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长安的荔枝:我拥兵百万被贬岭南-> 第184章 太子妃,请自重

第184章 太子妃,请自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朔方郭子仪,所献《伐天下九道书》,经略之才,旷古绝今!朕心甚慰!特擢为本科——状元!赐进士及第!钦此!”

    状元!

    郭子仪!

    轰!

    整个太极殿,仿佛被一道惊雷劈中!

    所有人的目光,都唰地一下,从李白身上,转向了队伍末尾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坚毅的男子。

    那人正是郭子仪。

    他没有丝毫的狂喜,只是平静地出列,跪倒在地,声音沉稳洪亮:“臣,郭子仪,叩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李白,则呆呆地立在原地。

    状元……

    不是他。

    榜眼……

    不是他。

    探花……

    也不是他。

    甚至连二甲、三甲的名单里,都没有他的名字!

    他落榜了。

    这个念头从头顶浇下,让他瞬间遍体生寒。

    怎么可能?

    他李白,怎么会落榜?

    他那首惊天地、泣鬼神的《侠客行》,难道在那位新皇眼中,竟一文不值?

    他感到周围投来的目光,充满了同情、怜悯,但更多的是幸灾乐祸的嘲讽。

    那一道道目光,刺得他浑身发痛。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酒葫芦,指节因为用力而捏得发白。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他诗中的豪言壮语,此刻听来,是何等的讽刺。

    他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龙椅之上,李璘冷漠地看着阶下那个失魂落魄的白色身影,嘴角浮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李白啊李白,你的才华,朕承认。

    但你的狂傲,朕,不容!

    这大唐,是朕的大唐!

    这天下,是朕的天下!

    朕要用的,是能为朕开疆拓土、巩固江山的刀,而不是一坛只会吟风弄月、牢骚满腹的酒!

    就让你这诗仙,继续在江湖上醉生梦死吧。

    朝堂,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龙椅上的冷酷褪去,李璘站起身,拂袖而去,仿佛阶下那个崩溃的诗人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他走到殿门口,脚步稍顿,头也未回,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忠王。”

    队列中的李亨身体猛地一颤,几乎是本能地冲出队列,跪伏在地,额头紧贴冰冷的金砖。

    他的声音卑微到了尘埃里:“臣……在。”

    “这些新科进士,朕心甚喜。犒赏之事,就交由你来操办。莫要失了朝廷的体面。”

    “臣……遵旨。”

    李亨的头埋得更低,肩膀在宽大的王袍下微微抖动。

    这是何等的羞辱。

    让他这个昔日的太子,去犒赏一群踩着旧日规矩上位的新贵,其中更有那个夺走他一切的罪魁祸首——郭子仪。

    李璘再没有多说一个字,径直迈出了太极殿的门槛,将身后那场悲喜剧彻底抛下。

    皇宫的甬道幽深寂静,驱散了朝堂上的喧嚣。

    李璘的步伐不疾不徐,紧绷的面容也松弛下来。

    刚刚坐上那个位置,每时每刻都在绷紧的弓弦上行走,即便大权在握,也丝毫不敢懈怠。

    正思忖着,两道身影从月亮门后转了出来,衣袂飘飘,宛若神仙中人。

    “璘儿!”

    一声清脆活泼的呼唤,玉真公主已经像只蝴蝶般飞了过来。

    她依旧是一身寻常道袍,却难掩其天真烂漫的绝色姿容,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我可都听说了,你真厉害!居然点了个武将当状元!这下那些老学究的脸,肯定都绿了吧?”

    另一位女子则沉静许多。

    金仙公主身着一袭绣着星辰和弯月图案的深色道袍,款步而来,雍容华贵中透着出尘的清冷。

    她看着李璘,目光中是洞悉一切的睿智与欣慰:“做得不错。乱世用重典,治国需利刃。大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郭子仪这样的刀,而不是李白那样的酒。”

    两位姑姑的话,让李璘心中一暖。

    在这座冰冷的皇宫里,也只有她们,能让他感受到一丝亲情的温度。

    “姑姑们怎么来了?”

    他躬身行礼。

    “还不是为了你的事,”

    金仙公主淡淡一笑,“太子妃那边,已经替你办妥了。”

    玉真公主凑上来,神秘兮兮地眨眨眼:“听说都是天下一等一的美人儿,家世清白,模样儿比画里的人还俊!走走走,我们陪你瞧瞧去!”

    李璘心中微动,点了点头:“正好,我也要去东宫一趟。”

    东宫,这个曾经属于李亨,象征着储君之位的地方,如今却显得有些萧索。

    虽然依旧富丽堂皇,但其中的主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三人抵达时,太子妃张良娣正亲自在殿外的廊下指挥着宫女摆放食案。

    她穿着一身素雅的宫装,未施粉黛,却更显得风韵独具,眉眼间带着一种成熟女子特有的温婉与沉静。

    看到李璘,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仿佛等待了许久的人终于出现。

    她快步迎上前来,很自然地就要伸手为李璘整理略有些褶皱的衣领,动作做到一半,似乎才意识到不妥,又飞快地缩了回去,脸上飞起一抹浅浅的红晕。

    “陛下,你可算来了,定是累坏了吧?快坐。”

    她的声音柔得能掐出水来,带着一丝不易察-察的疼惜,“我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锦鱼,尝尝合不合胃口。”

    李璘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只觉得连日来的疲惫都消散了不少。

    他很自然地坐下,看着那盘色泽红亮、香气四溢的锦鱼,心中竟涌起一股暖流。

    自登基以来,人人对他敬畏,只有在这里,他才能寻回一丝被当做“璘儿”来照顾的感觉。

    他的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太子妃的美,是一种沁入骨髓的温柔,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动着他心底最深处那根不敢触碰的弦。

    他甚至能闻到她身上传来的淡淡馨香,与食物的香气混杂在一起,让他有些心猿意马。

    这是一种危险的感觉。

    她是兄长的妻子,是他的嫂子。

    理智的弦,被他狠狠勒紧。

    他不能像历代皇帝那样昏庸。

    “怎么都是荤腥?”

    玉真公主坐下后,看着满桌的菜肴,不满地撅起了嘴,“太子妃,你明知我们是修道之人,吃不得这些的。”

    张良娣闻言,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专心地用银筷为李璘夹了一块最肥美的鱼腹肉,轻轻放入他面前的白玉碗中。

    做完这一切,她才慢条斯理地拿起丝帕擦了擦手,淡淡开口。

    “你们是道姑,你们不吃就不吃,”

    她抬眼看向两位公主,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强势,“璘儿吃。”

    一句话,噎得玉真公主说不出话来,只能气鼓鼓地瞪着她。

    “太子妃!请自重!”

    金仙公主则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张良娣,又看了一眼正低头吃鱼的李璘,眼神深邃,没有作声。

    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张良娣仿佛没有察觉,她柔声对李璘说:“陛下,你交代的事,妾身已经办好了。都是按照您的意思,从天下各州府甄选的良家女子,家世清白,品貌端正。”

    她轻轻拍了拍手。

    随着清脆的掌声,殿侧的回廊里,鱼贯走出十数名年轻女子。

    她们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有的如空谷幽兰,气质清冷;有的似雨后牡丹,娇艳欲滴;有的眉眼含羞,我见犹怜;有的眼波流转,大胆妩媚。

    每一个,都称得上是绝色。

    她们穿着统一的淡色宫裙,垂首立在那里,如同一片最娇美的花圃,等待着帝王的采撷。

    李璘的目光从她们脸上缓缓扫过,眼神里没有惊艳,只有审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