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小寡妇与糙汉-> 第39章 断奶第一课,针线铺开新活路

第39章 断奶第一课,针线铺开新活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晨光刺进来,撕开沈家院落上空三天三夜的阴沉。

    沈永志僵着身子,终于在阳光下动了一下。

    他想抬头,脖子却咔的一声响,像要断了。

    三天三夜跪下来,他整个人垮了,膝盖早就没了感觉,肿得发紫,硬得像木头。

    沈桂兰推门出来,脸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她身后,秀薇端着一盆水,低着头,手微微发抖,但不敢不跟。

    “哗啦——”

    冷水从头顶浇下,直接泼在沈永志的膝盖上。

    刺骨的冷猛地钻进肉里,他惨叫一声,像被刀割了似的,整个人歪倒在地。

    “疼了,才知道错了。”沈桂兰声音不高,却冷得像冰,“也让你这双不听话的腿,记住该给谁跪。”

    她不再看他,转身从屋里拿出一张写满字的“不孝子誓文”,亲手贴在祠堂外的板子上。

    上面一条条写着沈永志怎么顶撞长辈、怎么败家花钱,全是实情,白纸黑字。

    她朝秀薇一点头。

    秀薇走到村口的大槐树下,吸了口气,大声把那张誓文念了三遍。

    她声音发抖,但每个字都清楚。

    话一出口,就像石头落水,整个村子都动了。

    人慢慢围过来,有人摇头,说沈桂兰太狠;可更多人,尤其是当家的妇人,眼里却透着佩服。

    谁家没个不争气的?可谁敢像她这样,亲手把儿子推到地上踩?

    人群里,刘铁匠挤上来,把半匹粗布塞进沈桂兰手里:“沈嫂子,这点布头你收着。我婆娘手笨,但她愿意来学绣活,你给个机会。”

    他一开口,旁边几个妇人也赶紧应声。

    沈桂兰接过布,当着大家的面,大声说:“谢谢乡亲们。我沈桂兰今天说清楚——我家,不养闲人!”她眼神一转,盯住刚爬起来的沈永志,“沈永志想吃饭,就得干活。劈一担柴,换一碗糙米;扫地挑水,换一碟咸菜。”

    说完,她把一张手写的“劳作兑粮表”狠狠钉在院门上。

    纸是白的,字是黑的,从今往后,沈家的饭,不是给的,是换的。

    沈永志脸涨成紫红,又羞又怒。

    他脑子一热,猛地冲进人群,想往外跑。

    他宁可饿死在外,也不愿像个牲口一样,干一天活,换一口饭!

    可刚跑到村口,一个人影拦住了他。

    是赵大牙,村里的混混,咧着黄牙笑:“永志啊,跑啥?你还欠我二两银子呢。现在好了,你娘定了规矩——你干一天活,抵一文钱,咱们按规矩来。”

    前有母亲断情,后有债主堵路,沈永志哪也去不了。

    他像被抽了骨头,低着头,一步一步走回院子,最后,哆嗦着手,拿起了那把斧头。

    沈桂兰看着,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她立刻在院里摆出三张新绣架,叫上刘铁匠婆娘在内的六个妇人,当众挂出一块木牌——“桂兰绣坊”,开张。

    第一单活,是改版的“平安符绣片”。

    她不用老样子的蓝边,改用顾长山送来的野蚕丝线。

    这丝线软、结实,带着山里的光,绣出来的花样活生生的。

    她给这绣片起了个新名字:“山佑平安”。

    没人知道,她在每一片绣片的花纹里,悄悄缝进一个极小的“山”字。

    这是还顾长山的人情,也是她绣坊的暗记。

    夜里,月亮升到头顶,后山又来了人。

    顾长山放下一筐处理好的野蚕丝和两包油纸包的药草,呼吸比上次稳了。

    他低声说:“南岭那边……暂时没事。但‘黑衣查村’的人,不会只来一次。”

    沈桂兰心里一紧,脸上没动。

    她递出一卷用麻绳捆好的绣片,正是那批带“山”字的“山佑平安”:“你拿去,交给信得过的人。将来要是出事,这东西能救命。”

    顾长山接过,手心一暖。

    他借着月光看她一眼,眼神很深,说不清是什么。

    最后,他什么也没说,把绣片贴身收好,转身要走。

    “等等。”沈桂兰忽然开口。

    他停下。

    “下次来——”她顿了顿,语气软了一点,“别空手。带点山核桃,秀薇念叨好几天了。”

    顾长山背影僵了僵。

    过了会儿,嘴角轻轻一扬,像是笑了,然后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林子里。

    三天后,陈记布行的伙计赶着驴车送来第一笔钱。

    一两二钱碎银,沉甸甸地放在盘里,旁边还有三张纸条,是镇上三家商号的订货单。

    沈桂兰当着所有绣娘的面,把银子“叮叮当当”全倒进一个陶罐,罐子上写着三个大字——“绣坊公账”。

    她站在院子里,看着那个不再叫骂、只是呆呆劈柴的儿子,声音很轻,却人人都听得清:

    “从前,我拿命养你。现在,你得学会——就算跪着,也得把柴捡起来。”

    秀薇靠在她身边,小手捏着针线,绣架上的丝线来回穿梭,一朵兰花,正慢慢绽开。

    又过了几天,绣坊的活顺了,院子里每天都是劈柴声和妇人们低声说笑,日子像是稳了。

    清晨,沈桂兰在院里数新到的野蚕丝,阳光照在丝线上,泛着柔和的光。

    秀薇不知什么时候走到她身边,轻轻拉了拉她的袖子。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