孙殿下后,赶忙将怀中的密信掏了出来,恭敬的呈了上去!
与此同时,高声道:“华讯殿下,皇城到北平的铁路已经修建成功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朱雄英大喜,直接起身,兴奋道:“好,实在是太好了!”
示意信使回去休息后,朱雄英便向宝源局赶了过去。
自从火车头锻造完毕后,便被一直安置在宝源局中。
如今更是连同货车头在内,还有一节一节的火车厢摆在自己的面前。
由于是第一次试验火车,所以,朱兴英并未让工匠们锻造出来太多的车厢。
毕竟日后需要修改的地方还有很多,不急于一时也不可能一次成功。
所以朱雄英安排宝源局内管事之人,又调遣了不少的人手,将那些可以随时移动的铁路弄了过来。
所以说准备,将火车头与车厢弄到城外火车站。
火车站位于皇城外不远的地方。
得到命令后的众人,赶忙将可以随时移动的简易铁路由宝源局铺至火车站。
在众人积极努力的合作下,火车头与车厢终于被运至火车站。
并且完成了车头与车厢的组装与衔接。
望着出现在面前的钢铁巨龙,众人再次爆发出欢呼之声。
几日后,一切准备就绪。
朱雄英这才下令,让朝中的文武百官们前来观礼。
好好的见识一下,大明第一辆火车的正式运行情况。
皇城之外的火车站前人山人海。
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朱红色的官袍与藏青色的朝服交织成一片肃穆的海洋,却掩不住众人眼底的好奇与忐忑。
朱雄英身着明黄色蟒袍,立于月台之上,望着眼前这条延伸至天际的铁轨,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
他身后的朱棣一身亲王蟒袍,双手负在身后。
目光灼灼地盯着那辆喷吐着白汽的钢铁巨兽,呼吸都不由得急促了几分。
“皇孙殿下,时辰到了。”杨士奇轻声提醒道,手中捧着烫金的礼单。
朱雄英微微颔首,转身面向百官朗声道:“诸位爱卿,今日乃是我大明第一条铁路通车之喜。
4此物名为火车,以煤为薪,以铁为骨,一日可行千里。
往后,北平至皇城朝发夕至,粮草转运、商贾往来,再无路途之苦!”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其中有些老臣捋着胡须,眉头紧锁道:“殿下,此物虽奇,可耗煤量惊人。据臣所知,仅这火车头,一日便要烧去千斤煤炭,长此以往……”
“郁大人多虑了。”朱雄英打断道:“杨士奇已重新制定煤炭新规,各地煤矿正加紧开采。
况且火车运量抵得上百辆马车,算下来反倒是节省成本。”
正说着,负责驾驶火车的工匠匆匆跑来,单膝跪地:“殿下,一切就绪,请您示下!”
朱雄英环视众人:“哪位爱卿愿随本王先行试乘?”
朱棣往前一步,朗声道:“臣愿往!”
满朝文武哗然,谁都没想到燕王竟如此大胆。
朱雄英朗声笑道:“好!四叔有此魄力,不愧是我大明的亲王!”
两人登上火车头旁的第一节车厢,杨士奇与几位工部官员紧随其后。
工匠摇动曲柄,炉膛内的火焰骤然升腾,巨大的轰鸣声震得地面微微发颤。
“呜——”
悠长的汽笛声划破长空,惊得远处的马匹连连嘶鸣。
火车缓缓启动,起初速度尚缓,铁轨与车轮摩擦发出“哐当”声响。
待驶出数里后,速度渐快,两侧的树木飞速倒退,风声在耳边呼啸。
车厢内的朱棣紧紧抓着扶手,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速度!竟比快马还要迅捷!”
朱雄英端起茶杯,笑道:“四叔且看,不出一个时辰,咱们便能望见卢沟桥。”
果然,不到两刻钟,雄伟的卢沟桥便出现在视野中。
守桥的士兵见火车驶来,吓得纷纷跪倒在地。
朱棣掀开车帘,高声道:“告诉北平的百姓,大明的铁龙来了!”
火车一路向北,所过之处,百姓无不驻足观望,有惊叹者,有恐惧者,更有孩童追着火车奔跑。
临近黄昏时,铁轨尽头出现了北平城的轮廓。
“快到了!”朱棣激动地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