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触物鉴宝,一眼千年-> 第57章 傀儡法人 第57章 傀儡法人
- 故宫红墙外的世界,依旧车水马龙,喧嚣鼎沸。可陈墨白却觉得自己和林清瑶正手拉手,走在一根横跨深渊的细钢丝上,脚下是名为“山鬼”和“远山集团”的浓重迷雾。
“津门市文化用品进出口公司……远山集团……”陈墨白嘴里反复咀嚼着这两个名字,仿佛能从中咂摸出几十年的阴谋味道,“清瑶,你说秦远山他爹当年,是不是就靠着往国外倒腾‘文化用品’,比如把商周青铜当废铜卖,发的家?”
林清瑶正对着电脑屏幕,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闻言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想象力别太奔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带有事业单位性质的进出口公司很多,业务范围也很杂,从文房四宝到工艺品都沾边,有文物经营资质也不奇怪。关键是,它为什么会出现在那位提前退休的副馆长经手的调拨清单上?又为什么那么巧,与‘山鬼’铜尊封存的时间点接近?”
“无巧不成书,尤其是悬疑剧。”陈墨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眉头又拧成了疙瘩,“可这线索都快成老古董了,那公司估计也早黄了吧?咱们从哪儿下手?”
“公司是没了,但人、档案、关系网,未必就消失得干干净净。”林清瑶眼神专注地盯着屏幕,“我正在查这家津门文化用品公司的工商注销记录和资产流向。只要它存在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找到了!”
屏幕上是扫描的老旧档案图片。显示“津门市文化用品进出口公司”于1992年改制,与另外几家小型贸易公司合并,成立了“津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2005年,“津海中心”被一家注册地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全资收购。而通过层层穿透股权关系(这花费了林清瑶不少功夫调用高阶商业数据库),最终指向的实际控制方,赫然正是“远山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秦远山商业版图的核心之一。
“看看,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陈墨白一拍大腿,“这就叫‘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从六十年代的鬼脸铜尊,到九十年代的改制,再到今天咱们手上这爵……这‘山鬼’跟秦家,绝对脱不了干系!”
“这只是股权上的关联,还不能直接证明什么。”林清瑶虽然这么说,但语气也明显激动起来,“现在的关键是,我们现在发现的这件带‘山鬼’标记的爵,是怎么混进这批‘清宫旧藏’的?这批器物的来源是哪里?”
两人立刻调出课题组接收这批青铜器的原始档案。记录显示,这批器物是半年前,从一家名为“宝昌”的小型拍卖行的一场“积压品及无底价专场”中,由故宫以较低价格统一拍得,用于教学研究和修复实践。这种操作很常见,大博物馆时常会从一些小拍上捡漏或批量购买一些来源清晰但价值不高的器物。
“宝昌拍卖……”陈墨白摸着下巴,“这名儿怎么听着有点耳熟?”
“去年年底,这家拍卖行因为一场拍卖会的图录涉嫌虚假宣传,被行业协会通报批评过,还罚了款。听说经营状况一直不太好。”林清瑶查了一下新闻记录。
“走,去会会这家‘宝昌’!”陈墨白站起身,感觉线索正在眼前汇聚。
然而,当他们赶到工商注册地址时,却发现那地方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一把大锁和门上贴着的“此房出租”的字条。向隔壁公司打听,才知道“宝昌拍卖”早在两个多月前就突然关门歇业了,据说老板欠了一屁股债,跑路了。
“嘿,这巧得都快赶上说书了!”陈墨白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哭笑不得,“咱们刚摸到线头,这边就断得干干净净?”
“未必。”林清瑶显得很冷静,“公司可以跑,工商档案、税务记录、银行流水跑不了。尤其是这种突然倒闭的小公司,往往问题最多。”
她再次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资源和效率。通过学院的关系,他们以“学术研究需了解小型拍卖行运营模式”为由(这个理由最近使用频率颇高),调阅了宝昌拍卖的工商内档和部分公开的税务信息。
法人代表是一个叫“赵德柱”的人,注册资本不高,股东也只有他一个。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显示,业绩平平,甚至略有亏损,实在不像是有能力运作将高仿品送进故宫的幕后黑手。
“看这里,”林清瑶指着一条奇怪的银行流水记录,“从去年开始,每隔两三个月,就有一笔来自‘翰墨雅集文化艺术贸易有限公司’的款项打入宝昌账户,名目是‘咨询服务费’。但宝昌的营业范围里,并没有咨询类业务。而且,宝昌每年支付给‘翰墨雅集’的场地租金,远高于市场价。”
“翰墨雅集?”陈墨白立刻警觉起来,“这名字听着倒是风雅,干嘛的?”
查询“翰墨雅集”,发现它是一家注册资本雄厚、专注于“艺术品进出口”贸易的公司,注册地就在津门市,法人代表是一个叫“孙茂才”的人。
“进出口贸易?津门?”陈墨白和林清瑶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亮光。这个业务范围和地点,与之前那条线索隐隐呼应!
他们仔细研究了“翰墨雅集”的股权结构。表面上看,它与远山集团毫无关系,股东是几个自然人和一家投资公司。但陈墨白看着那法人代表“孙茂才”的照片和简历,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照片上的男人五十岁左右,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笑容标准得像银行柜台职员。简历也很光鲜:大学毕业,曾在多家贸易公司任职……
“太干净了,也太标准了。”陈墨白嘀咕道,“就像……就像个精心打扮出来的样板人。”
“查查他。”林清瑶再次切入数据库。
这一查,果然发现了猫腻!
这个“孙茂才”名下,竟然同时担任着包括“翰墨雅集”在内的七家公司的法人代表!这七家公司业务各异,注册地分散,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大股东,都是那几家看似与远山集团无关、实则通过复杂股权结构被其控制的离岸公司!
更深入一层扒开来看,这位“孙茂才”先生虽然在多家公司担任高管,但其个人社保缴纳记录却长期处于最低基数,且频繁更换缴纳单位。其公开履历中提到的某些任职经历,也与实际工商登记信息对不上号。
“我敢打赌,”陈墨白嗤笑道,“这位孙总,要么是个‘被法人’的傀儡,要么就是个专门用来挂名的‘职业法人’,每月拿着几千块钱‘挂名费’,真正公司的决策和资金流动,他压根摸不着边儿!”
而真正指向远山集团的铁证,则藏在“翰墨雅集”与宝昌拍卖异常的资金流水里。那些高额的、名目可疑的款项,经过几次中转,最终都汇入了远山集团旗下某家实业公司的账户,变成了“采购原材料”的货款。
“瞧瞧!狐狸再狡猾,尾巴还是被夹住了!”陈墨白兴奋地指着资金流向图,“用傀儡法人控制空壳贸易公司,再通过虚开发票、高报租金等方式,向宝昌这种经营困难的小拍卖行输送利益,指使他们利用行业规则和监管漏洞,将高仿品‘洗白’,混入合法流通渠道,甚至最终目标可能是国有馆藏!”
这条隐藏在合法商业外衣下的灰色链条,终于被他们从一堆枯燥的数字和文件中,艰难地剥离出了一段!
而那个隐藏在“翰墨雅集”背后的“艺术品进出口”贸易公司,显然在这链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很可能就是那个负责将境外高仿品“进口”进来,或者将境内真品“夹带”出去的关键枢纽!
“山鬼”的标记,远山集团的阴影,傀儡法人的把戏,可疑的资金流向……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汇聚到了这个“翰墨雅集”身上。
“接下来怎么办?”陈墨白摩拳擦掌,感觉猎人终于找到了猎物的巢穴入口。
林清瑶合上电脑,面色凝重:“情况比我们想的复杂。这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文物造假,涉及复杂的商业欺诈和可能的地下钱庄洗钱。我们手上的证据链还很薄弱,尤其是直接证据不足。”
她想了想,做出决定:“这件事,必须立刻向院里和相关部门正式汇报了。由他们出面,启动真正的调查程序。而我们……”
她看向陈墨白,眼神里带着一丝提醒和警告:“在得到明确指示前,绝对不能打草惊蛇。‘翰墨雅集’和它背后的人,绝不是宝昌拍卖那种级别的小角色。”
陈墨白点了点头,压下立刻冲去津门市一探究竟的冲动。
他知道,钓鱼的时刻到了。而他们刚刚放出的线,已经轻轻触碰到了那条潜伏在深水中的大鱼。
只是不知道,这次钓上来的,会是一桩陈年旧案的真凶,还是一条足以掀翻小船的巨大鲨鱼。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那枚温润的药玉,心中默念:金爷,您老可得保佑咱这鱼线够结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