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返1992:从菜市场开始-> 第十一章:懒人福音“净菜包”

第十一章:懒人福音“净菜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刘军的加入,像一剂强效催化剂,让“家家福净菜”这个初生的摊位,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李谨诚负责运筹帷幄,坐镇后方,专注于产品处理和质量把控。刘军则像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负责一切体力活和前台销售。他嗓门洪亮,性格外向,带着一股闯荡过南方的“江湖气”,跟大爷大妈们插科打诨,跟年轻姑娘们笑脸相迎,很快就成了摊位前的一块活招牌。

    而李谨诚的父母,则彻底成了这个“家庭作坊”最稳固的后勤保障。母亲张桂英包揽了所有蔬菜的清洗工作,父亲李大山则负责维护车辆、准备工具,甚至还发挥自己的钳工手艺,用铁皮和角钢,给摊位焊了一个更结实、更美观的货架。

    一家人,拧成一股绳,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热火朝天地奋斗着。

    摊位的日净利润,也从一百五,稳步攀升到了一百八,甚至偶尔能突破两百元大关。

    每天晚上,当刘军数着那一大堆零钱,兴奋得满脸通红时,李谨诚却总是显得异常冷静。

    “诚子,你看见没!今天又快两百了!照这个速度下去,不出一个月,咱俩都能成‘万元户’了!”刘军激动地搓着手,仿佛已经看到了金山银山。

    “别高兴得太早。”李谨杜坐在灯下,正在一本新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我们的护城河,还不够深。”

    “护城河?啥护城河?”刘军一愣,没听懂这个新鲜词。

    李谨诚抬起头,看着他,眼神深邃:“军子,你觉得,我们现在能挣这么多钱,靠的是什么?”

    “靠你的脑子,我的力气,还有咱们的菜干净呗!”刘军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说对了一半。”李谨杜摇了摇头,“我们能挣钱,本质上,是因为我们为顾客提供了‘方便’,帮他们节省了‘时间’。但是,择菜、洗菜这件事,有门槛吗?”

    刘军想了想,摇了摇头:“没啥门槛,谁不会啊?”

    “这就对了。”李谨诚用笔敲了敲桌子,“没有门槛的生意,是最容易被模仿的。你信不信,不出一个星期,市场上就会出现第二家、第三家卖净菜的。到时候,他们也学我们,把菜洗干净,也学我们送小葱,我们的优势,还剩多少?”

    刘军脸上的兴奋,渐渐冷却了下来。他不是傻子,李谨诚一点就透。

    “那……那怎么办?”他有些慌了。这种躺着挣钱的好日子才刚开始,他可不想就这么结束了。

    “所以,我们必须在模仿者出现之前,挖出一条更深、更宽的护城河。”李谨诚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帮顾客节省洗菜的时间,而是要帮他们,节省从买菜到做菜的,一整个流程的时间!”

    他将笔记本推到刘军面前。

    刘军凑过去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几个方框,方框里写着几个让他既熟悉又陌生的菜名。

    第一个方框里写着:“鱼香肉丝包”。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注解:内含切好的猪里脊肉丝(100克)、泡发洗净的木耳丝(50克)、切好的青椒丝(50克)、切好的胡萝卜丝(30克),附赠秘制鱼香酱汁一小包。

    第二个方框里写着:“番茄炒蛋包”。

    注解:新鲜番茄两个(已洗净)、本地土鸡蛋四个。

    第三个方框里写着:“麻婆豆腐包”。

    注解:内酯豆腐一盒、猪肉末(50克),附赠秘制麻婆酱料一包。

    ……

    刘军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眼睛越睁越大,嘴巴也越张越开。

    “诚……诚子……你这是……”他震惊地抬起头,看着李谨诚,感觉自己的脑子又不够用了,“你这是……要把饭店的后厨,直接搬到咱们的菜摊上啊?!”

    “这叫‘预制菜’,或者叫‘方便菜包’。”李谨诚微微一笑,说出了一个在几十年后才会火遍大江南北的名词,“你想想看,我们的顾客,那些上班的叔叔阿姨,他们下班回到家,最头疼的是什么?”

    刘军想了想:“做什么菜?”

    “对!做什么菜,这是一个。然后呢?想好了做什么菜,要去买菜,买肉,买各种配料。回家了,要洗、要择、要切丝、要切片、要剁末……等这一切都准备好了,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人也累得不想动了。可如果,我们直接把一道菜所需要的所有材料,都给他们准备好,洗好、切好、配好,甚至连调料都配好,他们买回去,只需要开火,倒油,一股脑倒进锅里翻炒几下,十分钟不到,一道香喷喷的大菜就出锅了。你觉得,他们会不会买?”

    刘军听得目瞪口呆。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被家务和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双职工阿姨们,在看到这种“神器”时,那两眼放光的模样!

    这哪里是卖菜啊!

    这简直就是卖“救星”啊!

    “会!肯定会!抢着买!”刘军一拍大腿,激动地吼道,“诚子,你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这种主意都能想出来!这要是干成了,别说模仿了,他们连咱们的影子都摸不着!”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道护城河。”李谨诚的眼神,充满了自信。

    这个计划,说起来简单,但执行起来,却远比单纯的“净菜”要复杂得多。

    首先,是肉类的来源问题。

    蔬菜可以在批发市场解决,但猪肉,必须保证绝对的新鲜和卫生。

    第二天一早,李谨诚就找到了隔壁摊位的肉铺老板王哥。

    “王哥,跟你商量个事。”李谨诚开门见山。

    “小李啊,啥事?你说!”王哥对这个给自己带来了不少人气的“邻居”,态度好得不得了。

    “我想每天从你这儿,固定订购一批猪里脊和五花肉,要最新鲜的。你帮我用绞肉机绞成肉末,或者切成肉丝。价格,咱们按市场价走,我绝不让你吃亏。怎么样?”

    王哥一听,眼睛都亮了。

    这等于是给他送来了一个稳定的大客户啊!而且只是多一道加工的工序而已。

    “行啊!这有啥问题!”他拍着胸脯保证,“小李你放心,你王哥我这儿的肉,绝对是每天从屠宰场拉来的头槽货!保证给你用最好的部位!”

    就这样,李谨诚轻松搞定了最关键的肉类供应链。

    其次,是工作流程的再造。

    李家那个小小的厨房,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复杂的加工流程。

    李谨诚当机立断,将家里那间堆放杂物的、只有七八平米的小储藏室,给腾了出来。他和父亲李大山一起,动手将里面重新粉刷了一遍,又从旧货市场淘来一张巨大的不锈钢工作台,和几个储物架。

    这个简陋的储藏室,摇身一变,成了“家家福净菜”的第一个“中央厨房”。

    每天下午收摊后,这里就成了李家最忙碌的地方。

    李谨诚是总指挥,负责制定第二天的生产计划和菜品搭配。

    刘军和李大山,负责当“采购员”和“运输员”,按照李谨诚开出的单子,去肉铺取肉,去调料店买调料。

    而张桂英,则成了这个“中央厨房”的“主厨”。她一辈子的厨艺,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切丝、切片、调配酱汁,每一道工序,都做得井井有条。李谨诚只需要在旁边,将后世那些更科学、更标准化的调味比例,告诉她即可。

    比如鱼香汁,李谨诚让她严格按照“一勺盐、三勺糖、四勺醋、五勺水、再加一勺生抽和半勺淀粉”的黄金比例来调配。张桂英一开始还不信,觉得做菜哪有这么死板的。可当她调出来一尝,那酸甜适口、咸鲜入味的复合口感,让她这个老厨师都为之惊叹。

    一家人,加上一个干劲十足的刘军,这个小小的“家庭作坊”,爆发出惊人的效率。

    一个星期后。

    “家家福净菜”的摊位,焕然一新。

    那块写着“干净、方便,回家直接下锅”的招牌旁边,又多了一块更大的招牌,上面用醒目的红字写着:

    “懒人福音!家家福方便菜包,全新上市!”

    “不用洗、不用切,十分钟做大餐!”

    摊位上,用一个个透明的塑料袋包装好的“菜包”,被整齐地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鱼香肉丝包”里,红的胡萝卜丝、绿的青椒丝、黑的木耳丝、白的肉丝,色彩分明,煞是好看。

    “番茄炒蛋包”里,两个滚圆的红番茄,配上四个码放整齐的土鸡蛋,简单又温馨。

    每一个菜包上,都用油性笔,标注了菜名和价格。

    “鱼香死肉丝包,两块五一包。”

    “番茄炒蛋包,一块二一包。”

    ……

    这个全新的产品,一经亮相,立刻在整个菜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

    “我的天!这……这连肉都给配好了?”

    “两块五一包鱼香肉丝?这也太贵了吧!我自己买肉买菜,一块钱都用不了!”

    “疯了,这小子彻底疯了!卖菜卖出花来了!”

    周围的摊贩们,再次开启了群嘲模式。他们觉得,李谨诚这次,绝对是玩脱了。净菜虽然贵,但大家还能理解。可这种比原材料贵了一倍多的“菜包”,谁会当这个冤大头?

    然而,他们再次低估了“方便”这两个字,在特定人群心中的分量。

    “小李师傅!你这又搞出新花样了啊!”

    第一个被吸引过来的,又是那位忠实客户——赵老师。

    “赵老师,您来啦!”李谨诚笑着迎上去,“今天试试我们的新产品?方便菜包,拿回家,油一热,倒进去炒几下就能吃。”

    赵老师好奇地拿起一包“鱼香肉丝包”,看着里面搭配得整整齐齐的各色食材,眼睛里充满了惊奇。

    “这……真的这么方便?”

    “您试试就知道了。”李谨杜自信地说道,“您算算,您自己买肉、买木耳、买青椒,回来又是泡发又是切丝,没有半个小时下不来吧?现在,您买我这一包,十分钟,一道和我身后饭店里味道差不多的鱼香肉丝就上桌了。您多花了块把钱,省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值不值?”

    这番话,精准地戳中了赵老师的内心。

    作为一名教师,她的时间宝贵无比。中午回家,多出半个小时,就意味着可以多批改几本作业,或者能踏踏实实地睡个午觉。

    “值!太值了!”她毫不犹豫地说道,“给我来一包这个鱼香肉丝!再来一包番茄炒蛋!”

    “好嘞!”

    第一单生意,轻松成交!

    有了赵老师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他原本在观望的老顾客,也纷纷动了心。

    “小李,给我来一包麻婆豆腐,我儿子最爱吃这个!”

    “我要那个番茄炒蛋的,看起来不错!”

    “这东西好啊!我这种不会做饭的,也能露两手了!”

    方便菜包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远远超出了李谨诚自己的预料。

    尤其是“鱼香肉丝包”,因为搭配合理、酱汁味美,几乎成了爆款。不到上午十点,准备的三十份,就全部售罄!

    而那些买回去的顾客,在体验了“十分钟做大餐”的极速快感后,更是对“家家福净菜”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天晚上,李谨诚清点收入时,刘军看着钱盒里那几张崭新的“大团结”,激动得浑身发抖。

    “诚子……今天……今天纯利……破三百了!”

    三百块!

    一天,三百块!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窒息般的幸福。

    李谨诚的“方便菜包”,不仅为他挖下了第二道深深的护城河,更让他的摊位,彻底成为了整个西门菜市场,最耀眼、最独一无二的明星!

    每天,他的摊位前都人头攒动,甚至有人从城市的另一头,慕名而来。

    隔壁的王哥,因为给他供应猪肉,每天的营业额都翻了一番,见人就夸李谨诚是“财神爷”。

    而周围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摊贩们,此刻,再也笑不出来了。

    他们看着李谨诚摊位前的火爆景象,又看了看自己门可罗雀的摊位,眼神里,只剩下了两种情绪——嫉妒,和贪婪。

    终于,在“家家福净菜”推出方便菜包的第二个星期。

    第一个模仿者,出现了。

    那个曾经断言李谨诚会亏死的调料摊老张,在他的摊位上,也摆出了几盆洗得发黄的青菜,和几个削得坑坑洼洼的土豆,旁边立着一块歪歪扭扭的牌子——“老张净菜”。

    而菜市场那个最阴暗的角落里,飞机头掐灭了烟头,对身旁的彪哥说道:

    “彪哥,那小子现在一天少说挣三百。咱们……是不是该动手了?”

    彪哥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残忍的微笑。

    “不急。等那些想学他的人,都冒出头来,把水搅浑了,咱们再出手。到时候,他才知道,这西门菜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规矩’。”

    一场由模仿者掀起的低级价格战,和一场由地痞流氓主导的暴力威胁,正在同时逼近。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