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第339章 送助攻的美国佬!
-  第339章 送助攻的美国佬!
-     四月底的巴黎,春光正好,但一则略显古怪的新闻,开始出现在一些报纸上。
 
 一个名叫阿尔弗雷德·索思威克的美国牙医,来到了巴黎。
 
 他并非来进行学术交流,而是带来了一项他发明的“人道主义装置”——主要用于高效地处死流浪狗。
 
 索思威克医生选择在巴黎市政卫生部门官员和几位记者面前,进行了一次公开演示。
 
 地点就在一处靠近城郊的空地上。
 
 不少巴黎的闲人从《小巴黎人报》《小日报》上看到了这则预告,然后乌泱乌泱地跑去围观。
 
 所以到了演示的当天,现场围了不少人,有市政官员,有记者,当然最多的就是看热闹的市民。
 
 空地中央,设有一个简陋的木架,看起来像某种刑具的缩小版。
 
 旁边放置着一台嗡嗡作响的发电机,粗重的电缆连接着木架上的金属片。
 
 阿尔弗雷德·索思威克是个留着络腮胡的中年人,神情带着美国人特有的自信。
 
 他指挥助手从笼子里拖出一条瑟瑟发抖的流浪狗,将它固定在木架上,确保金属片与狗的身体充分接触。
 
 阿尔弗雷德·索思威克高声说道:“先生们!巴黎的流浪动物问题日益严重,但传统的捕杀方式既低效又血腥。
 
 我的‘狗必死’,利用现代科学的伟大力量——电能!
 
 它可以在瞬间结束它们的生命,毫无痛苦,这是文明的进步!”
 
 他挥了挥手,助手合上了电闸。
 
 一阵更加剧烈的“嗡——”声响起,伴随着噼啪作响的电弧闪动着。
 
 木架上的狗身体猛地僵直、剧烈抽搐,然后在某一瞬间忽然瘫软下去,不再动弹。
 
 空气里弥漫开一股淡淡的焦糊味。
 
 整个过程,不超过20秒钟。
 
 围观的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有人面露不忍,转过头去;也有人显得饶有兴致,津津有味地议论着。
 
 市政官员们交头接耳,似乎对装置的“效率”表示满意。
 
 索思威克医生颇为得意,他关掉发电机,拎起那条死狗,走到官员、记者和市民们面前,得意洋洋地向他们展示。
 
 “看,多么迅速!几乎没有任何挣扎和痛苦!这完全可以推广!
 
 不仅能用来解决贵市的流浪狗问题!甚至可以用于屠宰场……”
 
 围观者纷纷点头,巴黎的流浪猫狗确实已经过于泛滥了,传统的屠宰方式效率太低,而且屡遭抗议。
 
 这时,一位《晨报》的记者挤上前提问:“索思威克医生,您声称这个过程是‘人道’和‘无痛’的,依据呢?
 
 另外,这种强度的电流,如果用在更大的动物,甚至……人身上,会怎么样?”
 
 或许是被演示的成功冲昏了头脑,索思威克医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依据?结果就是最好的依据!
 
 它死得如此之快,难道还不够说明问题吗?至于用在人身上……”
 
 他顿了顿,脸上甚至露出兴奋笑容,比划着说道:“理论上当然可以!只需要按比例放大这个装置
 
 ——一个足够坚固的椅子,更强大的发电机,电极固定在头部和腿部……
 
 我相信,它同样能成为一种非常高效且人道的处决方式!远比绞刑和斩首更文明!这将是司法的未来!”
 
 他的话,就像给人群施了魔法。
 
 原本还在讨论流浪狗问题的人们,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口若悬河的美国牙医身上。
 
 一个市民喃喃自语:“处决……用人?”他的脸上露出恐惧的神色。
 
 另一个围观者声音颤抖起来:“上帝啊,他用狗做实验,最终是想用在人身上?”
 
 记者们立刻围拢上去,更加详细地追问关于“电椅”的细节构想。
 
 电,原来不仅仅是带来光明的天使,也是能瞬间夺走生命的死神!
 
 ……
 
 《小巴黎人报》和《晨报》在第二天都用相当大的篇幅报道了这次演示。
 
 但是报道的重点完全偏离了流浪狗问题,集中在了索思威克医生关于“电刑”的骇人言论上。
 
 《电力的黑暗面!美国牙医宣称可发明“电椅”处决人类!》
 
 《光明与死亡,电流的双重面孔!》
 
 报道详细描述了演示过程,并大段引用了索思威克关于“电椅”的设想,字里行间充满了悚动。
 
 甚至请来了电力专家,向社会大众科普电力的知识。
 
 巴黎公众的反应是剧烈的!
 
 一直以来,“电”在普通市民心中,更多是与光明,与即将在喜剧院登场的绚丽效果联系在一起。
 
 “电”代表着进步、安全与现代文明。
 
 然而,索思威克的演示和言论,却展示了电的毁灭性力量。
 
 咖啡馆里,人们开始忧心忡忡地讨论电的危险。
 
 “你们看到报道了吗?那个美国人说,电可以杀人!”
 
 “太可怕了!我昨天还觉得电灯比煤气灯安全多了……”
 
 “报纸上说了,电灯那点电电不死人!”
 
 “如果剧院里那些电线漏电……天啊,我想想都觉得浑身发麻!”
 
 “诶,这点你倒是说对了,据说被电以后的反应就是‘浑身发麻’!”
 
 “那也比煤气灯好,煤气泄漏每年都引发火灾。”
 
 “你忘记尼斯剧院的火灾了?天啊,死了60多个人,还只是有尸体的……”
 
 ……
 
 圣日耳曼大道117号的公寓书房里,莱昂纳尔将几份刊登了索思威克新闻的报纸摊在书桌上,笑出了声。
 
 没有想到这个美国人竟然替自己给“电”做了一次大规模的科普。
 
 在尼斯剧院大火之后,电灯被塑造成安全的象征,他不得不煞费苦心地修改了《雷雨》的结尾。
 
 他将“安托万”和“芬妮”的死亡方式,从原著中误触漏电电线,改为了在雷雨之夜,被倒塌的庄园廊柱砸中身亡。
 
 这倒是这个时代能在报纸上见到的新闻。
 
 虽然这样修改避免了在“安全电灯”的背景下出现“电死人”的突兀感,但太过于生硬了。
 
 比起原著那种更具象征意味的电击死亡,那种命运无常的悲凉感也被大大削弱了。
 
 莱昂纳尔已经做好打算,在电力普及之后,他会将结尾再次修改成被电击致死。
 
 现在,情况不同了。
 
 索思威克的演示和言论,强行给巴黎市民进行了一次“电可杀人”的科普。
 
 尽管过程令人不适,但一个客观结果是:公众现在能够理解,并且相信“电”是足以致命的。
 
 之前修改剧本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
 
 不仅如此,莱昂纳尔敏锐地意识到,“安托万”和“芬妮”被电死,一定会再次引发热议,等于是蹭了热度。
 
 他必须再次修改剧本,将结局改回去!
 
 五月五日的首演,注定不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