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状元郎->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冬夜卧谈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冬夜卧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订货会后,那魔音灌脑的《二郎酒神曲》终于消停了,太平镇恢复了安静,苏录也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中。

    九月十五的第七次月课,他再次击败了朱子和,实现了三连冠。

    这次再没人感到意外了,就连朱同学本人也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走到苏录跟前拱手道:“骐骥兄,恭喜你连续三次战胜我,真是了不起的成就。”

    “贤弟客气了,你赢我的次数不是更多吗?”苏录虽说已经跟小朱很熟了,但还是不习惯他这种,自我意识过盛的说话方式。

    “不,我赢你的时候,你还太弱,算不得成就。”朱子和之所以不讨人厌,就是因为他秉承‘君子诚之为贵’的圣人之训,不管对己对人都实事求是。

    “好吧……”苏录苦笑着点点头,总不能说我也没什么好骄傲的吧,那岂不太伤他了?

    “今天可否给点时间,向你请教一下这次的作文。”朱子和又神色自若地问道。

    “这个好说。”苏录满口答应,反正虱子多了不咬,他已经习惯了。

    本来只有省身斋的同窗会向他请教。合班学习五经之后,另外两个斋的同窗,这下也逮到了机会了。

    正如张先生担心的那样,苏录会不厌其烦地回答每一个问题。

    但并没有像张先生担心的那样,影响他学习。因为苏录还在用费曼学习法,为别人讲解的同时,会加深自身对知识点的了解,巩固自己的记忆。

    而且,到现在还没被淘汰的同侪,水平都相当不错。所以别人但凡请教他的,不是难点就是容易混淆出错的地方。苏录通过指点同窗,也可以帮自身查漏补缺。

    不少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漏洞,就在无数次请教与讲解中,被一个个堵上了……

    ~~

    书院还是按照教学计划,每天周而复始地授课,到腊月时如期讲完了五经通识。

    说是通识,但先生们为了尽可能地招揽生源,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把‘五经’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给学生们都讲了一遍。

    苏录和朱子和、林之鸿等学有余力的同窗,更是基本能全文背诵了。

    其中《诗经》约三万九千字,《尚书》一万八千字,《礼记》约九万九千字,《周易》约两万四千字,《春秋》约一万六千字。

    对这些卷王们来说,压力不算太大。此外,苏录还熟读了朱子为《易》作注的《周易本义》,为《诗》作注的《诗集传》,为《礼》作注的《仪礼经传通解》,及其命门人蔡沈为《尚书》作注的《书集传》……

    不管将来学哪个流派,肯定都要在朱子的框架内游走,所以这也属于必读书目了。

    唯独在《春秋》方面,朱熹未曾有相关撰述,并且他还经常说‘春秋难看,此生不敢问’,‘某平生不敢说春秋’之类,告诫学者不要在《春秋》上浪费过多时间。

    但教授《春秋》的牛先生却化劣势为卖点,说这是因为《春秋》微言大义、深不可测,所以能读懂《春秋》的都是牛人,真正牛伯夷的学生就该选《春秋》!

    但是考虑到他今科秋闱又落第了,这话格外没有说服力……

    总之经过这五个月的学习,苏录对‘五经’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不会再像之前那样雾里看花了。

    他现在知道,《诗经》通过‘兴观群怨’培养君子的共情能力与道德感知。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以史载道,聚焦治国理政,蕴含着早期儒家的政治理想。

    《礼记》是对周代礼仪制度的阐释与总结,其核心是以礼为纲,构建了从个人礼仪到社会伦理的行为规范。

    《周易》以阴阳变化阐释宇宙与人生规律,是儒家的哲学基础。

    《春秋》是孔子所修的鲁国史书,通过历史叙事的褒贬大义,确立了儒家的道德评判标准。

    这五经的内核与儒家思想高度一致,因此成为儒家阐释其理念的权威依据。

    并且孔子还亲自对这‘五经’进行了整理与阐释,即太史公所谓的‘孔子删《诗》《书》,订《礼》《乐》,述《周易》,作《春秋》’,更是直接奠定了其不可撼动的儒家圣经地位。

    什么,《乐》去哪了?儒家原本确实是‘六经’的,但其中的《乐经》先被秦始皇焚书坑儒,只收藏了几套在阿房宫,后来又被项羽一把火烧没了……

    总之这五经就是儒家的大学教材了!因为每一经都过于深奥,学者皓首穷经都无法参透,所以只能从中择一经精研,而不能盲目求全,贪多嚼不烂。

    本朝科举要求考生专治一经,就更没有神经病会五经通研了。

    不过苏录听张先生说,也有很多读书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诸如科场不顺,亦或是越学越迷糊,会在多年后另换一经,重新学起。

    虽然也有树挪死人挪活的例子,但大部分人都白白蹉跎了光阴,消磨了意志,完全得不偿失。

    张先生是在用这个例子告诫学子们,选经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一旦决定了就最好从一而终,半途而废实在太伤了……

    ~~

    五位经师也果然如张先生所料,拼命地争抢苏录,都想将这个已经官方认证的‘神童’,收为自己的弟子。

    为了能在这场争抢中胜出,先生们不断加码,有保证他能中秀才的,有说能给他介绍名师的,还有给他物质奖励的,那牛先生甚至表示,只要他选《春秋》,就把闺女许配给他……

    后来苏录才知道,牛先生的闺女已经十八了。但牛先生表示,女大三抱金砖,年纪大点会疼人……

    惹得其他先生大骂姓牛的无耻,这到底谁占谁的便宜!

    不过苏录听从了张先生的建议,一直没有表态。

    进入腊月后,书院开始进行五经考试,都是一些基础问答和短篇策论。这不是为了考查学生的水平,因为这么短的时间,学生也不可能学出个丁卯来。

    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学生的适配性,书院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推荐经目。

    比如林之鸿思理精审,善穷幽微,便被推荐治《易经》。

    乔枫长于考辨,治学扎实,便被推荐治《尚书》。

    马千里严守礼法,善于梳理且能践行礼义,被推荐治《礼记》。

    苏淡因为同样的理由被推荐治了《易经》。

    程万舟因为文辞灵动,情感细腻且具共情力,被推荐治了《诗经》。

    李奇宇和程万范,则没有任何理由地被推荐了《诗经》……

    这让哥俩好生凄凉,因为这不啻于明摆着告诉他们,你们就学不了别的。

    ~~

    “哥,我真的非选《诗》不可吗?”夜里,程万范睡不着,躺在铺上问苏录。

    寒冬腊月的寝舍内没生炉子,同窗们挤成一团取暖,正好再开个卧谈会。

    苏录把身子缩在厚厚的被子里,只露出鼻子和嘴巴道:“每年乡试选《诗》的可是最多的,难道那些秀才都学不明白别的吗?而且每科进士中,都是治《诗经》的人最多,状元探花一样中,有什么影响?”

    “哎,哥说话就是有道理。”程万范点点头,讪讪笑道:“就是觉得被推荐《诗》挺没面子的。”

    “《诗》怎么了?”程万舟不开心道:“我就觉得诗挺好,特配我!”

    “那这么说也配我!”李奇宇被‘小舟舟’一句话治好了毛病。“想我土城小李白,岂能舍《诗》而从其他?”

    这下就剩一个程万范不开心了……

    “而且你可别小瞧了《诗经》,先生说它易学难精,难的十分隐蔽,而且‘诗三百’就是三百个不同的精神世界。涉及从西周至春秋,不同地域的习俗、制度与信仰,你要是能全学明白了,就是毋庸置疑的学问大家了。”苏录又劝解他道:

    “总之‘五经’没有一个是浪得虚名的。学好哪一经都足够你中秀才了。”

    李奇宇便附和道:“听见没?深着呢,学吧,学无止境。”

    “你少打岔。”程万范踹他一脚。

    “你狗咬吕洞宾。”两人便你一脚我一脚踹起来。

    “哥,为啥没推荐你本经?”苏淡轻声问道。

    “不知道啊。”苏录摇头道。

    “这我知道,朱子和也没有。”另一头的陶成道:“你们两个人估计是重点关照对象,跟我们不一样。”

    “呵呵……”苏录这时候也没法自谦了,那会被认为太虚伪,只能一笑了之。

    “不过哥你自己想选哪一经?”王翀问道。

    这话立刻引起全舍同窗的兴趣,连李奇宇和程万范都不打闹了,全都伸长脖子听苏录的选择。

    谁不想跟他治同一经啊?那就可以一直沐浴在义父的恩泽下了。虽然不治同一经,依然可以向苏录请教四书的问题,但五经就没有人指点了……

    其实苏录也举棋不定,正好趁机梳理一番。他想一想,认真答道:“从我个人角度,肯定是优先选‘四书’那样,有权威注释的,这样答案比较准确,做起来不慌。”

    “那首先就排除《春秋》了……”众人笑道。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