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第479章 晒谷子,李双昊的帝王之风 第479章 晒谷子,李双昊的帝王之风
- 谢秋芝脑子灵光,指着月洞门后面的竹楼和家门口的空地:“娘,我有办法!咱们把竹楼前面的平台铺上油布,能多晒好些。
还有家门口那片空地,也平整,一起铺上油布,就地晾晒!反正咱们家在村子边缘,门前没什么人路过,村里也没人养狗,鸡鸭也圈起来了,不怕它们来糟蹋。”
李月兰一听,顿时欣喜:“这个主意好!还是我女儿脑子活络!走,跟娘去仓房,把咱家存的油布都搬出来铺上!要是不够,明天让李大宸几个去县里再买些回来!”
母女俩说干就干,两人利落地从仓房抱出两大卷厚实的油布,这些可都是当初刚来桃源村的时候买来搭窝棚的,旧一些的是拆了窝棚回收的,新的一大捆是用剩的,李月兰不仅做饭菜喜欢多做,买这些家用也是宁愿剩也不要刚刚好。
谢秋芝拿着扫帚飞快地将竹楼平台和门前空地扫了一遍,防止下面有小石头凸起,两人合力将油布展开、铺平,边缘用干净的砖块仔细压好。
“芝芝,你去那边拉着角,对,扯平了……”
“娘,这块布有点小,接上那一块吧?”
“行,接缝处压结实点,别让谷子漏下去。”
“晒的时候得勤翻动,不然底下的不容易干。”
“翻晒的活交给娘,这些谷子翻晒起来脚痒得很,你皮嫩,别痒的晚上睡不着,等日头再升高些,娘就来翻第一遍。”
“娘,没事,有耙子,两人一起做事快一些。”
“唉,你这孩子,我这不是怕太阳太毒了,你给晒黑了么,姑娘家,还是要讲究一些,不然买多少护肤品都救不回来。”
与此同时,田里的“试炼”却远没有想象中顺利。
昨天因为有众多村民帮忙,十亩稻谷在谈笑间便被收割完毕,让这些学子们产生了一种“割稻很容易”的错觉。
今天真正自己拿起镰刀,弯下腰,直面那一片金黄,他们才惊觉其中的辛苦。
“哎哟!这稻叶边缘怎么跟小刀子似的,割得我手背生疼!”
“哎哟,我都划破手指头了,流血了!”
“这日头也太毒了,我头皮都快晒麻了……”
“我的腰……我的腰快直不起来了……”
“水!谁带水了?渴死我了!”
“这稻捆看着不大,抱着走这么远怎么这么沉?腿都酸了!”
才割了不到一个时辰,田里抱怨声、哀嚎声此起彼伏。
与他们的狼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五个曾被谢锋“折磨”了几个月的皇表弟。
只见他们动作麻利,下刀精准,放捆整齐,步伐稳健,俨然一副老把式的模样。
李双昊割完面前的一大片,回过身,听到学子们还在哼哼唧唧,稻子像是割不动似的,进度缓慢,他实在看不过眼,也听不下去了。
他直起腰,抹了把汗,声音洪亮地开了口:
“诸位崇实的同仁们!这就受不住了?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点日头,这点腰酸背痛,算什么?这正是磨练我们意志的好时候!”
他挥舞着手中的镰刀,继续他的“思想教育”:“你们想想,我们平日里念的圣贤书,最终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解民生之多艰,为生民立命吗?如今这亲手收割的,不仅是稻谷,更是我们对‘民生’二字的真切体会!现在多吃一分苦,日后便多一分先苦后甜的底气,多一分为民请命的担当!”
谢文在一旁听着,手里的镰刀没停,心里却忍不住吐槽:“好嘛……双昊哥,你是不是忘记了你们几个刚来桃源村搬砖头的时候,不也是累得哭爹喊娘、鼻涕眼泪一大把?现在倒是反过来了,一个个都变成‘吃苦耐劳’的典范,开始给别人洗脑了……还一股子我爹的说话口吻,果然是,被教化得太过彻底了,忘记自己以前的熊样了。”
奇妙的是,那些原本叫苦连天的学子们,听了李双昊这番夹杂着圣贤之言和豪言壮语的“苦口婆心”,竟真的慢慢安静了下来,脸上露出了思索和惭愧的神情。
他们也不好再抱怨,咬紧牙关,重新弯下腰,手中的动作虽然依旧笨拙,却多了几分坚定。
站在田埂上督学的石山长和几位先生,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看着学子们在田里“吃苦”、“被训”,他们非但没有丝毫心疼,反而乐呵呵地捋着胡须,相视点头。
一位先生目光落在正挥着镰刀、动作麻利的李双昊身上,低声笑道:
“山长您看,二殿下这架势,这精气神,若非亲眼所见,谁能想到他是咱们大宁朝的皇子呢……”
石山长闻言,目光深远地望向田间那抹身影,脸上露出欣慰而又感慨的笑容。
他压低了声音对左右道:“妙极!此言甚是啊。陛下圣心独运,甘让龙子凤孙扎根泥土,体味民生之艰。这份远见与魄力,方是真正的‘帝王之学’,给我等为人师者,也上了至关重要的一课。”
他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赞赏看向远处的千亩稻浪: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连天家贵胄尚且在此躬身稼穑,我崇实学院学子更当效仿!让他们好好尝尝这‘汗滴禾下土’的滋味,这流淌过的汗水,日后都会化为笔下的真知与胸中的丘壑。往后写出的文章,才能有真血肉,真性情!”
几位先生纷纷颔首称是,心中对承景帝的敬佩又深了一层,也更加坚定了将这桃源村的“田间地头”作为学院第二课堂的决心。
当天,十几个小伙子紧赶慢赶,终于在日落前将五亩“百日收”全部收割、脱粒完毕。
当最后一袋沉甸甸的麻袋被搬上牛车,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时,仿佛也抽走了他们强撑着的最后一丝力气。
一瞬间,各种疲态尽显无疑。
方才还挥舞镰刀、健步如飞的手臂,此刻软绵绵地垂在身侧,微微颤抖。
腰背像是被灌了铅,又酸又胀,好些人直接瘫坐在田埂上,连伸直腿的劲儿都没了。
所有人的脸上、脖子上、胳膊上,凡是被日光亲吻过的地方,都泛起了一层灼热的红,混着汗水和灰尘,显得狼狈不堪。
然而,心底涌上的那股巨大的满足与自豪感奇异的掩盖了身体的疲乏。
当晚,李月兰看着这群累得几乎东倒西歪、却眼神发亮的年轻人,又是心疼又是好笑。
她早已备下了丰盛的饭菜,用最实在的方式犒劳这些辛苦了一天的“功臣”。
“百日收”开镰第三日,一大早,齐安便带着一众属官们前往桃溪村“刷卷巡视”。
然而,当队伍走过清川桥,正式踏入桃溪村新修整的便捷小路时,眼前的景象却让所有官员都愣住了,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