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网游动漫 -> 战锤:机油佬穿越纪-> 第341章 虚空盾通用化的可能(五更)

第341章 虚空盾通用化的可能(五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随着八级曲速引擎这一核心动力系统的成功验证与到位,整合了陶钢与精金骨架的新企业号NCC-1701-A的建造进度显著加快。

    其宏伟的主体结构很快在船坞中成型,线条流畅,隐约透出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联邦星舰的坚固与力量感。

    然而,陈瑜在审视这艘即将诞生的新舰时,其逻辑核心中标记了一个明显的“短板”——联邦目前普遍使用的偏导护盾技术。

    在他来自战锤宇宙的认知框架内,这种通过分散和吸收能量来抵御攻击的护盾,效率低下且过于被动。

    面对持续或高强度的轰击,能量消耗巨大且存在过载崩溃的风险。

    他决定主动提供一项更高级别的防御技术。

    在一次由星舰设计局和联邦科学院联合举行的新企业号技术整合会议上,陈瑜提出了他的建议。

    “柯克将军,各位顾问,”他的合成音在会议室中响起,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新企业号的动力与结构已超越联邦现有标准,但其防御系统,据我观察,仍沿用旧有范式,未能匹配其潜力。

    我提议,为其集成一项更高效的防御技术——我称之为‘虚空盾’。”

    “虚空盾?”一位资深护盾专家皱起眉头,“听起来……很抽象。这具体是一种什么原理的技术?”

    陈瑜调出一个全息示意图,展示出一个复杂的多维能量场模型:“请勿被名称误导。在其起源地,它因连接某个特定次级维度而得名。

    但究其本质,它并非依赖于那个特定维度的特性,而是一种纯粹的空间屏障技术。”

    他进一步解释道,图像随之变化,展示出护盾表面与一个抽象维度连接的动态过程。

    “其核心原理,是在护盾表面建立与一个安全的、非现实的次级维度的微观连接。

    任何接触护盾的实体或能量攻击,其绝大部分动能和破坏效应,并不会被护盾本身吸收或硬抗,而是被直接引导、转移至那次级维度之中。

    从本质上讲,攻击被‘泄走’了,如同水流过筛网。”

    斯波克立刻捕捉到了关键,他眼中闪过感兴趣的光芒:“一种基于空间拓扑学的防御机制。这意味着,护盾本身的能量消耗主要集中于维持维度通道的稳定,而非直接抵消攻击能量。

    理论上,其防御效率远超传统的偏导护盾,尤其对于高动能实体冲击和持续能量束攻击。”

    “正是如此,”陈瑜确认道,“只要维度通道稳定,护盾本身几乎不承受攻击带来的直接压力。其防御上限取决于维度通道的规模和稳定性,而非护盾发生器的能量输出上限。

    当然,维持通道需要可观的能量,但对于装备了八级曲速引擎的新企业号而言,能源供应并非瓶颈。”

    斯科特摸着下巴,眼神发亮:“把攻击‘丢’到另一个空间?这想法太疯狂了……但也太妙了!这意味着我们不用再担心护盾过载烧毁发射阵列,只需要确保我们的能量核心和维度稳定器能扛得住!”

    “但是,连接到未知维度……”一位较为保守的科学家表示担忧,“这会不会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比如……维度污染?或者引来不该有的‘注意力’?”

    陈瑜的光学镜头转向提问者:“这是一个合理的顾虑。在我的故乡,连接的次级维度……性质特殊,确实伴随风险。

    但此宇宙的物理规则不同,我们无需连接任何具有活性或危险特性的维度。

    我们可以选择,或者说是创造一个‘惰性’的、近乎空无的次级空间泡囊作为‘泄洪区’。

    其本身不具备任何特性,仅作为一个抽象的‘空间垃圾桶’存在,风险因此可控。”

    这个解释让许多担忧者稍稍安心。

    柯克与几位高层官员低声交换意见后,看向陈瑜:“贤者先生,这项技术……您愿意提供给联邦?”

    “既然我们已是合作伙伴,提升盟友的整体实力符合逻辑,”陈瑜回应道,“增强新企业号的生存能力,对未来的探索任务至关重要。

    我可以提供基础原理、核心算法以及维度稳定器的设计蓝图。

    具体的工程化适配,需要联邦的工程师们根据星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这项提议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一种理论上近乎“绝对防御”的技术,对于致力于和平探索但也时常面临未知危险的星际舰队来说,价值无法估量。

    经过又一轮紧锣密鼓的论证与安全评估,联邦最终批准了在新企业号上集成实验性“虚空盾”系统的方案。

    陈瑜随之提供了详尽的技术资料。

    星舰设计局的工程师们,在斯科特和斯波克的带领下,开始埋头研究如何将这种异次元防御系统与联邦的科技树融合。

    陈瑜主动向联邦提供虚空盾技术,其行为表面上是增强盟友实力、促进合作,但在其精于计算的逻辑核心深处,这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关乎未来跨维度行动可行性的测试。

    他清楚地知道,战锤宇宙的许多顶尖技术,都与那个宇宙特有的、充满恶意且活跃的亚空间紧密绑定,离开了那个特殊环境,其效能可能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

    虚空盾,虽被普遍认知为依赖亚空间运作,但其底层原理本质上是维度空间的操控——即在现实宇宙与某个次级维度之间建立单向的能量与物质转移通道。

    亚空间,只是战锤宇宙的人类恰好(或者说不幸地)连接上的那个“次级维度”。

    “关键在于‘维度连通’本身,而非必须连接‘亚空间’。”陈瑜在内部日志中明确记录下这一核心论断。

    如果他提供的、经过他刻意剥离了特定亚空间关联参数的基础理论,能够被联邦的科学家理解、复现,并成功连接到这个宇宙某个相对“平静”或“惰性”的次级维度,那么就意味着这项技术具有跨宇宙的普适性。

    这将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突破。

    它意味着,人类帝国这项最强的护盾技术之一,其核心价值并非完全绑定在战锤宇宙那险恶的亚空间之上。

    只要目标宇宙存在可供连通的、相对安全的次级维度,虚空盾就能发挥其近乎绝对的防御效能。

    因此,他密切关注着联邦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对这项技术的消化过程。

    他提供的并非傻瓜式的操作手册,而是从基础空间拓扑数学、维度共振原理到场稳定器设计的完整知识体系。

    他看到联邦的顶尖学者,如斯波克和斯科特,从最初的困惑,到逐渐理解其精妙,再到开始提出基于联邦科技背景的优化方案——例如利用曲速物理学的部分成果来辅助定位和稳定维度通道。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技术普适性的一次验证。

    如果联邦能够凭借自身的科学底蕴“吃透”并成功应用,甚至加以改进,那就强有力地证明,虚空盾可以脱离战锤宇宙的特定环境,成为一种可移植的通用防御科技。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