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其他类型 ->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第一百九十四章 生祠与传说

第一百九十四章 生祠与传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葬礼的哀伤,如同朔北冬日的积雪,厚重而冰冷,覆盖在每个人的心头。然而,生活不会永远停滞在悲伤里。新都的轮转,百姓的生计,朔北的脉搏,都在悄然间恢复了往日的律动。只是,那份律动中,多了一份深沉的怀念,一种无言的敬畏。

    黄玉卿与萧劲衍合葬七日后,一个看似寻常的午后,新都最大的“百味茶楼”里,说书先生张口的第一句话,便让满堂茶客瞬间安静了下来。

    “话说那日,罗刹国的火炮如雷霆万钧,我朔北三千儿郎被困于黑风口,眼看就要全军覆没……”

    老先生一拍醒木,声音铿锵,将人们的思绪瞬间拉回了那场惨烈的卫国战争。他所讲的,正是萧劲衍与黄玉卿的传奇。只是,与史书上冰冷的记载不同,他的故事里,多了许多血肉丰满的细节,多了许多凡人无法想象的奇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护国夫人一身素衣,立于城头。她不慌不忙,取出一只小小的玉瓶,瓶中倒出的,并非凡水,而是天上仙露!她将仙露洒下,那仙露遇风则长,化作漫天大雾,笼罩了整个战场!罗刹人的火炮顿时失了准头,自相攻击起来!我朔北大军,趁势反击,大破敌军!”

    “荒谬!”角落里,一个年轻书生忍不住低声驳斥,“仙露?这分明是夫人利用天时,预测了风向变化,再以特制烟雾扰乱敌军,此乃兵法奇谋,何来仙露之说?”

    他身旁的老者却瞪了他一眼,压低声音道:“你懂什么!那不是仙露,是什么?我表哥的邻居的三叔,当年就在火器营,他说亲眼所见,那雾气带着一股奇异的清香,闻了之后,伤口都不疼了!你说,这不是仙家手段是什么?”

    书生哑口无言。他明白,人们需要的,或许不是严丝合缝的兵法推演,而是一个足以慰藉心灵、承载敬仰的神话。

    这样的场景,在新都的每一个角落上演。牧民们在篝火旁,传唱着关于“朔北圣母”的歌谣,歌里唱她能听懂草木言语,能让贫瘠的土地长出金色的麦穗;工匠们在工坊里,津津乐道着“护国夫人”如何点石成金,指导他们炼出比钢铁还坚硬的“神金”;孩子们则在街头巷尾,玩着扮演“镇北王”和“护国夫人”的游戏,模仿着他们想象中的英雄模样。

    传奇,在民间口口相传中,被不断地添砖加瓦,被赋予了神化的色彩。黄玉卿与萧劲衍,正在从一对伟大的凡人,逐渐升华为朔北的守护神。

    这股自下而上的浪潮,最终汇聚成了一个惊人的提议。

    最先发起的,是一位名叫石铁栓的老兵。他在当年的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是黄玉卿亲手为他做的截肢手术,又用灵泉调配的药膏让他保住了性命。葬礼之后,他拄着拐杖,找到了萧明轩。

    “大王,”老石头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我和兄弟们商量过了。王爷和夫人,是为我们、为朔北才累死的。我们不能让他们就这么孤零零地躺在山上。我们要给他们建一座生祠!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庙宇,是家!是我们朔北万民的家!我们要让他们每天都能看到我们,听到我们的声音!”

    这个提议,如同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整片草原。

    “我捐三个月的军饷!”

    “我们牧场,捐一百头最好的牛羊!”

    “我们商会,捐建祠堂所有的木料和石料!”

    “我,我没什么钱,但我有力气!我去搬石头!”

    一时间,整个新都都沸腾了。人们自发地捐款捐物,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萧明轩站在王府高处,看着山下那股汇聚成河的民意,眼眶湿润。他没有推辞,只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份沉甸甸的爱。他亲自选址,就在英雄陵园的山脚下,一处可以俯瞰整个新都的向阳坡地。

    他没有动用国库一分一毫,所有的资金、材料、人力,都来自万民的自愿奉献。

    朔北最好的工匠被请来了,他们不要一文工钱,只求能为王爷和夫人尽一份心。中原最著名的画师也被请来了,他听闻此事后,分文不取,只求能将这对传奇伉俪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朔北。

    仅仅三个月,一座宏伟而不失质朴的生祠,便拔地而起。

    它没有采用中原寺庙的飞檐斗拱,而是融合了朔北的堡垒风格与中原的庭院雅致。主体由巨大的青石砌成,坚固沉稳,仿佛一座永恒的堡垒。屋顶则铺着来自西域的蓝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片纯净的天空。

    生祠落成那天,没有官员的致辞,没有繁琐的仪式。当巨大的红绸被揭开,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两幅巨大的画像。

    画中的萧劲衍,身着戎装,手持长戟,面容刚毅,眼神深邃,仿佛正凝视着远方的疆场,带着不怒自威的霸气。

    而他身旁的黄玉卿,则是一身简单的布裙,发间仅一根木簪。她没有看向前方,而是微微侧着头,温柔地注视着身旁的萧劲衍,眼中带着一丝笑意,一丝了然。她的背景,不是金戈铁马,而是繁荣的市集、丰收的田野、嬉戏的孩童。

    一武一文,一刚一柔,一守疆土,一安民生。他们就这样并肩站立,仿佛从未离开。

    祠堂内,没有神像,只有这两幅画像。画像下,是长长的供桌,但桌上没有摆放祭品,只有一本本厚厚的册子。

    那是《朔北治略》、《黄氏医典》、《商道真诠》的拓印本,是萧氏兵法的修订版。人们来到这里,不是烧香磕头,而是静静地翻阅这些著作,或是带着孩子,一字一句地读给他们听。

    这是一种独特的祭奠。人们在传承他们的智慧,延续他们的精神,这比任何香火都更加虔诚,更加久远。

    生祠建成之后,香火鼎盛。但那香火,是人们心中的敬意;那鼎盛,是络绎不绝的求知者。

    黄昏时分,一个戴着面纱、身形朴素的女子,悄然走进了生祠。她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像普通百姓一样,在画像前静静地站了很久。

    她就是念北。

    她看着画中母亲温柔的笑容,心中百感交集。她为父母受到如此爱戴而自豪,也为那些渐渐偏离事实的传说而隐忧。

    她走到供桌前,拿起一本《黄氏医典》,轻轻翻阅。书页间,夹着一张纸条,是之前一个孩子留下的,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谢谢夫人,我长大了也要当医生,治好所有人的病。”

    念北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微笑。

    就在这时,她听到身后传来说书先生的声音。原来,那位在茶楼里讲“仙露”故事的老先生,也来到了生祠,正对着几个围拢过来的年轻人,继续着他的讲述。

    “……你们可知,护国夫人的空间,为何能种出那般神奇的药材?”老先生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因为那不是凡间之物,而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一块五彩石所化!那玉佩,就是五彩石的核心!夫人是天选之人,方能驾驭其神力,造福苍生啊!”

    “空间?五彩石?”

    听到这两个词,念北的身体猛地一僵,浑身的血液仿佛在瞬间凝固。

    她下意识地握紧了胸前的玉佩。这块玉佩的秘密,除了她和母亲,再无第三人知晓。民间流传的“仙露”、“神金”,她尚可一笑置之,但“空间”这个词,以及“五彩石”的来源,却精准得令人不寒而栗!

    这绝非凭空杜撰!

    是谁?是谁在散布如此精准的谣言?其目的何在?是为了神化父母,还是……在试探什么?在寻找什么?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毒蛇般钻入她的脑海。会不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相信神话,只相信力量。他们通过这些看似荒诞的传说,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着那超凡力量的真实踪迹。

    念北缓缓转过身,隔着面纱,目光如电,射向那位口若悬河的说书先生。老先生似乎感受到了什么,话语一顿,抬头看来,却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背影,正快步离去,消失在暮色之中。

    走出生祠,晚风萧瑟,吹得念北的衣衫猎猎作响。她心中的那份宁静与欣慰,早已被一股深沉的寒意与警惕所取代。

    父母的传奇,已经化为不朽的传说,守护着这片土地。而她,作为传说秘密的唯一继承人,也必须开始她自己的守护。

    只是这一次,她要守护的,不仅仅是朔北的财富与安宁,更是那个足以颠覆世界的、最后的秘密。

    她抬头望向山岗上父母的合葬墓,眼神变得无比坚定。

    传说,既是荣耀的桂冠,也可能是引来豺狼的诱饵。从今往后,她要让这传说,永远只是传说。任何试图揭开真相的黑手,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斩断。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