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 江城穿越之暖箱旁的守护 江城穿越之暖箱旁的守护
- 一、新生儿科的暖箱与带奶的指尖
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清晨总飘着奶粉与消毒水的混合味道,我推着物资车停在护士站旁,看林晓穿着淡粉色护士服忙碌。她的袖口绣着米白色小太阳图案,边缘被反复清洗得有些发白;胸前别着 “星级护士” 徽章,徽章下方沾着点淡白色奶渍,是昨天给 3 床早产儿喂奶时蹭的;左手轻轻托着暖箱边缘,指尖贴着透明箱壁,生怕震动惊扰里面体重仅 1.2kg 的宝宝;右手握着微量注射器,正以每分钟 5ml 的速度给宝宝喂奶 —— 指尖因长期操作精密仪器泛着细腻薄茧,指缝里藏着点奶渍,连指甲盖边缘都沾着点若有若无的奶香,是凌晨喂完奶没顾上洗手蹭的。
她的护士站永远摆着三样东西:泡着麦冬的玻璃杯,杯身印着 “新生儿科 2023 年度优秀团队” 的字样,茶底沉着几颗麦冬,是长期轻声哄宝宝、给家长讲解护理知识,嗓子常哑用来润喉的;记满 “宝宝信息” 的蓝色护理本,封面贴着女儿的照片,某页用铅笔写着 “3 床:每 2 小时喂 10ml 早产儿配方奶,喂奶后拍嗝 5 分钟”“5 床:黄疸值 12mg/dl,上午 10 点照蓝光,每小时复测”;还有个粉色的安抚奶嘴,用绳子系在护理本上,是女儿的旧物,偶尔宝宝哭闹时,她会隔着暖箱晃一晃,说 “这是姐姐的安抚奶嘴,宝宝乖”。午休时,她会靠在护士站角落吃盒饭,铝箔盒里是番茄炒蛋和米饭,左手捏着筷子,耳朵却竖着听病房里的监护仪 “滴滴” 声 —— 怕宝宝突发状况,也怕错过丈夫发来的女儿视频,她说 “每个宝宝都是皱巴巴的小天使,多细心一秒,他们就能早一天扑进妈妈怀里”。
上周暴雨夜,我送急诊物资到新生儿科,撞见她在病房走廊对着手机红着眼。淡粉色护士服外裹着件深蓝色隔离衣,胸前沾着片奶渍,是 3 床宝宝刚才吐奶溅上的;手里攥着刚记录完的护理单,笔尖还夹在 “5 床黄疸值 15mg/dl” 那页;手机屏幕亮着丈夫发来的视频:“女儿今天学会说‘妈妈’了,抱着你的护士服照片喊了一下午,你什么时候能早点回家?” 视频里的女儿穿着粉色连衣裙,举着个玩具奶瓶,对着镜头含糊地喊 “妈妈”,旁边放着幅画,歪歪扭扭的线条画着两个人,旁边写着 “妈妈”。
而她刚处理完 5 床宝宝的黄疸突发升高,守在蓝光箱旁调整了半小时光照参数,监护仪的警报声还在耳边嗡嗡响。这时病房里突然传来急促的 “滴滴” 声 ——3 床早产儿的心率降到了 80 次 / 分,她赶紧擦干眼泪,把手机塞进隔离衣口袋,抓起听诊器冲进病房,熟练地掀开宝宝的襁褓,轻拍后背、调整氧浓度,嘴里轻声哄着 “宝宝别怕,妈妈在”。直到监护仪的声音恢复平稳,她的后背已被汗水浸透,却在帮宝宝盖好襁褓后,对着暖箱轻声说 “宝宝要加油,姐姐还等着看你呢”。后来才知道,她夜班结束后,顶着暴雨赶回家,女儿已经睡着,床头放着那幅画,背面写着 “妈妈保护宝宝,我保护妈妈”,而她的隔离衣口袋里,还装着给女儿买的小蛋糕,早就被雨水泡得不成样子。
帮医院送新的暖箱滤网时,我见过她在茶水间偷偷揉肩膀。她背对着门口,右手用力按着左肩,左手撑着墙壁,额头渗着汗 —— 是长期弯腰给宝宝喂奶、举着注射器操作落下的肩周炎,昨天帮 1 床宝宝做被动操时,胳膊抬到一半就疼得发麻。刚贴好膏药,就听见病房外传来哭声,一位早产宝宝的妈妈坐在走廊椅子上哭:“为什么我的宝宝不能喝我的奶?你们是不是嫌我奶水不好,不负责!”
林晓赶紧走过去,递上包纸巾:“阿姨,您别着急,宝宝现在体重太轻,吞咽功能还没发育好,直接喝母乳容易呛咳,我已经帮您把母乳吸出来存着了,等宝宝体重达标,马上就能喝到妈妈的奶”。说着,她从护士站拿来储奶袋,里面装着 30ml 母乳,上面写着 “5 床妈妈,2025.08.24”。等妈妈情绪平复,她又拿着吸奶器帮妈妈吸奶,肩膀疼得厉害,只能时不时换只手 —— 她怕妈妈担心,从没提过自己的肩周炎。她的衣柜里,藏着件没拆封的亲子碎花裙,是去年六一儿童节买的,本想带女儿去游乐园,却因为临时加夜班没去成;护士服内袋里,永远装着女儿的疫苗接种本,塑料封皮磨得发亮,最近一次接种记录还是丈夫陪女儿去的,她只在上面签了个名字。
扫走廊时我捡过她扔掉的盒饭盒,上面用马克笔写着 “今日护理 8 个宝宝(3 个早产儿,2 个黄疸,1 个呛奶)”“给女儿买的草莓小蛋糕,放护士站冰箱(下班记得带)”“5 床妈妈母乳储存 50ml(明天给宝宝喝)”“女儿的疫苗本放抽屉,提醒丈夫下周带她打加强针”。那天下午,我看见她在病房里给 3 床宝宝唱儿歌,声音轻得像羽毛:“小星星,亮晶晶,宝宝睡觉要安静”,宝宝的小手突然抓住她的指尖,她的眼睛瞬间亮了,像看见星星落进了掌心。这种 “对宝宝温柔到极致,对自己苛刻到底” 的坚持,曾让我站在护士站旁鼻尖发酸:原来有人把 “新生儿科护士” 当成战场,每一次喂奶都是与生命的拔河,每一次夜班都是对希望的守护,那些沾着奶渍的护士服背后,藏着比消毒水更沉重的 “生命担当”。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物资车旁打盹,梦里全是暖箱的嗡鸣声与女儿的笑声。晨光透过病房的玻璃窗照进来,在林晓的护理本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她写在上面的温柔备注。
二、暖箱旁的荆棘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醒来时,肩膀传来阵刺痛。我猛地坐起身,发现自己趴在林晓的护士站桌上,手里还攥着 3 床宝宝的护理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不停 —— 凌晨 3 点,护士长发来的紧急消息:“5 床黄疸值骤升 18mg/dl,速来病房处理,准备好蓝光箱”,还有丈夫发来的消息:“女儿今天要打乙脑疫苗,你答应过陪她去,别又失信,她早上起床就问‘妈妈今天能陪我吗’”。
窗外天还没亮,医院的走廊只有应急灯亮着,冷风吹过,带着消毒水的味道。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林晓。
摸向肩膀,昨天帮宝宝做被动操的酸痛还在,一抬胳膊就钻心地疼;左手的麦冬水杯倒在桌上,茶水洒了点在护理本上;护士服内袋里,女儿的疫苗接种本硌着胸口,塑料封皮磨得发烫。护士站的抽屉里,压着三份 “生存难题”:工作的 “护理清单”,红色标注 “5 床立即照蓝光,每 30 分钟测黄疸值;3 床凌晨 5 点喂奶,严格控制速度”;家庭的 “待办清单”,“陪女儿打疫苗(上午 9 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女儿买新的毛绒兔子(她念叨了一周)”“帮丈夫整理放射科报告(他昨晚夜班,今早退不下来)”;还有张 “身体警报” 便签,是医生写的 “肩周炎急性期,避免举臂超过 10 分钟,夜间注意保暖”。
我摸向护士包,里面装着给女儿带的小发夹,粉色的,上面有个小太阳 —— 今天必须先稳住 5 床宝宝的黄疸,再赶去陪女儿打疫苗,不然宝宝的病情会恶化,女儿也会失望。
凌晨 3 点半,我冲进 5 床病房。宝宝闭着眼睛哭闹,小脸黄得像橘子皮,我赶紧打开蓝光箱,调整光照强度到 10μW/cm²,小心翼翼地把宝宝放进箱里,给她戴上黑色眼罩和纸尿裤:“宝宝别怕,照完蓝光就不黄了,妈妈陪着你”。守在蓝光箱旁,我每隔 30 分钟用经皮黄疸仪测一次数值,17mg/dl、16.5mg/dl、16mg/dl—— 数值慢慢降了,我松了口气,却发现肩膀疼得抬不起来,只能用右手托着左胳膊,轻轻揉着。
凌晨 5 点,我赶去给 3 床宝宝喂奶。宝宝躺在暖箱里,眼睛半睁着,小手轻轻挥舞。我拿起微量注射器,吸好 10ml 早产儿配方奶,将针头轻轻放进宝宝嘴里,以每分钟 5ml 的速度推注 —— 动作轻得像怕碰碎玻璃,肩膀的疼痛让我的手有点抖,只能用左手扶着右手,确保奶量精准。“宝宝慢慢喝,多喝一点,就能早点见到妈妈了”,我轻声哄着,宝宝喝完奶后,我帮她拍嗝,她突然打了个小嗝,我忍不住笑了,忘了肩膀的疼。
早上 7 点,我记录完夜间数据,给丈夫发消息:“5 床宝宝情况稳定,我忙完早交班就过去陪女儿打疫苗,你先带她去社区等我”。丈夫很快回复:“女儿非要等你一起,说‘妈妈答应过的’,我跟社区医生说了,等你来了再打”。我看着消息,心里一酸 —— 上次答应陪女儿去公园,却因为 1 床宝宝呛奶抢救,让她等了我 3 小时,这次不能再让她失望。
早上 8 点,早交班刚结束,我就换好衣服准备走,却听见病房里传来急促的 “滴滴” 声 ——1 床宝宝吐奶呛咳,呼吸急促!我赶紧跑回病房,看到宝宝脸色发青,赶紧将她侧卧,用吸痰管清理口鼻,同时喊医生:“1 床呛奶,呼吸 80 次 / 分,氧饱和度 85%!” 医生赶到后,我配合着给宝宝吸氧、拍背,直到宝宝的脸色恢复红润,呼吸平稳,我才发现自己的护士服又被汗水浸透,肩膀疼得像要掉下来。
宝宝的妈妈握着我的手哭:“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笑着说 “应该的,宝宝会好起来的”,心里却满是愧疚 —— 现在已经 9 点,女儿还在社区等我,疫苗肯定赶不上上午打了。我掏出手机,给丈夫发消息:“我这边走不开,你带女儿先打疫苗,我忙完就过去找你们”,消息发出去,却没收到回复,我知道,女儿肯定又哭了。
中午 12 点,我终于有空吃口饭。刚打开盒饭,就看见 5 床宝宝的妈妈提着个保温桶走过来:“护士姑娘,我熬了点小米粥,你忙了一上午,快喝点热的”。我接过保温桶,粥的香气飘进鼻子,心里暖暖的 —— 至少有人懂我的辛苦。妈妈坐在我旁边说:“我昨天看见你在茶水间揉肩膀,肯定是累坏了,你也要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宝宝”,我点点头,眼泪差点掉下来。
下午 2 点,我帮 3 床宝宝做被动操时,丈夫发来女儿的视频:“女儿已经打完疫苗了,没哭,还跟医生说‘我妈妈是护士,在照顾小弟弟妹妹’”。视频里的女儿举着疫苗接种本,笑着说 “妈妈,我很勇敢,你要加油照顾宝宝”,我看着视频,笑着哭了 —— 原来女儿已经这么懂事,她懂我的工作,也懂我的爱。
晚上 8 点,我开始夜班。巡房时发现 3 床宝宝的体温有点低,只有 36℃,我赶紧把暖箱温度调到 36.5℃,给宝宝裹上小袜子,用手轻轻握着她的小脚:“宝宝别怕,妈妈给你暖和暖和”。守在暖箱旁,我哼起女儿喜欢的儿歌:“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突然想起女儿晚上总缠着我唱这首歌,眼泪滴在暖箱的玻璃上,很快被热气烘干。
深夜 11 点,我坐在护士站休息,却听见两位家长在走廊议论:“新生儿科护士也太轻松了,就喂喂奶、换换尿布,还拿那么多工资”“刚才我叫那个穿粉衣服的护士帮宝宝换个尿布,她半天都没来,肯定是在偷懒”。我攥着润喉糖,指节发白 —— 我今天护理了 8 个宝宝,处理了 2 次突发状况,连续工作 14 小时,没顾上喝一口水,却被说 “轻松”“偷懒”。
这时 5 床宝宝的妈妈走过来,递给我个苹果:“护士姑娘,我看你忙了一天,没顾上吃东西,这个苹果你拿着,补充点维生素”,我接过苹果,心里暖烘烘的 —— 至少有人看得到我的付出,再累也值得。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暖箱旁,手里握着 3 床宝宝的小手,她的小手软软的,轻轻抓着我的指尖。窗外的月光照进来,给病房裹上了一层温柔的壳。我突然明白,自己握的不只是注射器,是宝宝的生命希望;守的不只是暖箱,是无数家庭的期待;欠女儿的陪伴,虽然愧疚,却换来了更多宝宝的平安,这就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骄傲。
三、暖箱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我摸向肩膀,没有肩周炎的刺痛,只有物资车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医院的群消息:“林晓太棒了!5 床宝宝黄疸顺利消退,3 床宝宝体重涨到 1.5kg,家长送来三面锦旗!院方批了林晓 3 天调休假,让她好好陪女儿!”
跑到新生儿科,看见林晓穿着那件亲子碎花裙,正抱着女儿在 3 床暖箱旁看宝宝。女儿手里拿着个毛绒兔子,笑着说 “小弟弟,我是姐姐,妈妈说你很快就能回家了”;丈夫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件新的粉色护士服:“这是给你买的,旧的那件都磨破了”;5 床宝宝的妈妈也来了,手里提着个蛋糕:“林护士,谢谢你照顾我家宝宝,这蛋糕你收下,祝宝宝和你女儿都健康快乐”。
护士长走过来,手里拿着个荣誉证书:“林晓,这是‘生命守护之星’证书,你实至名归!院方还帮你申请了肩颈康复理疗,以后工作别硬扛,有困难跟我们说”。林晓接过证书,笑着说 “谢谢大家,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能看到宝宝们平安回家,比什么都开心”。
“师傅,送物资呢?” 林晓看见我,笑着挥挥手。她的指尖不再沾着奶渍,涂着淡淡的粉色指甲油,眼神里满是释然与明亮 —— 那件旧的粉色护士服被她叠好,放在护士站的展示柜里,旁边摆着女儿的画;护士服内袋里的疫苗接种本,终于有了她陪女儿打疫苗的记录。
风卷着物资车的篷布,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病房里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林晓暖箱旁的秘密 —— 那些冷掉的盒饭、酸痛的肩膀、错过的陪伴,不是 “狼狈的证明”,是她把对生命的敬畏,融进了每一次轻柔的触碰里,把对女儿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坚守中。就像那杯泡着麦冬的玻璃杯,看似普通,却藏着她对职业的热爱;就像女儿的毛绒兔子,看似微小,却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勇气。
明天我还要来送物资,林晓昨天说 “想在新生儿科设个‘妈妈课堂’,教新手妈妈怎么照顾早产儿,让更多宝宝能健康成长”。顺便问问她,陪女儿打疫苗时,女儿有没有哭,亲子裙穿在身上合不合身,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能好好陪女儿的护士妈妈,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