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启人生-> 0524【开讲啦】 0524【开讲啦】
- 还没跟远洋地产的老总吃饭,陈贵良就被请去央视录制《开讲啦》。
这节目在暑假期间播出,但需要趁学生没放假就录出来,免得到时候不好请青年代表和学生观众。
萨贝宁在录节目的前几天,就发来节目内容流程,并请陈贵良准备一篇15分钟—20分钟的演讲稿。
完全没提其他东西,这破节目的即时性很强,而且经常不给嘉宾留面子。
比较典型的就是周鸿玮那期,有现场观众提问:我用360的强力卸载功能去卸载360,但卸载不了该怎么办?
那一场把周鸿玮给整急眼了,撸起袖子就要跟观众辩个输赢,还反问你抓着头发能把自己拽上天吗?
《开讲啦》的录制地点在星光影视园,大兴的西红门那边,《星光大道》什么的也在这里录。
“陈总你好!”萨贝宁上前握手,但微笑当中带着一丝拘谨。
央视节目此前都比较严肃,从今年开始才拿出一些节目,大幅度的调整风格迎合年轻人。
萨贝宁明显没转换过来,节目都还没开始录呢,就有点进入日常主持状态了。
陈贵良说道:“可以放得更开,节目风格活泼一点。”
萨贝宁笑了笑:“我怕太活泼会被扣工资。”
“对嘛,就是这种状态,”陈贵良说,“你们这个节目,开场有点单调沉闷。嘉宾一上来就演讲15分钟以上,跟主持人和现场观众都没有互动。现场观众肯定没问题,但电视机前的观众恐怕会不耐烦。”
萨贝宁道:“应该不会吧。我们请来的演讲嘉宾,都是像您这样的大腕儿,不管什么观众都会耐心听下去的。”
“增加一点互动更好,比如我刚开始讲的时候,你可以来插话聊几句,让观众迅速沉浸到演讲话题当中。”陈贵良说。
萨贝宁认真思考一番,说道:“我跟导演商量一下。”
过了片刻,萨贝宁回来说:“导演说可以,要不我们现在先对一对?”
陈贵良道:“提前对台词没有节目效果,我演技不好,会被观众看出来的。”
“现挂啊?”萨贝宁压力山大。
这个新节目被台里寄予厚望,而且这又还是第一期,萨贝宁生怕出什么问题。
陈贵良笑道:“玩呗,反正又不是直播,搞砸了后期再剪辑就是。”
……
此时的《开讲啦》,现场青年代表足足有10位。说实话人数过多,会导致节奏混乱拖沓,直接砍掉一半比较合适。
其余的现场观众,全部来自京城高校。
中传的学生比较多,其次是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北外、中财等等。
如果是明星来做演讲嘉宾,则会增加中戏、北影等校学生。
萨贝宁念了一番广告赞助商和节目名称,就开始正式进入主题:“我们这是一个新开的节目,每期都邀请青年榜样来做演讲嘉宾。今天是第一期,肯定要请重量级的,而且还要跟青年们很接近的……我是说年龄很接近……”
萨贝宁想起之前跟陈贵良聊的要活泼,临时添词儿道:“这位嘉宾很成功,最直观的是他年纪轻轻就不差钱。不差钱也就罢了,他还很有才华,居然是个畅销书作家……”
“我想问在座的同学们,谁用微博和微信的?请举手。”萨贝宁提前跟观众互动。
清一色举手,没一个落下。
萨贝宁问:“知道嘉宾是谁了吧?”
“陈贵良!”
“陈老祖!”
高校学生们大喊。
萨贝宁说:“好,现在有请字节跳动和游戏科学的董事长,陈贵良先生!”
在掌声和欢呼声中,陈贵良拿着话筒出来:“主持人好,同学们好。”
“陈总你好,”萨贝宁顿了一下,“开始吧。”
很突然的三个字,但萨贝宁节奏掌握得非常好。
由于是第一期录制,导演和导播全在现场。
他们最清楚萨贝宁干了啥,故意把一段提前设计好的台词省掉,突出一个随意性和突然性。
央视主持人以前不可能这样,因为会略微显得对嘉宾不尊重。
但导演没有干涉,现在央视搞创新,他也想看看效果如何。
陈贵良拿出一个包装盒:“不急,我给你带了礼物。”
“还有礼物?陈总太客气了,来就来嘛,还带什么礼物。”萨贝宁笑着搓手,一副迫不及待的表情,引来观众一阵哄笑。
陈贵良说:“鸿蒙科技即将发售的智能手表。”
萨贝宁拆开戴手腕上:“这个有什么功能?”
陈贵良道:“你可以把它当手机的附属屏幕。”
“其他功能呢?”萨贝宁问。
陈贵良说:“没有了。”
萨贝宁无语:“那我直接用手机就行了。要这个来干嘛?”
陈贵良道:“你不觉得很时尚吗?”
萨贝宁看着手表不知道该说啥。
“哈哈哈!”
又是一阵欢笑。
陈贵良道:“高科技功能也是有的,比如语音助手。只不过这个助手有点耳背,你口音太重或者说太快它听不懂。”
萨贝宁哭笑不得:“我第一次见到有人这样宣传自家产品的。”
陈贵良说:“某水果品牌推出的东西,我们肯定要跟进。不过大家的语音识别能力都差不多……差不多一样烂。人工智能算不上,顶多算人工智障。”
“哈哈哈!”台下爆笑。
萨贝宁道:“肯定有新功能。”
陈贵良道:“也有。比如手表钱包,这玩意儿绑卡扫二维码就能付账。”
萨贝宁说:“手机好像也可以吧。”
陈贵良说:“你不觉得用手表付账更拉风吗?”
萨贝宁挠挠头:“我收到这个礼物,忽然联想到文西的要你命三千。”
听懂这个梗的观众,再次笑起来。
陈贵良收起笑容,表情变得正经:“接下来,我们会给智能手表,添加GPS定位功能,测算心率和计步功能。”
萨贝宁问:“现在还有技术困难?”
陈贵良说:“GPS功能技术上没困难,但耗电太严重,这得等电池厂商改进。心率测算和计步功能,也有一点小小的困难。”
萨贝宁问:“还需要时间?”
陈贵良问:“对,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科技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未来的某天,你手腕上的智能手表,甚至有可能成为你的健康管家、减肥教练。”
“而你的一举一动,却都有可能受它影响。智能手表说你今天活动量不够,你本来想躺着休息,却逼自己下楼跑两圈……”
萨贝宁默默退到一边,他的预热互动已经结束了。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看电视,但我家没有电视机,只能到邻居家看。邻居家有工人,父子两代都是工人,但父子俩的老婆都是农民。这种现象,是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
“他们是工人,但在城里没房子,只能跟老婆住在农村。也因为他们是工人,在农村没户口,所以在农村没分到土地。对于这种现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想说的是,我们那一片,就他们家最早有电视机。大家都去他家看电视,刚开始他们还很得意,因为满足了虚荣心嘛。渐渐就不高兴了。一来嫌麻烦,有些人很晚了都赖着不走;二来电费也要钱,日子久了会心疼的。”
“所以,他们家就故意开始说怪话,气得邻居都不去看电视了。我妈养了两年猪,终于攒钱买了电视机,在这期间她都没看电视。”
“那个时候,娱乐选择空间很少。如果有放映员下乡,劳累了一天的农民,晚上还有精神走七八里地去看露天电影……”
15分钟到20分钟的个人演讲,必须东拉西扯才能凑足时间。而且不能讲太专业的内容,否则观众会不耐烦,越通俗大众化越好。
“当时的生活节奏很慢,不经常打电话、发电报,因为通讯成本太高。一个月来往一封书信,都属于高频率远距离互动……”
“我记得小学六年级时,有个同学用乡里的公用电话,给家里打电话说中午不回家吃饭了。我当时非常震惊,电话那么高科技且昂贵的东西,居然用来说不回家吃饭这种小事……”
“到了高中,我也经常打电话了。学校外面有话吧,短途2毛、长途3毛一分钟。很方便。读高中的我虽然吃不起肉,但相对于小学的我而言已算成功人士……”
“我跟父母的沟通也变多了,以前一年只能通几次信,因为我的初中投递信件都不方便。高中时却能每个月给父母打电话……”
陈贵良一直从电话说到手机和网络:“大家有没有发现,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现实中的交流正在日渐减少?”
“而且就算是在互联网上,节奏也越来越快,上网越来越碎片化?以前流行博客,洋洋洒洒写几千字。现在流行微博,140字以内基本就能搞定……”
“我预计网络视频也会遵循这个趋势,今后是短视频时代,超过20分钟的视频谁还有耐心看啊?渐渐的变成10分钟、5分钟,最后论秒来计算……”
“现在把迷恋上网当成网瘾的那些人,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他们的网瘾会比谁都大。老房子着火,一般都烧得比较旺……”
扯了好半天,陈贵良看着倒计时:“福柯整了个词儿叫异托邦,《聊斋》也有个故事叫《画壁》。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被慢慢塑造成一个异托邦,会变成互联网上的画壁。我们所有人都会卷入其中,我希望有人能随时从画壁里走出来,回到现实跟身边的亲朋好友多交流。谢谢大家!”
萨贝宁走回来说:“好严肃的话题,我是真没想到陈总居然讲这个。我还以为你要提大学创业呢。”
“那个东西说了太多次,大家的耳朵都听出茧子了,”陈贵良道,“你也是北大毕业的吧?”
萨贝宁笑道:“诶,我就等这句话。我也是北大的,咱们是校友,而且都是保送的。”
陈贵良说:“北大还行。”
萨贝宁道:“深有同感!”
“哈哈哈!”
台下的北大学生一片欢笑。
萨贝宁拉回主题:“微博就是你最先搞出来的产品,上线时间甚至比推特还早。你现在是不是觉得自己放出来一头恶魔?”
“跟我无关,它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不是恶魔,好坏各占一半。”陈贵良说。
萨贝宁问:“你最近好像发微博的频率变少了。是因为从画壁里走出来了吗?”
陈贵良道:“没有走出来,我每天都潜水吃瓜。方肘子、韩韩、老罗他们哥仨,从1月份干到现在,都半年了还没消停。看他们爆的猛料,不比看电视有意思多了?”
“对。”萨贝宁点头。
陈贵良来一句:“你支持谁?”
“啊?”萨贝宁连忙摆手,“这可不敢随便说,公开支持谁都要被骂。陈总不要给我出难题了,咱们请现场青年代表提问吧……哎,有人举手了。”
一个男生站起来:“陈师兄你好,我叫刘子豪。我是光华学院的,也是北大辩论队的。”
“你好。”陈贵良道。
那男生说:“我不喜欢听你讲这些大道理,更不愿喝鸡汤。我就想问问,你还记得自己当年说的小目标吗?”
“一个亿?”陈贵良问。
萨贝宁出来插一句:“我也想达到这个小目标。”
“哈哈哈!”
现场又哄笑起来。
那男生说:“对,一个亿的小目标。我该怎么做,才能朝那个小目标迈进?”
陈贵良说:“先退出北大辩论队。”
“啊?”那男生不解。
陈贵良道:“少说多做。”
萨贝宁憋笑道:“北大辩论队的指导老师,看到这个节目会气晕过去。”
那男生说道:“我在辩论赛锻炼出的口才,未来可以拿来说服风险投资人。”
陈贵良道:“一般情况下,是风投来找你。你不用说服他们,他们来找你之前,早就自己说服自己了。”
那男生说:“但我看过很多报道。像马杰克当年从软银拉投资,就说靠自己的口才说服孙正义。”
“你刚才说你不喝鸡汤。”陈贵良道。
那男生问:“这件事是假的?”
陈贵良道:“当时的情况,不是马杰克说服孙正义来投资。而是想要投资的机构太多,想要获取的股份也太多。马杰克那会儿真正头疼的是,拿那么多钱该怎么保证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
那男生说:“这跟我们教授讲的不一样。”
陈贵良道:“很明显,你们教授也熬鸡汤。”
“哈哈哈!”
现场再度欢笑,那个男生尴尬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