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第264章 英国绅士的必修课!

第264章 英国绅士的必修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英国的读者们又一次翻动着书页,希望后面还能有隐藏的内容。

    但下一页已经是另一个栏目的开头了。

    巨大的失落感和更强烈的期待感再次瞬间攫住了所有人。

    “脸色赤红?长指甲?他怎么知道的?”

    “上帝啊,他到底还看到了什么我们没看到的?”

    “该死的《良言》,为什么不能一次登完!”

    “下个月!还要等整整半个月!这简直是折磨!”

    抱怨归抱怨,读者的热情却被彻底点燃了。

    福尔摩斯那神乎其技的观察力,以及最后关于凶手特征的大胆推断,将所有悬念推向了顶点。

    由于莱昂纳尔在叙述中暴露了几乎所有线索,让它变成了一场读者自认为可以参与其中的智力游戏。

    每个人都在反复咀嚼福尔摩斯指出的每一个线索——烟灰、脚印、泥点、马蹄铁——试图自己拼凑出推理过程。

    尤其是那最神秘的“红脸膛”和“长指甲”的由来。

    公共阅览室里,人满为患,后来者只能挤在门口踮脚向里面张望。

    有人为福尔摩斯的洞察力喝彩,有人为故事戛然而止而懊恼,更有甚者因为插队发生了小小的推搡和口角。

    绅士俱乐部里,往常讨论政治和经济的话题今天全然被《血字的研究》取代。

    会员们拿着杂志,热烈地分析着福尔摩斯提到的每一个线索,试图自己拼凑出凶手的形象。

    有些人甚至拿出地图,研究伦敦哪里可能有砖红色的泥土。

    大大小小的报纸更是都参与进来,各路记者、专栏作家都试图成为第一个“解开谜题”者。

    ——————

    这股席卷伦敦的“福尔摩斯旋风”,不可避免地很快刮进了苏格兰场。

    这里的氛围,比之前更加压抑了。

    查尔斯·沃伦爵士的面前,站着仍然是刑事调查局的霍华德·文森特上校。

    他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赫然是一本崭新的《良言》杂志。

    查尔斯·沃伦的手指戳着杂志的封面:“文森特,好好看看!整个伦敦都在为这个比我们聪明一百倍的家伙疯狂!

    而我们呢?我们苏格兰场的形象现在成了什么?成了陪衬的傻瓜!”

    霍华德·文森特试图解释:“爵士,这只是一篇……”

    查尔斯·沃伦爵士打断了他的辩解:“?现在全伦敦还有几个人把它当成纯粹的?看看这个!”

    他抓起桌上另一迭信件,劈头盖脸地扔向文森特:“这些都是这两天收到的!市民的来信!

    还有外面那些像苍蝇一样的记者!都是拜这本‘’所赐!”

    信件像雪片一样散落在地。

    霍华德·文森特弯腰捡起几封,粗略一看,额头顿时冒出了冷汗。

    这些信件内容光怪陆离,但核心都围绕着《血字的研究》最新连载的内容:

    一位寡妇郑重其事地举报她的邻居,一位从印度退役回来的上校,声称他“身材高大,常抽雪茄,行为诡异”,符合福尔摩斯描述的凶手特征。

    一位银行职员怀疑他的同事侵吞公款,理由是发现对方鞋底沾有“奇怪的红色泥土”,并且“眼神闪烁,像是在隐藏什么。”

    更离谱的是,一位老先生写信要求苏格兰场立刻派人去检查他家附近正在施工的工地,因为他认为那里的红色黏土与中描述的“完全一致”,很可能隐藏着罪案线索……

    除了这些“举报信”,还有大量读者来信,好奇地询问苏格兰场的警探是否也掌握了福尔摩斯那种通过烟灰、脚印推断凶手身份的高超技术?

    如果不会,什么时候能学会?

    霍华德·文森特感到一阵无力:“这……这太荒谬了!这些人……他们都疯了吗?”

    查尔斯·沃伦爵士咆哮着:“荒谬?是的!但这就是你面临的现实!

    你的CID成立是为了提高破案效率,树立警察的专业形象!

    可现在呢?在公众眼里,我们还不如一个里虚构的侦探!

    我们成了衬托他聪明的背景板!小丑!”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情绪:“文森特,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必须尽快平息这场闹剧。

    我们需要向公众证明,苏格兰场有能力维护伦敦的治安,不需要一个法国佬笔下的人物来指手画脚!”

    他顿了顿,指着那本《良言》:“还有,找出这个故事的源头。这个莱昂纳尔·索雷尔,他到底想干什么?

    他那些所谓的‘推理方法’,是真的有什么依据,还是纯粹为了哗众取宠的文学夸张?”

    霍华德·文森特挺直身体:“是,长官!我明白了!我立刻去办!”

    查尔斯·沃伦爵士疲惫地挥了挥手,让他赶紧离开。

    ——————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霍华德·文森特疲惫地坐进椅子。

    窗外隐约传来街市的喧闹,似乎都是在讨论那个该死的夏洛克·福尔摩斯。

    他揉了揉太阳穴,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沉思起来。

    压制舆论是不可能的,《良言》的畅销和故事的魅力已然形成潮流。

    简单地否认或贬低福尔摩斯,只会让公众觉得苏格兰场傲慢无能。

    或许……或许需要一种更巧妙的方式?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本《良言》上,想到了《血字的研究》的作者,莱昂纳尔·索雷尔。

    一个法国人,身在巴黎,却用笔搅动了伦敦的风云。

    《良言》杂志虽然“功不可没”,但源头是这个莱昂纳尔·索雷尔。

    唔,还有那个“柯南·道尔”,看名字是个英国人,大概是索雷尔的助理之类吧,好像就在伦敦……

    《良言》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文学期刊,它的总编是诺曼·麦克劳德博士。

    这位绅士的财富、社会地位和影响绝不是自己能挑战的。

    之前他就好几次派出秘书前往《良言》杂志,希望能约见诺曼·麦克劳德博士,但都被毫不客气地拒绝了。

    理由也很简单:“《良言》刊登的作品,并未违反大英帝国的法律,不受苏格兰场的管辖。”

    霍华德·文森特的直觉告诉他,无论是贝克街的身影还是桑默利巷的空屋,都是《良言》搞的鬼,但没有任何证据。

    霍华德·文森特喃喃自语:“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造成问题的人……”

    他按响了呼叫铃,对进来的秘书——已经不再是那位忠诚埃德加·埃弗里——吩咐道:“查一下那位柯南·道尔医生……

    最好能把他‘请来’苏格兰场,客气一点,我要亲自和他谈谈!”

    ——————

    就在苏格兰场艰难地应对这场由文学引发的风暴时,《血字的研究》已经开始超出了文学范畴。

    它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甚至成为了一门英国绅士的必修课!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