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返1992:从菜市场开始-> 第十二章:模仿者与“集点卡”

第十二章:模仿者与“集点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第十二章:模仿者与“集点卡”

    如同李谨诚所预料的那样,模仿者比想象中来得更快也更拙劣。

    第一个跳出来的,正是那个卖调料的干瘦老头老张。

    在亲眼目睹了“家家福净菜”连续一周的火爆生意,尤其是那利润惊人的“方便菜包”之后,老张内心的嫉妒和贪婪,终于压过了他那点可怜的自尊。

    这天一早,当李谨诚和刘军照常支起摊位时,赫然发现就在他们斜对面,老张的调料摊旁也多出了一个菜摊。

    几盆用脸盆装着的“净菜”歪歪扭扭地摆在地上,旁边一块用粉笔写在破木板上的招牌,字迹潦草,几乎是在公然挑衅——“老张净菜,全场最平!”

    刘军的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

    “我操!这老东西,还要不要脸了!”他把手里的抹布往摊位上一摔,压低了声音,对李谨诚怒道,“诚子,你看见没?他妈的,连名字都抄咱们的!前几天还说咱们是傻子,今天自己就当上傻子了!”

    李谨诚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脸上却没有丝毫怒意,反而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看到了老张所谓的“净菜”。

    那盆青菜,只是在水里随便晃了晃,最外层的黄叶子是摘掉了,可菜根上还带着明显的泥土,叶片间夹杂着黑色的沙粒。那盆土豆,说是削了皮,但坑坑洼洼,像是被狗啃过一样,上面还残留着不少黑色的斑点。

    最可笑的是,老张也在旁边放了一小捆蔫头耷脑的小葱,显然也是学着李谨诚,准备搞“买菜送葱”的把戏。

    “诚子,你还笑得出来?!”刘军急了,“这老家伙把价格定得比咱们低一成!这不明摆着抢咱们生意吗?我得过去跟他理论理论!”

    “别去。”李谨诚拉住了他,语气平淡,“让他卖。”

    “让他卖?!”刘军不解,“等他把客人都抢走了,咱们喝西北风啊?”

    “抢不走的。”李谨诚的眼神里,充满了自信,那是一种源于绝对实力和超前认知的从容,“军子,你记住,商场如战场,但最低级的竞争,才是拼刺刀,打价格战。而高级的竞争,是制定规则,建立壁垒,让你的对手,连跟你拼刺刀的资格都没有。”

    他指了指老张的摊位,循循善诱道:“你看他,他学了我们的‘形’,也就是卖净菜、送小葱。但他学得到我们的‘神’吗?”

    “什么是‘神’?”刘军愣愣地问。

    “‘神’,就是我们的标准。”李谨杜拿起一根自己处理过的黄瓜,那黄瓜通体碧绿,光滑如玉,“我们的黄瓜,皮削得干不干净?厚薄均不均匀?我们的土豆,有没有一个芽眼?我们的青菜,是不是洗到水里看不见一粒沙子?我们的方便菜包,肉丝切得是不是粗细一致?酱汁的味道,是不是每天都一样?”

    “这……”刘军被问住了,他每天都在执行这些标准,却从未想得这么深。

    “老张他只想挣快钱,他舍不得花那个功夫,也根本没有这个意识。他以为把菜在水里涮涮就是净菜,他以为把价格定低一点就能抢走顾客。他不懂,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净菜’这个概念,而是‘家家福’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品质和信誉。”

    李谨诚顿了顿,继续说道:“所以,让他卖。他卖得越差,就越能反衬出我们的好。他就是我们免费的、用来做对比的‘反面教材’。”

    果然,如李谨诚所料,好戏很快就上演了。

    一个提着菜篮子的大妈,被老张那块“全场最平”的牌子吸引了过去。

    “老板,你这青菜怎么卖?”

    “嘿,大妹子,有眼光!”老张立刻来了精神,挤出满脸的褶子,“我这净菜,刚开张,便宜卖!比对面那家便宜一分钱!一毛五一斤!”

    “是吗?那我来一斤。”大妈图便宜,便让老张称了一斤。

    老张手脚倒也麻利,称好递过去,也学着李谨诚的样子,殷勤地抓了两根蔫了吧唧的小葱:“送你的!”

    大妈高高兴兴地提着菜,可没走两步,她停了下来,把菜叶子翻开仔细看了看,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

    她径直走到了李谨诚的摊位前。

    “小李师傅,你看看,这叫什么净菜!”大妈把手里的青菜往摊位上一放,满脸的气愤,“根上全是泥,叶子里全是沙子!这买回去,我还得自己再洗一遍!还不如直接买毛菜呢!”

    刘军在一旁看着,心里那叫一个解气。

    李谨诚则笑着对大妈说:“王大妈,您消消气。一分价钱一分货嘛。您要是信得过我,今天这菜钱,我给您出了。您把他那菜扔了,我这儿的,您随便挑。”

    “哎哟,那怎么好意思!”王大妈连连摆手,但脸上的怒气已经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感动,“我就是气不过!他这不是骗人嘛!得,我以后啊,就认准你‘家家福’了!贵点,心里踏实!”

    说着,她自己又在李谨诚这里,买了两样净菜和一个方便菜包,才满意地离开。

    这一幕,被周围许多顾客都看在眼里。

    老张的摊位前,瞬间冷清了下来。他站在那里,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尴尬得无地自容。

    有了老张这个“先驱”,接下来几天,市场里又陆陆续续出现了三四家模仿者。他们无一例外,都只学到了皮毛,产品粗制滥造,服务态度生硬。有的甚至连送小葱都舍不得,跟顾客为了一根葱吵得面红耳赤。

    这些拙劣的模仿者,非但没有抢走李谨诚的生意,反而像一群跳梁小丑,用自己的拉胯,不断地强化着“家家福”在顾客心中的“正品”地位。

    “家家福”的生意,不降反升。

    但李谨诚知道,这只是第一波。随着他挣钱的消息传得越来越广,一定会有更聪明、更下本钱的模仿者出现。

    他必须,打出第三张牌了。

    这天晚上,在那个小小的“中央厨房”里,李谨诚叫住了正准备回家的刘军。

    “军子,明天你早点来,跟我去办件事。”

    “啥事啊?诚子。”

    李谨诚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自己画的设计图,和一百块钱,递给他:“去城东的文具批发市场,找一家刻章的店,把这个东西,给我做出来。要最好的硬卡纸,印两千张。再按照这个图案,给我刻一个铜章。”

    刘军接过图纸,好奇地看了起来。

    那是一张名片大小的卡片设计图。

    卡片的顶端,是三个漂亮的艺术字——“家家福”。字的旁边,是一个憨态可掬的笑脸。

    中间,是二十个整齐排列的空白小方格。

    最下面,是一行醒目的小字:

    “家家福贵宾集点卡:每消费一斤净菜,即可盖章一枚。集满二十枚印章,可免费兑换新鲜鸡蛋一斤!”

    而在设计图的旁边,还画着那个铜章的样式,是一个古朴的、篆书的“福”字。

    “集点卡?贵宾?”刘军又一次被这些新名词搞蒙了,“诚子,这……这是干嘛的?送鸡蛋?一斤鸡蛋现在可要一块五呢!二十斤菜才送一斤鸡蛋,这……划算吗?而且,咱们现在生意这么好,干嘛还要白白送东西?”

    李谨诚笑了。他知道,这种超越时代的营销理念,需要一点时间来解释。

    “军子,我问你,咱们现在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钱啊!”

    “不对。”李谨诚摇了摇头,“是我们摊位前,那些每天都来排队的熟客。是像赵老师、王大妈那样,认准了我们‘家家福’的这些人。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财富。”

    “这张卡,不是给新顾客的,而是专门为这些老顾客准备的。你想想,当王大妈拿到了这张卡,上面已经盖了三五个章了。第二天她来买菜,是会去一个新开的、便宜一分钱的摊位,让她的卡变成废纸一张呢?还是会继续来我们这里,再多盖一个章,离那免费的一斤鸡蛋更近一步?”

    刘军的眼睛,慢慢亮了起来。

    “我……我好像有点明白了!这东西,就像一条绳子,能把老顾客,牢牢地拴在咱们摊上!”

    “没错!”李谨杜打了个响指,“这叫‘用户粘性’,也叫‘客户忠诚度计划’。我们送出去的不是鸡蛋,我们送出去的是一个让他们无法拒绝、必须继续选择我们的理由!模仿者可以模仿我们的菜,但他能模仿王大妈卡上那五个红彤彤的‘福’字印章吗?他不能!这就叫壁垒!”

    “高!实在是高!”刘军一拍大腿,对李谨诚的佩服,已经到了五体投地的地步,“诚子,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明天保证给你办得妥妥的!”

    第二天,“家家福”的摊位前,再次升级。

    一张崭新的海报立了起来:“感恩回馈!家家福贵宾集点卡,倾情放送!”

    当老顾客赵老师再次光临时,李谨诚亲手将一张编号为“001”的集点卡,和那个崭新的、黄铜打造的“福”字印章,递到了她的面前。

    “赵老师,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是我们专门为您这样的老顾客准备的贵宾卡。您今天买了三斤菜,我给您盖三个章。”

    李谨诚说着,拿起铜章,在红色的印泥上蘸了蘸,然后在卡片的小方格里,郑重地盖下了三个红色的“福”字。

    那古朴的字体,配上精良的卡片,显得格外有分量。

    “哎呀!这……这太好了吧!”赵老师惊喜地接过卡片,翻来覆去地看,“贵宾卡?我还是头一回有这种东西!集满了还送鸡蛋?小李师傅,你这生意,真是做到我们心坎里去了!”

    她小心翼翼地将卡片收进钱包,脸上洋溢着一种被重视、被尊重的满足感。

    这张小小的卡片,瞬间就引爆了顾客们的热情。

    “小李师傅,也给我办一张!”

    “我要!我要!我天天在你这买菜,我得是超级贵宾!”

    “快看看我的,我今天买了五斤,能盖五个章呢!”

    摊位前,顾客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集点卡,互相比较着谁的印章更多。买菜,这件事,突然之间,变得有了一丝“游戏”的乐趣。

    而那些模仿者们,则彻底傻眼了。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李谨诚的顾客,一个个都像领了宝贝一样,把那张小卡片揣进怀里。他们想不通,为什么送一斤八毛钱的鸡蛋,会有这么大的魔力?

    调料摊老张,也想学。

    他弄了些破纸片,自己用笔画了些格子,也说集满了送东西。

    可当一个顾客问他:“我昨天在你这买的,能补上吗?”

    老张一瞪眼:“去去去!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哪有补的道理!”

    顾客撇了撇嘴,扭头就走:“人家小李师傅都给补!你这算什么事啊!”

    老张再次完败。他到死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什么都学了,为什么就是不行。他不懂,李谨诚卖的是服务和体验,而他,只是在东施效颦。

    “家家福集点卡”,像一道无形的、坚不可摧的城墙,彻底锁定了李谨诚的核心客户群。他的生意,已经稳如泰山。

    月底清算时,这个月的总利润,赫然突破了五千元大关!

    刘军抱着那个装满了钱的铁皮盒子,激动得又哭又笑,像个疯子。

    李谨杜的心情也很好。他不仅收获了财富,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一系列的商业操作,成功地验证了自己脑海中的知识,在这个时代,是何等的所向披靡!

    他站在摊位后,看着眼前这片繁荣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掌控自己命运的豪情。

    然而,就在他意气风发之时,他没有注意到,自己的一个习惯,即将在这场即将到来的、真正的危机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每天收摊后,他都会去市场门口的报刊亭,买一份《江城晚报》。他关心的不是新闻,而是报纸中缝里,那个小小的、豆腐块大小的天气预报。

    这是他前世在商海沉浮多年,养成的习惯——永远敬畏市场,永远敬畏自然。

    这天晚上,他照例展开报纸,目光落在了天气预告那一栏。

    他的瞳孔,猛地一缩。

    只见上面清晰地写着:“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预计未来48小时内,我市将有一次特大暴雨过程,并可能伴有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特大暴雨!

    李谨诚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他太清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对于西门菜市场这种露天、简陋、排水系统几乎为零的地方,意味着什么。

    那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他立刻对还在数钱的刘军说道:“军子,别数了!明天进货量减半!然后马上去一趟百货大楼,不管花多少钱,给我买最大、最厚、最结实的塑料防雨布,越多越好!”

    刘军一愣,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诚子,你也太小心了吧?不就是下个雨嘛,多大点事?咱们这摊位有顶棚,怕啥?现在生意这么好,干嘛要减量啊?”

    李谨诚看着他那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脸色变得无比严肃。

    “这不是普通的雨!”他一字一句地说道,“听我的,马上去!这关系到我们的身家性命!”

    看着李谨诚前所未有的凝重表情,刘军虽然不理解,但还是被震慑住了,不敢再多问,立刻动身。

    李谨诚则抬起头,望向窗外那片看似平静的夜空。

    他知道,一场来自大自然的考验,即将降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