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 江城穿越之记事本里的民生

江城穿越之记事本里的民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一、社区办公室的记事本与带墨的指尖

    某市向阳社区的清晨总飘着早餐摊油条香与文件纸张的混合味道,我守在便利店柜台后,看陈芳穿着藏蓝色制服忙碌。她的袖口沾着淡黑色墨水渍,是昨天记录居民诉求时蹭的;胸前别着 “党员服务岗” 徽章,边缘被岁月磨得发亮;左手夹着蓝色文件夹,里面装着居民档案,文件夹边缘因反复翻阅泛着毛边;右手握着钢笔,正低头记录独居老人的用药需求 —— 指尖因长期握笔、整理资料泛着薄茧,指缝里藏着点粉笔灰,连指甲盖都被染成了淡灰色,是帮王奶奶写留言条时蹭的。

    她的社区办公桌旁永远摆着三样东西:泡着枸杞的保温杯,杯身印着 “为人民服务” 的红色字样,杯盖缠着圈黑胶布防漏,是长期说话多导致嗓子沙哑,用来润喉的;记满 “民生清单” 的黄色记事本,封面用透明胶带粘补过,某页用铅笔写着 “王奶奶:周三上午 9 点帮买降压药(XX 牌,5mg),提醒她每天吃两次”“3 号楼张叔家:漏水问题,联系物业周四上门,跟进维修进度”;还有张女儿的高三课程表,用磁铁贴在电脑旁,课程表背面写着 “女儿模考:18 号,记得打电话鼓励,别让她紧张”。午休时,她会靠在办公室椅背上啃盒饭,是社区食堂订的家常菜,铝箔盒里偶尔有块糖醋排骨,她说 “女儿爱吃,我先替她尝一口,等她周末回家再做”,左手捏着筷子,眼睛却盯着办公室门口 —— 怕错过居民上门求助,也怕丈夫发来 “运输遇堵” 的消息,她说 “社区事无小事,多听一句、多记一笔,居民才能住得安心,家里的牵挂和社区的责任,我都得扛着”。

    上周暴雨夜,我关便利店门时,撞见她在社区门口对着手机红着眼。藏蓝色制服被雨水打湿,紧紧贴在身上,头发上滴着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维修单据,上面写着 “3 号楼张叔家漏水维修费用 800 元,居民暂时无力承担”;手机屏幕亮着女儿发来的消息:“妈,明天模考,我有点紧张,你能不能来学校陪我走一段路?上次生日你就没陪我”。而她刚组织完社区积水清理,浑身湿透,还要去独居老人家里查看漏雨情况,丈夫在外地跑运输遇台风,货车被困在路上,已经半天联系不上,女儿的模考她想陪却走不开,心里像压着块石头。

    这时居民李阿姨发来消息:“陈主任,我家孙子突然发烧到 39 度,孩子爸妈都在外地,我一个老人不知道怎么送医院,你能不能帮帮我?” 她赶紧用手背擦眼泪,对着手机挤出温柔的笑,回复 “李阿姨别着急,我马上到你家楼下,咱们一起送孩子去医院”。挂了电话,她却对着社区办公室的灯发呆 —— 办公室窗户还亮着,桌上放着给女儿买的模考加油笔,上次女儿生日,她因调解邻里纠纷缺席,这次又要失信,不知道女儿会不会怪她。后来才知道,她连夜送孩子去医院,自掏腰包垫付了 300 元医药费,在医院陪到凌晨 2 点,早上 6 点又准时到社区组织清理积水,自己却因淋雨发烧,在办公室抽屉找退烧药时,发现女儿偷偷放的纸条:“妈,我知道你忙,模考我会加油,你也要照顾好自己”,瞬间红了眼眶。

    帮便利店送矿泉水到社区办公室时,我见过她在卫生间偷偷穿弹力袜。她背对着门口,卷起制服裤腿,小腿上的静脉曲张像蚯蚓一样凸起,皮肤泛着紫红色 —— 是长期爬楼梯、跑楼道帮扶居民导致的,昨天帮张叔搬漏水损坏的家具后,疼得一晚上没睡好。刚把弹力袜拉到膝盖,就听见办公室传来争吵声:“你这社区干部怎么回事?我反映漏水问题都一周了,到现在还没修好,是不是不作为?”

    陈芳赶紧整理好裤子,走出去递上一杯热水:“张姐,实在对不起,物业那边我已经催了三次,今天下午肯定让维修师傅上门,我陪你一起等,要是再不来,我帮你联系其他维修队”。等张姐走后,她才坐在椅子上,双手按着小腿叹气 —— 社区经费紧张,申请维修补贴流程慢,她想着实在不行就自掏腰包垫付,不能让居民住着漏水的房子。她的衣柜里,藏着件没拆封的米白色连衣裙,是丈夫去年结婚纪念日买的,标签上还贴着便签:“老婆,你总穿制服,也穿件漂亮的裙子”,可她舍不得穿,怕社区突发事务弄脏,想留到女儿高考结束后穿;制服内袋里,永远装着独居老人的联系卡,上面写着每位老人的用药禁忌与家庭情况,比如 “王奶奶:对青霉素过敏,儿子在外地,每周三需上门探望”,怕紧急情况找不到记录。

    扫社区楼道时我捡过她扔掉的盒饭包装,上面用马克笔写着 “今日事务:帮王奶奶买降压药 50 元(垫付),协调张叔家漏水维修,组织青少年读书活动”“给女儿充饭卡 200 元(明天必须充,别忘)”“帮李阿姨孙子付医药费 300 元(记居民账上,等她有钱再还)”“明天早起:7 点查看 4 号楼积水情况,8 点前给女儿打电话”。那天上午,我看见她在社区楼道帮王奶奶拎菜篮,王奶奶腿脚不方便,她就把菜篮拎到五楼,回来时小腿疼得直咧嘴,却还笑着跟居民打招呼。这种 “对居民用心到极致,对自己苛刻到骨子里” 的坚持,曾让我站在便利店门口鼻尖发酸:原来有人把 “社区干部” 当成战场,每一次调解都是与矛盾的较量,每一次垫付都是对责任的承担,那些沾着墨水的制服背后,藏着比社区更沉重的 “民生担当”。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便利店玻璃门上打盹,梦里全是钢笔写字的 “沙沙” 声与女儿的笑声。晨光透过社区办公室的窗户照进来,在陈芳的记事本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她写在上面的民生标注。

    二、记事本旁的荆棘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醒来时,小腿传来一阵刺痛。我猛地坐起身,发现自己趴在陈芳的社区办公桌上,手里还攥着那支旧钢笔,手机在裤兜里震动不停 —— 早上 7 点,居民张叔发来的紧急消息:“陈主任,我家漏水更严重了,天花板都掉皮了,今天必须修,不然家具都要泡坏了!” 还有女儿发来的消息:“妈,今天模考,我还是想让你送我去学校,就走一段路也行,我怕考不好”。

    窗外天刚亮,社区里只有清洁工在扫地,冷风吹过,带着早餐摊的香味。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陈芳。

    摸向小腿,昨天爬楼梯的静脉曲张还在疼,一按就钻心地疼;左手的保温杯倒在桌上,枸杞水洒了点在记事本上;制服内袋里,独居老人的联系卡硌着胸口,卡片边缘磨得发亮。办公桌抽屉里,压着三份 “生存难题”:工作的 “事务清单”,红色标注 “3 号楼张叔家:10 点前联系物业上门维修;王奶奶:9 点前买降压药送去;青少年读书活动:下午 2 点开始,准备宣传物料”;家庭的 “待办清单”,“给女儿充饭卡 200 元,打电话鼓励模考;联系丈夫,确认是否安全”;还有张 “身体警报” 便签,是医生写的 “静脉曲张加重,避免久站久蹲;嗓子沙哑,减少说话,多喝温水”。

    我摸向制服口袋里的零钱,昨天垫付医药费后还剩 380 元 —— 今天必须先帮张叔解决漏水问题,再给王奶奶买降压药,女儿的饭卡钱只能从这里面省,弹力袜昨天放在办公室忘了带,只能先忍着疼。

    早上 8 点,我准时到社区办公室。刚打开门,张叔就拎着湿漉漉的毛巾冲进来:“陈主任,你看我家的天花板,都掉下来一块了,再不修真的不行了!” 我赶紧接过毛巾,安抚他:“张叔,我已经联系物业了,他们 10 点准时到,我陪你一起回家等,肯定帮你修好”,说着拿出记事本记录细节,指尖因着急有点抖 —— 怕物业再拖延,也怕张叔情绪激动。

    早上 9 点,我去便利店旁边的药店给王奶奶买降压药,拿出记事本确认:“要 XX 牌,5mg 的,麻烦拿两盒”。付完 50 元,药店老板笑着说 “陈主任,又帮老人买药啊,你真是热心”,我点点头,心里想着 “等王奶奶有钱再还,先让她吃上药”。送药到王奶奶家,她拉着我的手不肯放:“小陈,你比我亲闺女还贴心,我儿子在外地,要是没有你,我这药都不知道去哪买”,我笑着说 “应该的,您记得每天吃两次,下次快没了提前跟我说”,转身下楼时,小腿的疼痛让我走得很慢,只能扶着楼梯扶手慢慢走 —— 怕老人看见担心。

    上午 10 点,陪张叔回家等物业,却接到物业电话:“维修师傅临时有急事,下午 2 点才能来,你跟居民解释一下”。张叔瞬间发火,把毛巾摔在地上:“你们这是骗人!我反映了一周,每次都拖,我要去投诉你们!” 我赶紧拦住他:“张叔,别生气,我现在再给物业经理打电话,要是下午还不来,我帮你联系其他维修队,费用我跟社区申请,肯定不让你吃亏”。挂了电话,我对着天花板叹气 —— 社区经费紧张,申请流程至少要三天,看来只能先自掏腰包垫付,不然张叔的家具真的要泡坏了。

    中午 12 点,我在社区办公室啃盒饭,刚咬了一口,就想起还没给女儿充饭卡。赶紧打开手机银行,给女儿转了 200 元,又发消息:“女儿,模考加油,妈相信你,等你周末回家给你做糖醋排骨”,消息发出去,却没人回复 —— 女儿可能在准备模考,没看手机,心里满是愧疚。

    下午 2 点,组织青少年读书活动。我既要给孩子们分发图书,又要讲社区安全小故事,嗓子越来越哑,只能时不时喝口枸杞水润润喉。活动进行到一半,物业终于发来消息:“维修师傅已经出发,10 分钟到张叔家”,我心里松了口气,赶紧给张叔发消息:“张叔,师傅快到了,我活动结束就过去”。

    下午 4 点,活动结束后,我赶紧赶到张叔家,维修师傅正在修漏水。我全程盯着,怕师傅偷工减料,时不时问:“这里会不会还漏?要不要多涂层防水?” 师傅笑着说 “陈主任,你放心,修完肯定不会漏了”。傍晚 6 点,漏水终于修好,张叔握着我的手说 “谢谢你,陈主任,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笑着说 “应该的,您以后有问题随时找我”,转身却发现小腿疼得站不稳,只能靠在墙上缓了 5 分钟。

    晚上 7 点,我终于有空给女儿打电话,却没人接。这时丈夫发来消息:“台风过去了,我安全了,货车有点损坏,要修几天才能回家,你跟女儿说一声”,我回复 “安全就好,别太累,我会跟女儿说的”,挂了消息,眼泪差点掉下来 —— 家里的事我一点都帮不上,只能靠丈夫自己扛。

    晚上 9 点,我还在社区办公室整理居民档案,听见窗外有人议论:“社区干部就是闲差事,天天坐办公室喝茶,什么事都不办,张叔家漏水一周了才修好”“她帮老人垫付医药费,说不定是装的,想博名声,不然怎么总上社区宣传”。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心上,我攥着档案夹,指节发白 —— 我今天忙了 13 小时,跑了 5 栋楼,垫付了 50 元药费,却被说 “闲差事”“装样子”。

    这时手机弹出王奶奶的消息:“小陈,我刚量了血压,130/80,正常了,谢谢你给我买的药,钱我明天给你送过去”,还有张叔发来的消息:“陈主任,刚看了下,不漏水了,谢谢你一直盯着”。我看着消息,心里暖烘烘的 —— 至少居民懂我的付出,再累也值得。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把女儿的课程表放在枕头边,旁边摆着明天要处理的民生清单。月光透过社区办公室的窗户照进来,照亮了桌上的保温杯,枸杞在水里慢慢舒展,像极了那些被妥善解决的民生小事。我突然明白,自己握的不只是记事本,是居民的信任,是家人的希望;记的不只是需求,是对责任的坚守,是对生活的担当 —— 哪怕小腿再疼、再被误解,只要能让居民住得安心,让家人放心,一切都值得。

    三、记事本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墨水味。我摸向小腿,没有静脉曲张的刺痛,只有便利店柜台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社区的群消息:“陈主任火了!有人拍了她暴雨夜送孩子去医院、帮老人买药用的视频,现在网上都叫她‘民生守护者’,街道办给她发了‘优秀社区干部’证书,还申请了专项维修基金,以后居民有困难不用她垫付了!”

    跑到社区办公室,看见陈芳穿着那件米白色连衣裙,胸前别着 “优秀社区干部” 的徽章,正在给居民分发政策宣传册。她的女儿坐在旁边,手里拿着模考成绩单:“妈,我模考考了全班第五,老师说能上重点大学!”;丈夫也来了,手里拿着件新的藏蓝制服:“你原来的制服旧了,给你买了件新的,以后别总穿得那么累”;王奶奶和张叔也来了,王奶奶手里提着刚蒸的包子:“小陈,这是我自己蒸的,你尝尝”,张叔手里拿着面锦旗:“陈主任,谢谢你帮我解决漏水问题,这锦旗你收下”。

    街道办的领导走过来,手里拿着份文件:“陈芳同志,这是社区专项维修基金的批复,以后居民有维修需求,不用再自己垫付了,你也能轻松点”。陈芳接过文件,笑着说 “谢谢大家,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能让居民住得安心,让家人过得好,我就很满足了”。

    “老板,买瓶矿泉水!” 陈芳看见我,笑着挥挥手。她的指尖不再沾着墨水渍,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里满是自信与从容 —— 那件藏蓝色制服被她叠好放在衣柜里,旁边摆着女儿的模考成绩单;小腿上的静脉曲张也好了很多,她说 “现在社区配了电动车,不用总爬楼梯了”。

    风卷着便利店的塑料袋,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社区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陈芳记事本里的秘密 —— 那些冷掉的盒饭、贴满胶布的保温杯、没拆封的连衣裙,不是 “狼狈的证明”,是她把对居民的责任,融进了每一次记录里,把对家人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坚持中。就像那杯泡着枸杞的保温杯,看似普通,却藏着她对工作的热爱;就像女儿的模考成绩单,看似微小,却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勇气。

    明天我还要来便利店上班,陈芳昨天说 “想在社区设个‘便民服务角’,放些常用药和工具,方便居民应急,再组织志愿者帮独居老人打扫卫生”。顺便问问她,女儿的高考准备得怎么样,丈夫的货车修好了没有,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能轻松点的社区干部,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