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启人生-> 0525【环保议题?】

0525【环保议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第一个提问代表尴尬坐下去,萨贝宁没有请第二位代表发言,而是介绍这个节目:“我们还有一个小纸条环节。现场的所有同学,录制前都可以向我递小纸条。我从这些纸条里面,抽取一部分来提问。”

    陈贵良说:“如果让你来抽,肯定是很离谱的问题。”

    萨贝宁打开一个纸条:“陈老祖你好,我是一个资深游戏迷。请问你什么时候收购暴雪?”

    全场爆笑,果然是离谱。

    陈贵良也被逗笑了:“我想知道这位同学,是对暴雪有什么意见吗?”

    观众席一个学生站起来:“《暗黑3》不是全球发布了吗?但大陆地区不包括在内。我只能等着下载破解版,但破解版一是需要时间,二是今后更新很麻烦。如果陈总收购了暴雪,我肯定第一时间就能玩《暗黑3》。”

    “你想多了,这是不可能的。”陈贵良说。

    那个学生问:“是游科的实力还不够吗?”

    陈贵良道:“我是说就算游科收购了暴雪,你想第一时间玩《暗黑3》也不可能。任何游戏都需要申请版号,《暗黑3》这种要审两三年,中途必然反复删改敏感内容。”

    那学生问:“你不觉得国内这种审批有问题吗?谁会因为游戏里面有骷髅、尸体,就影响到精神状态或现实生活啊?小孩子或许可能受影响,但可以搞游戏分级制度,比如多少岁以下的孩子不能玩。”

    陈贵良说:“其实不止游戏行业,电影行业也一直闹着搞分级制度。游戏分级早就做过尝试,2004年就提出过绿色游戏标准。但因为缺乏强制性和统一监管,游戏厂商随意调整内容,绿色游戏标准形同虚设。只一个绿色游戏都这样,更复杂的分级如何推广和维持?”

    “因为《魔兽世界》的版号问题,现在不是管理部门更明确了吗?”那学生很显然有些了解游戏行业情况。

    陈贵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你觉得《蜘蛛侠》适合小孩子看吗?”

    那学生说:“应该没问题吧。”

    陈贵良说道:“日本有一部《蜘蛛侠》特摄片,就是奥特曼那种拍摄方法,专门拍给小孩子看的。这个够健康吧?1978年在香江播出时被禁了。”

    “啊?怎么会?”那学生惊讶道。

    陈贵良说:“因为有多名儿童,模仿《蜘蛛侠》从高空跳下去。你永远不知道小孩子能干出啥事来。如果哪天《喜羊羊》被举报下架,我都毫不意外,因为小孩子有可能模仿灰太狼,把小伙伴当成喜羊羊给烤了。”

    “哈哈哈哈!”

    现场观众都笑起来,主要是《喜羊羊》被举报下架太离谱了。

    但明年就会真正发生!

    那学生想了想:“这跟分级制度有关吗?”

    陈贵良摇头:“有关。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小孩子可以轻松获取各种信息。如果建立游戏分级制度,12岁的孩子一样可以玩到18禁游戏。而家长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能把监管部门的举报电话给打爆。《植物大战僵尸》你玩过吧?”

    那学生说:“玩过。”

    陈贵良说:“《植物大战僵尸》每年被家长举报至少数十次,而且举报原因千奇百怪。我们的压力很大,所以版本更新之后,尽量把僵尸做得更Q萌一些。然后去年又遭到举报,说我们把一个女僵尸做太漂亮了,他家孩子对着女僵尸亲电脑显示屏。”

    “哈哈哈哈!”

    这下不止现场观众爆笑,就连萨贝宁都绷不住,站在旁边噗噗笑出声来。

    陈贵良说:“中国太大了,民族和宗教也多种多样,很难制定一个清晰的分级标准。分级制度必须照顾所有群体,我告诉你,这样建立的分级制度,审核要求肯定比现在还苛刻。你玩到的游戏会更少,因为鬼知道又有谁冒出来举报。”

    那学生若有所思,把话筒交给工作人员便坐回去。

    萨贝宁问道:“不是编的段子吧?举报女僵尸那个。”

    陈贵良说:“更新后的《植物大战僵尸》,现在已经找不到女僵尸。你觉得游科这样做,是吃饱了撑的吗?《武林外传》也被举报了,因为玩家可以勾栏听曲。有人觉得不健康。你知道什么是勾栏瓦舍吗?”

    萨贝宁道:“你不问还好,你一问我也觉得不正经了。”

    陈贵良科普道:“瓦舍又叫瓦子,属于古代综合性商业娱乐区。里面唱歌、跳舞、变魔术的什么都有。瓦舍这种娱乐场所内部,又被栏杆隔出一个个区域,叫做勾栏。比如一个瓦舍里,就有可能包含好几个勾栏。而大部分勾栏瓦舍,都是面向市井平民开放的,古代妇人可以带着小孩子去看热闹。”

    “那就很正经了。”萨贝宁说。

    陈贵良道:“但有人觉得不正经,连续一个月坚持不断的举报勾栏听曲,硬要说勾栏就是古代的那种场所。上头也被搞烦了,让我们随便改一个名字。”

    “改了吗?”萨贝宁问。

    陈贵良笑道:“打死不改。”

    萨贝宁又请一位青年代表发言。

    一个女学生站起来:“陈总你好,我是来自中传的林晓月。您之前演讲的内容我深有体会,我们中传的学生都很时髦,使用微博和微信的特别多。我记得大一的时候,大家聚会吃饭都在聊天。但现在一个个围着饭桌玩手机,完全没有聚会的气氛。”

    “你也在玩吧?”萨贝宁笑道。

    “玩。”

    “那就不要吐槽别人了。”

    那女生道:“我有时候觉得自己也有网瘾,一天不发一两条微博就浑身难受。”

    陈贵良道:“不要慌。你这属于轻度症状。”

    萨贝宁补一句:“没到晚期,还有得救。”

    “哈哈哈!”

    在一片笑声中,陈贵良说:“童话大王郑渊结老师,他最多的时候,一天发了20多条微博。这还不算他在微博上的评论和回复。”

    萨贝宁道:“我建议你加郑渊结老师的微博好友,你们可以交流探讨一下病情。”

    那女生却说:“我作为中传的学生,对传播学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我认为陈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交方式,我特别崇拜您,我是您的忠实粉丝!”

    “谢谢。”陈贵良道。

    “原来是追星的,”萨贝宁问现场观众,“还有哪些同学是陈总的粉丝?请举手。”

    刷的举起一大片,超过80%的人都举手了。

    萨贝宁感慨道:“不愧是青年偶像。”

    直到此时,录制气氛都还很正常。

    下一个发言的青年代表,居然非常突兀的聊起了环保。她从臭水沟说到沙尘暴,从国外的环保议题,聊到去年冬天非常火的PM2.5。

    还扯什么国外垃圾分类,国外小孩从小接受环保教育,而中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好。

    由于说得太多,挺耽误时间,萨贝宁连续好几次想要打断都无果。

    最后,萨贝宁放弃了,任由这个女生长篇大论,后期剪辑时剪掉大部分即可。

    那女生一个人说了两三分钟,最后才问:“陈总平时关注环保吗?”

    陈贵良说道:“我住在京城,而且属于碳基生物,想不关注环保都不行。去年冬天京城雾霾挺厉害的。”

    “那您有什么支持环保的举措吗?”那女生问。

    陈贵良说:“我旗下的公司,遵守国家环保标准。”

    那女生又问:“你平时在家洗脸,是接水龙头还是用脸盆?”

    陈贵良道:“都有。一般用脸盆洗热水,有时候太急就对着水龙头抹两下。”

    “京城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很厉害,我们平时应该用脸盆洗脸,直接对着水龙头洗脸太浪费了。”那女生说。

    陈贵良道:“受教了,我以后尽量用脸盆。用完以后,等水凉了再拿去浇花。”

    萨贝宁笑道:“陈总已经会举一反三了。”

    那女生还在继续:“您平时空调开多少度?”

    陈贵良道:“我很少开空调,因为觉得很闷。”

    那女生又说:“请问您去买咖啡的时候,会自带杯子吗?”

    “我不喝咖啡。”陈贵良已经有点不爽了。

    萨贝宁估计感受到了这种情绪,故意做出被这答案给整得“晕倒”的动作,逗得全场观众一片哄笑。

    那女生也笑起来,但还不放过:“请问您购物的时候,会自带袋子吗?”

    萨贝宁担心陈贵良不耐烦,嬉皮笑脸帮着陈贵良抢答:“我不购物。”

    陈贵良呵呵一笑,现场观众也跟着笑。

    那女生又说:“请问您平时给手机充完电,就拔下充电器插头吗?”

    萨贝宁还在耍宝:“我不充电。”

    这下子现场笑声变得更大,有可能出现的尴尬和不耐烦都被笑声掩盖了。

    那女生说道:“我说这么多,是想通过一些日常的小细节,呼吁大家关注环保,以身作则就可以支持环保。我其实还有更多的问题……”

    “你问我,”萨贝宁说,“我用陈总的说话方式回答你。”

    那女生还真就重复问了:“那你买咖啡自带杯子吗?”

    “我不喝咖啡。”萨贝宁道。

    “那你购物……”

    “我不购物。”

    萨贝宁的语气和动作越来越滑稽,而且刻意模仿陈贵良说话的表情神态,现场学生已经笑得东倒西歪。

    那女生有点急了,带着怨气问:“那你洗脸吗?”

    萨贝宁一本正经道:“我不洗脸。”

    陈贵良都没憋住,站在旁边笑起来。

    萨贝宁似乎打通任督二脉,此刻觉醒了逗比之魂,用非常夸张的语气和动作说:“我每天用湿纸巾擦脸,擦完以后再晾干。等第二天要擦脸时,再一滴一滴放水打湿,重复利用湿纸巾。很环保,杜绝浪费!”

    “好吧,”那环保女生被整无语了,最后来一段总结性发言,“我觉得萨老师可以作为全国绿色环保典范……巴拉巴拉。(这里跟下个自然段的第一个字隔开防和谐。难绷。)”

    萨贝宁也收起逗比模样:“其实你说的那些,都是我们平时忽略的细节。包括空调的温度……巴拉巴拉。”

    陈贵良拿起话筒说:“环保我当然是支持的,沙尘暴最严重的时候我在北大读书,雾霾现在严重起来我也在京城居住。都是切肤之痛。但我们正在一点点改变,踏踏实实的提高环保举措……”

    “我觉得不要妄自菲薄,而且世界上不止中国和外国两个国家。你刚才所说的,外国从小注重环保教育。但人均垃圾量最大的是美国,其次就是西欧发达国家……”

    “你知道美欧垃圾怎么处理的吗?”

    那环保女生说:“他们用垃圾发电,既环保又节能。”

    陈贵良说:“他们把大部分垃圾,都运到别的国家处理。而中国是接收欧美垃圾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美国产生的垃圾,大概40%运到中国,其中还有医疗废物这种有害垃圾……”

    “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跟某位环保公司老总聊过。你如果关注环保,不如关注得更深入一点。不要张口闭口就中国人不注重环保,外国人有多重视这个……”

    “你说的生活细节确实很重要,但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科技发展。技术进步了,工厂才能节能减排。包括那些垃圾,只有提高科技水平才能处理……”

    “既然你说到这个,我打算拿出一笔钱,支持环保技术的研发。前三年投入5个亿试试水,如果有成果我继续追加投资……”

    环保女生被这番话说得讷讷不能言,最后说道:“谢谢陈总的指教,也感谢陈总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萨贝宁又来缓和气氛:“听听,三年投5个亿试试水。这就叫财大气粗!”

    等观众笑了,萨贝宁又说:“我希望中国能有更多这样财大气粗的企业家支持环保事业。”

    一个青年代表问:“陈总三年投5个亿,投到哪些领域?估计多少年后能回本?”

    陈贵良说:“我打算投到垃圾发电领域。如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就能回本,如果无法取得进展就等于打水漂。我就不标榜什么企业家的责任心了,我只是相信中国埋头苦干的科学家们。相信他们不会让我亏本。”

    “说不定到了某一天,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到时候中国的垃圾都不够烧来发电,还得把以前埋在地下的垃圾挖出来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