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其他类型 -> 我的真实模拟游戏-> 第277章 环山、沃野、控海

第277章 环山、沃野、控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如果说南平是闽江上游众溪汇流、水运发端的枢纽。

    那么福州,便是这条孕育了八闽大地的母亲河,历经千里奔流后,最终慷慨灌溉出的最丰饶的沃土。

    它依偎在鼓山、旗山怀抱之中,坐拥福建境内最大的福州平原,更是东南沿海首屈一指的天然良港。

    这等“环山、沃野、控海”的绝佳形胜,使其早在唐代便已成为州府重镇,至南宋更升格为福建路的治所。

    自此千年以来,始终是八闽大地无可争议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省会地位绵延一千三百余载,底蕴深厚。

    然而,这座素有“有福之州”美誉的千年古城,此刻正被惨烈的战火与硝烟所笼罩。

    福州城北,屏山脚下,光复军临时构筑的炮兵阵地上。

    赖裕新举着单筒望远镜,死死盯着远处那在炮火中巍然屹立的福州城墙,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他跟随翼王石达开从金田村一路杀出,转战湖广,席卷江南,攻克长沙、武昌、南京,什么坚城险隘没见过?

    却从未遭遇过如福州这般难啃的硬骨头!

    “打!给我狠狠地打!”

    “林镇中!把你炮营从南平府库起获的那些大炮全给我拉上来,集中火力,把北门楼子给我轰塌了!”

    赖裕新嘶哑着嗓子怒吼,额角青筋暴起。

    然而,猛烈的炮火轰击在福州高大厚实的城墙上,虽炸得砖石飞溅,烟尘弥漫,却始终难以撕开致命的缺口。

    福州城的地形实在太特殊了。

    它坐落在一个盆地之中,被屏山、乌山、于山这三座城内小山鼎足拱卫,形成“三山鼎峙”的天然屏障。

    更麻烦的是,闽江及其支流如同灵动的绸带,将整座城池缠绕包裹,形成了复杂的水网体系,这既提供了航运之利,也构成了难以逾越的护城天堑。

    历史上,从王审知扩建罗城、夹城开始,福州城的防御体系经过多次强化,堪称固若金汤。

    只要城内粮草充足,守军意志坚定,凭借这地利,坚守数月绝非难事。

    “两三个月?”赖裕新一想到这个时间,心就直往下沉。

    真要是耗上那么久,浙江、江西的清军援兵早就扑过来了,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他必须速战速决!

    他焦躁地放下望远镜,压低声音问身边的旅帅:“西门那边,土营的地道挖得怎么样了?有没有可能炸开一段城墙?”

    这是他们在太平军时期惯用的攻城战术——穴地攻城法。

    由专业“土营”挖掘地道至城墙下,放置炸药爆破,炸开缺口后突击。

    攻城前常伴以炮击或伴攻,迷惑守军,掩护土营作业。

    有时会同时挖掘数条地道或在同一条地道内分层装药,以增强威力和应对反扑。

    在之前的作战中,尤其在对付城墙高大但守备相对松懈或物资不足的城市时,此法屡试不爽。

    为此,几乎在每一个成建制的太平军军营之中,都会有一支由挖煤工人和矿工构成的“土营”,专门负责挖掘地道和爆破作业。

    他们不仅擅长坑道作业,还对战术进行了显著改进,例如在攻打武昌时,韦俊部通过砍断清军防御木桩,将地道挖至城墙下成功爆破。

    在南昌之战中,赖汉英则采用了“二次爆破”法,即先引爆上层炸药,待清军士兵聚集抢修缺口时,再引爆下层炸药,以造成更大杀伤。

    面对太平军有效的“穴地攻城法”,清军也尝试了多种应对措施。

    例如,左宗棠在长沙之战中曾雇佣盲人伏地听音,试图判断地道方位并加以破坏。

    江忠源则在南昌和庐州采用了修建双层城城墙的方法,即使外层城墙被炸塌,守军仍可在内城组织防御。

    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更是采取了“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通过构筑坚固的营垒和深壕进行长期围困,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太平军的机动性和攻城效率。

    赖欲新本想故技重施,所以他一边派土营在西门偷挖地道。

    自己则在北边的屏山建立了营垒,猛攻北门,以此进行迷惑。

    但显然,他低估了这座被闽江环绕的福州城。

    “军帅,土营的兄弟汇报,福州这边地下水位太高了!”

    旅帅一脸苦涩地汇报:“土营刚挖下去没多深,地下水就汩汩地往外冒,根本没法深挖,更别提挖掘稳定的药室了!”

    “这地道……怕是挖不通了!”

    “妈的!”赖裕新气得一脚踹在旁边的土堆上,尘土飞扬,“难道我们提前合围,切断外援,做的都是无用功?!”

    他不甘心地追问:“红巾军、哥老会在城内的兄弟呢?联系上没有?有没有可能里应外合,打开城门?”

    只要城门一开,他麾下的精锐,加上何名标正在赶来的水师,他有信心一口吃掉城内这两万清军!

    旅帅林镇中无奈地摇摇头:“联系过了。城内天地会的兄弟确实有,但大多在底层,根本接触不到城防要害。”

    “巡抚庆瑞老奸巨猾,早在延平失守前,就强征了侯官、闽县两地的乡绅大户子弟和良家子组成团练,协助守城,关键城门都由他的亲信和八旗兵把守,外人根本无法靠近。”

    赖裕新眼中寒光一闪,恨声道:“庆瑞这个老匹夫!等城破之日,我必亲手剁了他喂狗!”

    ……

    与此同时,福州城内,气氛同样紧张到了极点。

    在靠近鼓楼的一处校场,沈玮庆正手握一柄训练用的钢刀,与福州城守协副将毛汝杰进行对练。

    刀光闪烁,身影腾挪,沈玮庆招式凌厉,步伐沉稳,竟与久经沙场的毛汝杰打得有来有回。

    对练片刻,毛汝杰主动收刀后退,摆了摆手,额角已见汗珠。

    他看向对面气息只是稍显急促的沈玮庆,眼中满是惊奇和赞赏:“颂田贤侄,真没想到啊!令尊葆桢公以文名世,翰林清贵,没想到却培养出你这般骁勇的虎子!”

    “真是将门虎种,不,是文门出虎子啊!”

    他本想说是将门之后,想起沈葆桢是文官,连忙改口。

    沈玮庆微微一笑,收刀行礼:“毛军门过奖了。家父前番来信,还严词督促晚生学业,盼我安心备考,来年再战秋闱。”

    “这舞刀弄棒,不过是乱世防身,强健体魄罢了,当不得真。”

    “诶,颂田此言差矣!”

    毛汝杰接过亲兵递来的汗巾,擦着汗,正色道,“此一时彼一时!以往是太平年月,自然是文章经济值钱。可如今长毛肆虐,天下动荡,正是我辈武人建功立业之时!”

    “就连那悖逆的石达开,在其妖报上也不得不承认,泰西列强船坚炮利,非武力不足以图存,往后就算平定了内乱,与洋人打交道,终究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沈玮庆心中暗笑,毛汝杰这话倒是歪打正着,说中了几分关键。

    但他面上不露分毫,只是谦逊地笑了笑,并未接话。

    他深知,眼下清廷虽不得不倚重曾国藩、胡林翼等汉族督抚掌兵,但本质上仍是“以文制武”,真正掌握大权的,依旧是那些进士出身的文官大佬。

    他若真想走清廷路线,最优选择是去江西父亲沈葆桢处,助其经营,或许能成为下一个胡林翼、骆秉章式的人物。

    但是……

    自从确认了那位“石达开”统帅的真实身份后,沈玮庆心中那点“忠君”的念头早已烟消云散。

    他脚下,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就是.反清!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