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李龙是个行动派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李龙是个行动派
- 李龙是个行动派,在确定这件事情能做之后,第二天清早,把明明昊昊送到四小队之后,就去大哥家里,给农机厂的杜厂长拨了电话。
“你是说你设计了一种可以打药的农机,打算生产出来,和清雪机一样进行销售?”
“是的。”李龙很认真的说道:“我这两天在我们县里进行了一些调研,这个打药的农机说白了主要针对的是棉花。
现在,目前棉花的主要种植区是在兵团,地方比较少,所以这种农机的销售短时间内主要针对的是兵团。
但是我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这种农机的市场都会很广阔,因为据我推断,棉花的种植面积会越来越大,以后会成为北疆农业的支柱产业。”
“你这么说,我倒是有点印象。年初参加市里的会议,七师领导那边讲话的时候也说了,要大力发展粮棉产业,我们七师这边棉花的种植面积扩大的非常快。
你这么一说,我觉得这个是可行的。”
“没办法啊,咱们北疆地广人稀,兵团那边一直是在搞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别的目前可以机械化,但棉花的打药机械化还没开始。
偏偏棉花的病虫害又比较重,容易传染,兵团种植面积大,人工打药太费人力,所以我觉得这方面,大有可为。”
李龙的话杜厂长秒懂,他笑着说道:
“就是提前布局是吧?”
“对对对。生产出来后,我可以和兵团那边的朋友推广一下,你那边也可以试一试。还是那句话,一开始市场不会太大,但后续前景会非常好。”
杜厂长对李龙的话也是认可的,他说道:
“好,抽空你过来一趟,咱们把这件事情好好的商量一下。有这个清雪机作为保障,咱们的合作肯定是没问题的。”
李龙挂了电话后,这事就相当于敲定了。
他没有想着立刻过去到奎屯,觉得这个打药机还可以再试试调整一下。
后世的两种药罐他主要抄的那种不带车斗子的,但带着车斗子的也画了出来,看杜厂长那边生产的情况。
打电话的时候大哥李建国就在边上,等李龙打完,他就问着:
“咋,搞打药机?”
“嗯,前两天不是去六户地了嘛,那边种棉花,再往北,原来你们在的连队也种棉花,种的面积还不少。过去的时候刚好看着有人打药,那个人工打够麻烦的。
昨天没事去供销社,看着咱们县里棉花种植面积一直在扩大,原来不到一百亩,现在两三千亩了,我想着这后面肯定还要多。”
“嗯,我觉得也是。棉花纺线织布,这衣服人人都要穿的嘛。”李建国和李龙想的差不多,“要不是咱们家人手不够,我都想着明年种棉花了。”
“老爹要从老家把干活的找来了,那咱们就种呗。一亩地能产一百公斤棉花,那卖两百块钱。一个长工一年也就几百块钱的工钱,六七亩地就出来了。”
“那倒是。”李建国点点头。
“还有就是棉花有个好处,抗盐碱。再大的盐碱地,棉花都能长。而且咱们队里有小海子,有水。浇水的时候大水漫灌,能把盐碱给冲掉去。”
李龙这话让李建国眼睛一亮,他问道:“真能抗盐碱?”
“能啊。棉花比其他啥作物都抗盐碱。”李龙这方面很有信心的,“我去六户地看人家种棉花的,还有北面王连长他们那边,盐碱地开出来照样种。”
李建国是标准的农民思想,如果能种过来,自家的地自然是越多越好。
现在队里略微好点的荒地都已经开垦出来的,剩下的都是盐碱地。
虽然李龙找罗教授进行了测土施肥,根据那种改良方法,一些盐碱地块有针对性的施肥,能够压制盐碱,开垦出来后种其他作物也是有不错收成的。
但投入还是挺大的,毕竟综合施肥,现在的化肥并不算便宜。
如果棉花能抗盐碱,那真就可以大规模的开地种地了。
“等有人过来干活再说吧。”李龙立刻就想到了大哥在想什么,笑着说道,“不急。现在队里盐碱地多,根本没人想到这个,到时真有人力了,开垦哪块,还不任咱们挑?”
那倒是。拖拉机自家就有,盐碱地没人在意,那想开哪块还真是随便挑的。
李青侠这两天也没闲着,时不时的给老家打个电话。
李龙问老爹往哪里打,他说打给大队那边的校长。反正是晚辈,而且关系不错,那打过去问问情况还是容易的。
眼下找人其实是有点晚了。但李家想的是长远的事情,要找的话,可能未来几年都要找,所以不急,慢慢来。
李龙自然也不急,他相信肯定能找到合适的。老家人均地少,这两年种地的积极性起来了,亩产因为化肥提起来了,各家基本上能吃饱肚子了,但想要富起来,想要有钱花,那就难了。
出去打工得找合适的地方,南下的不少,被骗的不少。如果能到北疆,有熟识的人,老家的这些人自然愿意。
第二天是星期天,李龙没到四队,在县里的大院子整理着厢房里的那些东西。有些皮子需要晒一晒,免得生虫。地窖里的那些东西也要拿出来看看。
那些字画什么的,看着放地窖里有些发潮,他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得想办法处理一下,不然可保存不到发挥价值的时候。
中午吃饭的时候李龙问了一下顾博远,顾博远说道:
“那就裱起来啊。字画裱起来后,那保存时间就长了。不过玛县没裱书画的,恐怕你得去乌城。”
李龙想想这些字画的价值,去趟乌城就去趟乌城吧。
“最近我们单位人说,牛羊肉价格都涨了一些,涨的不太正常。”顾晓霞在饭桌上也聊着八卦。
杨大姐笑了,她说道:
“可能因为咱在做肉干,每天需要的肉多,这就影响了。那个克尤木也说了,咱们每天需要几十只牛羊,虽然看着不多,但天天都要,市场上牛羊肉的价格就涨了一些。”
几十只牛羊的买卖,放在后世在牲畜市场上连浪花都惊不起一点儿。
毕竟南北疆几个大的牛羊肉市场,牲畜巴扎上面,常年都是几千上万只的牛羊在买卖。
但眼下不一样,这时候全疆的人口数量一千多万,比二三十年后少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八十年代牛羊肉的人均消耗量远比后世少。八七年全疆牛羊肉的产量是十来万吨,三四十年后是一百多万吨,十倍多的差距。
而且这时候市场流通的效率可没后世那么快。这时候的市场就像是一团浓稠的浆糊,你搅动其中一块,动的只是周围一小点儿。
后世的市场就像是一池清水,你动其中任何一点,都可能影响到整池水大部分的水面。
所以在八十年代,牛羊肉风吹草动,就能够影响到周边的价格,却不会波及太远。
物流、运输和信息的渠道传播都有影响。
李龙倒也没什么在意的,也就涨那么一毛几分钱,影响不大。
“我听那些二道贩子说,最近石城又有人在玛河上游找到了一块几吨重的玉石。这回是学校的老师,带着学生们去春游,在河边玩水的时候发现的。
那个老师当时没说啥,回去后就找了人找了车,去把那块玉石给挖回来了,据说已经有玉石商人找他谈价格去了。”
顾博远说这话的时候,还是很羡慕的。
几吨重啊,怎么说也值十几万吧?
自己虽然在县里也算有钱人了,但和这种一夜暴富的人比,差得远。
“看来玛河上游大块玉石很多啊。”杨大姐的语气里也是羡慕。
她现在负责肉干加工作坊,一个月稳定的能入手上千块钱,已经不少了。
但人心哪有知足的时候呢?
“这两天据说有不少闲人都开始往玛河上游,往南山里去了,想要找块玉石发财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有些人知道我们收购站以前也是收玉石的,还拿着一些石头过来问。”顾博远是把这个当八卦讲的:
“结果我一看,嘿,大部分根本不是什么玉石,就是石英石,让我给骂走掉了。”
李龙在意的却是老丈人说的那个许多人开始往山里去找玉的事情。
修路是好事,但也有不好的地方。自己先前发现的那块大玉石,就在路边。现在路已经修到了深山里面,有人往山里找玉,很可能就会沿着那条路往山里去,毕竟有路好走啊。
说不定就在河边找找挖挖呢?
他想着觉得自己还真就不能放任那块玉石在山里了,指不定哪天玉石不见了,然后被传成了八卦,那损失可就不小了。
第二天大家各自上班,李龙把明明昊昊送到四队,然后去石城拿了一些杂碎,然后就进了山。
果然,一路上看到有零星的人或步行或骑自行车往山里走。等到清水河村那边的时候,能看到链轨拖拉机和小四轮拖拉机的印子,说明孟海他们已经进山了。
李龙开着车子进了山,路上遇到步行的大胆的还冲他招手,看那意思是想让他捎一段路。
李龙能看出来对方手里拿个铲子,背个军用旧水壶,一看就是进山找玉的,才懒得理,车子直接开过去了。
等开到孟海那里,发现这两天不见,孟海他们又往里修了一公里多路。
这一段路修起来比较方便,树少,推土机直接上就行。
孟海他们修路的标准没降,李龙吉普车开过去的时候,发现路上没有大石头,压的比较平比较平整瓷实。就算有大雨,也不至于一下子把路给冲掉了。
李龙把吉普车停在了距离孟海他们二三十米的地方,下车后看到孟海正在指挥着推土机把前面路基上高的地方往平里推。
开推土机的是另外一个人,显然现在孟海已经适应了组织者和指挥者的位置,不再身兼数职了。
指挥完之后,他向李龙走了过来。
“还打算干几天?”李龙问道。
“再干个四五天吧,然后就得准备起场了。”孟海说道,“麦子还有一段时间才能割,但麦场得做准备了。”
李龙心里就有了计划。他让孟海叫两个人把自己带过来的杂碎拿走准备做,然后又问了最近修路的一些情况。
“最近这两天,的确有人在附近转着,我们进山的时候也碰到有人进来想搭车的。”孟海说道,“我也问过,说是进山捡玉的。看来现在想发财的人挺多的,不过大部分进山跟路走一段之后,就岔到别的山沟里去了。”
李龙点点头,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等修完路最后那天,留几个人给我帮忙。你的拖拉机也要用一下。”李龙说道,“我要从山里拉个重东西回去。”
“重东西?”孟海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李龙同志,是不是你找到了巨型玉石?我都听说了,说有老师在玛河上游发现了大玉石,能值不少钱呢。”
“嗯,发现了一块。”李龙说道,“原本想着就放在山里,有空再拉。现在看这情况,进山的人多了,那还是拉回去吧。”
“行,如果太重的话,小四轮未必能拉动。”孟海想了想说道,“到时看情况。这两天我让人在小四轮的车斗子里放上铁架子,再铺上木头。”
小四轮的车斗子下面是薄铁板,几吨重的玉石是不容易承重的,需要有东西分散重量。
看孟海想的这么周到,李龙就放心了。
“还是要保密,让这些人不要外传,找比较放心的人。”李龙又叮嘱了一句,“我已经算是比较招摇的人了,所以这事最好别引起太多的人注意。”
“行。”孟海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你放心,我找那些嘴比较严实的人。”
说好了时间,李龙便提着枪背着包进了山。
孟海看着李龙的背影,说不羡慕是假的。
不过他也很清楚,自己没可能达到李龙的那个地步,现在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就这拖拉机,李龙说交给自己用,那就真给自己用了。
几万块钱的东西,修路的时候在这里,不用的时候就放在自己家里,至于自己怎么用,李龙压根不管。
孟海感激李龙的这份信任,所以给李龙做事也是尽心尽力。
古代说的,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就是这个道理吧。
孟海继续组织人干活,李龙是直接往前,想看看前面牧道的情况。
眼下路已经修了差不多一半了,前面进山也很深了,牧道的路况会越发复杂。再加上海拔也在提升,在山里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还能感觉到很深的凉意。
总的来说牧道大部分时间还是靠着水流上来的,偶尔有分岔,但不多。李龙沿着前面窄窄的牧道走了一段,还能看到河滩上有遗留下来的带角的羊骨头。
不知道是牧民遗失的还是本身就是野山羊,骨头有被啃过的印子,还有一些不见了。
山沟里不仅有这样的骨头,还有北山羊的巨大羊角,不过原本两只角现在只剩下一只,不然的话李龙就想着要把它捡回去了。
往前走了差不多有两公里多,碰到了麻烦。
牧道直接在比较平坦的地方过河了。
目前河水挺深的,因为融雪性洪水已经下来了,水量挺大。李龙找了根树枝子探了探,又往最中间的地方扔了块足球大小的石头。
这里有十来米宽,最深的地方有近一米了。要修的话,还真比较麻烦。
其实要说哈里木他们转场的时候,这水未必有这么深,那时候拖拉机过的时候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现在不一样,必须把这个攻克了,不然的话修路到这里就得停了。拖拉机和小四轮过不去,后面的路光凭人力是没办法修的。
李龙一时半会儿也没太好的办法,这么深的水,搞过水路面不太现实,只有造桥了。
李龙在河滩边上走了走,想找一块浅一点宽一点的地方。宽的话,可以往中间多铲一些石头过去,然后搞成过水路面,但这个肯定也是暂时的。
他想了想,决定等回去后把这个事情交给孟海来办。
这边往上走已经不好走了,李龙便转身往回走,不过他没走老路,横插着往右边走,想看看能不能碰到野牲口。
好久没打猎了,手有点痒,要是能碰到的话,打一打过过瘾也挺好。
这边山林已经比较茂密了,往西北方向走了五六百米,穿过一条沟,能看到那边也有条溪流,水量不大,两边花草比较茂盛,和牧道那边完全不一样。
这里山坡比较陡,山林的间隙也能看到有几块几亩大小的草甸子。这些草甸子上的青草非常的茂盛,就是面积太小了,不然也能作为放牧的场所。
看着下面有一片溪水那里,应该有不少动物过的痕迹,李龙下去想要看个究竟,然后就看到有一个人提着铲子从林子里出来,在小溪边上翻捡着那些石头。
捡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