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第312章 :二桃杀三士

第312章 :二桃杀三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城东塌坊胡同深处,有座前朝侍郎的旧宅,两扇黑漆兽环门终日紧闭,只门前两尊石狮子,在秋风中默然对望着街巷的萧条。

    偶有几个碧眼高鼻的西洋仆从出来采买些米粮薪炭,亦是行色匆匆,旋即便又关门闭户,似要将这一院子的寂静与墙外的红尘俗世隔绝开来。

    此间宅院,便是英吉利国东印度公司特使,埃德蒙·考特尼爵士的暂居之所。

    正堂之中,光线有些晦暗,斜斜地从雕花窗格里透进来,照着满地的尘埃浮动。

    考特尼爵士正临窗而坐,手中拈着一块极细软的鹿皮,一遍遍地,极慢地擦拭着身前长案上的一柄连鞘佩剑。

    那剑的形制,护手如篮,剑身狭长,是英吉利王家舟师的规制。

    三十载风涛,这柄剑曾随他在加莱外海的怒涛中,亲见过那号称“无敌”的西班牙大舰队是如何樯橹灰飞烟灭。

    如今,这饱经风霜的老伙计却随他一道,被闲置在此深宅,一晃,已是半月有余。

    他的副手,一个名作菲利普的年轻人,却远没有这份闲看庭前花开落的静气。

    此子出身名学府,怀着要在东方建功立业的雄心而来,此刻却恰如一只被困在笼中的焦躁的猿猴在堂中来回踱步,终是按捺不住,走到考特尼身侧,口中不免便带了些怨怼之意。

    “爵爷,咱们就这般干耗着,也不行啊!自从咱们到了这金陵城,那份礼单递上去便如石沉大海,连个回音也没有。想那荷兰人与葡萄牙人的使节,怕是早已成了紫禁城里的常客,将那东方的金银与香料算计了无数遍了!咱们那四艘船……嗨,虽说是尽心改装过的,可在见惯了奇珍异宝的东方君王眼里,恐怕……恐怕真就是个笑话罢了!”

    考特尼闻言,手上未停,眼皮也未曾抬一下,只将那佩剑举起,迎着窗棂间漏进的一缕微光,眯眼细看。

    他像是在对着那柄老伙计说话,声音平稳得听不出一丝波澜,缓缓说道:“菲利普,我的孩子,你见过狮子是如何捕猎的么?在它纵身扑向羚羊之前,最擅长的,便是静默与等待。你当那位年轻的皇帝,当真将咱们遗忘了么?”

    他将佩剑复又置于案上,用鹿皮轻轻揩去一星浮尘,才又说道:“你错了。他非但没有忘记,反倒是在时时刻刻地看着咱们。他在看,我们能在这份冷遇之下,沉得住多久的气。他见过了太多急不可耐的商贾,也见过了太多摇尾乞怜的使臣。

    那狡诈如狼的荷兰人只想从他餐盘里抢食,那日薄西山的葡萄牙病猫除了献上过时的玩意儿,已无太多用处。这两种角色,恐怕他都腻了。他在等,等一种新的可能,一个新的角色登场。”

    菲利普听得一怔,心下虽不尽然信服,但见爵士这般镇定自若,自己的一腔焦躁倒也平复了些许,只得呐呐地点了点头,退到一旁不敢再多言语。

    堂内又恢复了先前的安静,唯闻鹿皮摩擦着皮革剑鞘的“沙沙”声,像是岁月在低语。

    考特尼心中却另有打断,此行身负密信,意在长远,非是单纯的商贾之行,而是为英吉利的百年大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落下一枚至关重要的闲棋。

    而对手,那位年仅二十岁,刚愎自用却又聪慧异常的大明天子,从各方汇集的情报来看,其心智之深,手腕之奇,算是有些优秀。

    这盘棋,开局便是残局,一步踏错,满盘皆输,急不得,也错不得。

    这般又耗了一两日,这日午后,考特尼正在书房中研读一卷《坤舆万国全图》,宅门外终是传来了一阵久违的喧哗。

    一名小内官领着几个锦衣卫校尉,手捧一卷明黄圣旨进了院子。

    那小内官尖着嗓子,言辞倒还客气,只说是万岁爷闻泰西大儒甚多,欲与英吉利使臣一晤,请爵士即刻更衣随驾。

    菲利普闻之大喜过望,忙不迭地便要为考特尼寻那套最为华丽的丝绒朝服。

    考特尼自己却留了神,只因那小内官言的是“随驾入宫”,而不是“上殿觐见”,且随行仪仗简素,并无鸣锣开道,不似朝会大典。

    他心下寻思,这第一场会面怕又是大有文章,遂只选了一身深色的海军正装,外罩一件素面披风便随那内官去了。

    马车辚辚,穿过南京城的街巷,最终却非停在午门之外,而是绕至了紫禁城西华门。

    考特尼预想中的金殿传胪的赫赫场面全然不见。

    引路的内官提着一盏纱灯,领着他与菲利普穿过数重宫门,绕过几道幽深的回廊,脚下的石板在空寂的宫苑里发出清脆的回响。

    最终,竟来到了一处弥漫着浓郁书卷与沉香气息的所在——文渊阁。

    此番情景,与他设想的任何一种会面都截然不同。

    这里没有龙椅,没有甲士,只有一排排直抵阁顶的巨大书架,架上楠木匣子里也不知满了多少万卷的典籍。

    几位身着青色官袍的翰林官正在埋首整理书卷,见他们进来,也只是淡然地抬眼一瞥,便又沉浸于故纸堆中,仿佛他们不过是两粒偶然闯入的尘埃。

    阁楼正中,设着一架紫檀长案,案上笔墨纸砚齐备,旁侧一只小巧的红泥火炉上,正“咕嘟咕嘟”地温着一壶清茶。

    一位身着明黄暗龙纹常服的青年正坐于案后,手捧一卷羊皮装订的西洋书籍,看得入神。这般瞧着,倒不似一位九五之尊的帝王,反像个对万事万物都存着一份好奇的世家公子。

    考特尼心头一震,暗道:此必是那大明天子无疑了,瞧这般气度,果非凡俗。

    一位气质儒雅的翰林侍读上前来,用一口颇为流利的拉丁语,将双方身份作了引介。

    考特尼不敢怠慢,依着来前演练过多次的礼仪,躬身致敬,正欲开口,那青年皇帝却已将书卷放下,抬起头来,脸上竟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

    他的声音清朗,透过那翰林官的翻译,缓缓传入考特尼耳中:

    “考特尼爵士,平身,不必多礼。朕近日常读西人之书,听闻贵国有一位先哲,名唤弗朗西斯·培根,著有《新工具论》一书,倡言‘知识即力量’。

    朕今日请你来此,非是为商贸,倒想向你请教一二,这‘新工具’究竟新在何处?贵国的牛津、剑桥两大学府,又与我大明的国子监,教习之法有何不同?”

    考特尼在短暂的惊愕之后,瞬间便领会了皇帝的深意。

    他定了定神,不卑不亢地答道:“陛下学究天人,远在万里之外,竟也知晓培根之名,下臣实万分钦佩。《新工具论》之‘新’,不在于器物,而在于一种求知之法。

    它教导我等,不仅要从古人的书本里寻章摘句,更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验证,从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之中,探寻那不易的真理。”

    他见皇帝听得饶有兴味,微微颔首,便顺势而为,深入浅出地讲解起皇家学会的萌芽,那是一群不问出身只问才学的智者,为了探究自然奥秘而自发组成的团体。

    最后,他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自己最为熟悉的领域——舟师,也就是大明口中的海军。

    “陛下,一支强大的舟师,并非只靠船坚炮利便可成就。”考特尼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军人特有的笃定,

    “我英吉利舟师,军官之升迁,依战功而非门第;水手之操练,有标准化之典籍日夜研习;后勤之补给,更有专门的计司部门核算调度,每一磅火药、每一块帆布的去向皆有账可查,有案可稽。如此方能聚沙成塔,让远在万里之外的舰队,亦如皇帝臂使。”

    阁中的气氛,由最初的试探与戒备,渐渐变得融洽起来。

    朱由检竟破例赐了座,命小内官为考特尼奉上了新沏的六安瓜片。

    考特尼心知,时机已至。

    他饮了一口茶,顺势起身,再次躬身道:“陛下之圣明,远迈臣平生所见任何君主。我王查理一世亦深慕中华之文治武功,愿为陛下之臂助,只求能在舟山群岛,寻一荒僻小岛,效仿那葡萄牙人之于濠镜旧例,建立商馆,以便货物囤积与船只补给,与大明帝国,共结百年之好。”

    话音刚落,阁内融洽的气氛便如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掐断了。

    方才还满面春风的皇帝,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如六月的晴空忽布乌云,先前那一丝温文尔雅的学者气荡然无存。

    他缓缓站起身,一言不发,踱步至墙边悬挂着的一幅巨大的《大明舆图》前。

    他的目光在图上逡巡,最后,右手食指抬起,仿佛凝聚了千钧之力,重重地点在了舟山群岛的位置上。

    “爵士。”他的声音带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冰冷与决绝,“你可看清了?此处,乃至这图上每一寸土地,皆是朕的列祖列宗用鲜血与白骨开拓而来。朕的天下,一寸一厘皆是祖宗疆土,断无与外夷共享之理!”

    一语既出,满室皆寂。

    那翰林侍读的脸色变得煞白,连翻译的声音都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菲利普更是吓得面无人色,腿肚子发软,几乎要瘫倒在地。

    这是最不留情面的拒绝。

    考特尼的心,也猛地往下一沉,如坠冰窟。

    但他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在惊涛骇浪中对轰过炮火,在君王面前辩论过国事。

    他强抑住心头的失望与惊骇,在那冰冷的帝王目光注视下,再次深深地弯下了腰。

    他的声音里,没有一丝慌乱:“陛下的意志便是天意,英吉利绝不敢有半分觊觎之心。”

    他明白,这是皇帝在划下最后的底线。

    考特尼缓缓直起身,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寻常的礼物清单此刻已是废纸一堆。

    想要破此死局,唯有行险棋,下一场无人敢下的豪赌。

    他没有再看皇帝,而是转向那名翰林侍读,用最诚恳的语气说道:“请代我转告陛下。我们并非是来向陛下索取一片土地的贪婪之徒。我们更希望能成为陛下描绘宏伟蓝图时,最有价值的那一位工匠。”

    言罢,他从菲利普颤抖着的手中取过一卷用三道火漆严密封装的羊皮纸文件。

    他亲自上前,将它恭恭敬敬地呈放在皇帝的书案之上。

    朱由检的目光中带着审视的疑窦,他没有立刻去碰那份文件,只是看着考特尼,看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考特尼坦然迎着他的目光,一字一句,清晰地道出了自己的“蓝图”。

    “陛下,我等深知舟山乃海防重地,方才之请,是下臣鲁莽了。下臣斗胆在此提出一个新议。我们愿放弃一切在贵国建立据点的幻想,只求能在贸易最为成的广州城租一处宅院,作为我东印度公司的驻地,完全接受市舶司大人的监管,按时纳税,账目公开,绝无一丝一毫逾矩之举。”

    这第一步,是以退为进,尽显服从之态。

    “我们亦深知大明与倭国之间的丝绸贸易,乃是荷兰、葡萄牙人之命脉所在,英吉利无意介入此间。”

    朱由检眉毛微微一挑。

    考特尼仿佛看穿了皇帝的心思,话锋陡然一转: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为陛下创造一片全新的贸易世界!我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在波斯皆有成熟的商路与港口。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可以通过我们的船队,源源不断地卖给莫卧儿帝国的君王、波斯帝国的贵族!

    陛下,荷兰人卖给您的或许是几条船,几门炮;而我们愿意为陛下带来的,是整个印度、乃至更遥远的市场!那里的白银正堆积如山,等着来交换陛下的货物!”

    此言一出,皇帝那双眸子里,终是泛起了一丝波澜。

    考特尼不给他太多思索的时间,继续抛出自己的筹码:“作为诚意,我们带来的那四艘船虽是改装商船,非是战船,但也堪用。若陛下不弃,可尽数纳之。

    但我们更愿意,在得到陛下的许可后,从本土为陛下订造四艘真正的‘君主’级二等战舰,连同全套的造船图纸与最好的工匠,一并献上!”

    他坦诚地承认了自己带来的船只是改装商船,这份诚实,比任何夸饰都更有分量。

    最后,他做出了这场豪赌的最终陈词,几乎是将自己的命运,乃至整个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的未来完全交到了皇帝的手中。

    “陛下,我们今日,不求那人人梦寐以求的‘龙票’。我们只求一个在广州的立足之地,以及陛下允许我们采购部分非战略物资,如二等瓷器、棉布的许可,仅此而已。”

    他深深地看着皇帝,眼神锐利而真诚,如同一位孤注一掷的赌徒:“我们愿意用未来十年的贸易额来向陛下证明,英吉利才是您最值得信赖、最有远见的伙伴。等到我们的船队满载着印度和波斯的白银回到广州港的那一刻,我们再来斗胆向陛下请求购买上等丝绸和茶叶的资格!”

    整个文渊阁,落针可闻。

    菲利普已经惊得呆了。

    他从未想过,爵士的腹中竟藏着这般石破天惊的计策!

    这简直是用公司未来十年的命运,来换取一个当下看来虚无缥缈的许可!

    朱由检久久不语。

    他看着眼前这个须发已然花白,但脊背挺得笔直的老人,心中略有波澜。

    他登基以来见过的外夷使节,无一不是先要好处再谈条件,个个都似饿狼见了肥肉。

    即使是那表面恭顺的荷兰人,其骨子里的贪婪也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而眼前这个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看透了自己寸土不让的决心,更洞悉了自己内心深处那种急于开辟财源、建立新秩序的渴望。

    许久,朱由检缓缓坐回案后,修长的手指在紫檀木的桌面上无意识地轻轻叩击着。

    他终于拿起了那份《关于建立大明-不列颠联合印度贸易公司的初步构想》,细细地看了起来。

    又过了半晌,皇帝才抬起头,眼中第一次流露出毫无掩饰的欣赏之色。

    “好一个‘未来的市场’,好一个‘十年的证明’。”他轻声说道,语气中已没了方才的冰冷,“考特尼爵士,你的远见确实胜过朕见过的许多人。”

    皇帝沉吟片刻,做出了一个让考特尼都感到意外的决定。

    “准了。朕允你在广州设立商馆,受市舶司节制。那四艘船,朕也收下了。至于你说的二等战舰,朕等着看。”

    考特尼心中一块大石轰然落地,正要躬身谢恩,朱由检却又摆了摆手,提出了一个附加的条件。

    “不过,朕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他看着考特尼,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朕听闻贵国学术昌明,朕想挑选一些资质聪慧的内书堂幼童,随你的船,去英吉利留学。学成之日,再由贵公司送回。爵士,以为如何?”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