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7大时代-> 第1426章 亲查医案,坐诊灵石(月票加更5K)

第1426章 亲查医案,坐诊灵石(月票加更5K)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今天下午,我就先在县医院里看看这边的推广情况。”方言接着又说道。

    听到这话,何阳说道:

    “行,我们这些天的医案全都在,复诊的也都整理好了。”

    他们在收到萧汉玺的消息后,就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方言查了。

    其实灵石县城的肝病情况不是太严重,加上他们这里的医疗资源,可以说是控制的最好的地方。

    正说着,后厨师傅又端来一个粗瓷碗,里面是金灿灿的摊黄儿,边缘还带着焦香,撒了层白糖。

    “方主任,尝尝咱灵石的特色摊黄儿,用玉米面和小米面做的,甜糯得很!”赵书记笑着介绍,拿起筷子给方言夹了一块。

    主食配主食,方言咬了一口,口感松软带点嚼劲,玉米的清香混着白糖的甜,确实爽口,他说道:“这摊黄儿真不错,很有特色,我还是第一次吃呢。”

    何阳笑着接话:“咱这儿的粗粮细做有讲究,老乡们农忙时就靠这个顶饿。方主任要是喜欢,回头让食堂多做些,您带在路上吃。”

    闲聊间,方言想起灵石何氏的渊源,随口问道:“何院长,听你口音是本地人吧?灵石何氏是大族,您也是这家的?”

    何阳愣了一下,随即点头笑道:“方主任果然见多识广!我确实是,不过我们这一支是旁系,早年分家后就一直在县城周边生活,没沾上多少光,也就是靠着家族传下来的‘读书上进’的规矩,我才考上了太原医学院。”

    “那可真是书香门第了,”方言笑道,“何氏‘无何不开科’的名声,我在京城都听过。”

    赵书记在一旁补充:“何院长争气,太原医学院毕业后果断回了老家,这些年在县医院干得踏踏实实,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副院长,全靠自己的本事。”

    何阳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手:“都是组织培养,再说咱灵石缺医生,我回来也能多尽点力。”

    饭桌上的气氛愈发融洽,几人又聊了些灵石的风土人情,从煤窑的开采到老乡的春耕计划,方言听得认真,偶尔插问几句,把灵石这边基层的情况默默记在心里,大概也清楚了一些风土人情。

    一顿饭吃完,赵书记让食堂收拾碗筷,何阳则起身说道:“方主任,医案都整理在门诊楼的办公室里,我这就带您过去?”

    “好。”方言点点头,“麻烦何院长带路。”

    一行人穿过医院的院子,冷风卷着煤屑吹过,老乡们排队的队伍依旧没散,见方言他们走过,都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李冲他们三个跟在方言身后。

    走路姿势一看就是部队里面出来的,特别是王风一米九几的身高,相当扎眼。

    这会儿跟着过来的张院长和赵书记还好奇的对着他们询问了一番,听到是上级领导专门安排的警卫员,两人又对方言更高看了几分。

    配三个警卫员,还是上级领导安排的,这就很能说明他在领导心目里的重量了,要不然怎么同样是京城来的白晓春就没有一起来的警卫?

    虽然人家只是研究所的主任,但是这背后可不简单。

    想到萧汉玺发过来的电报,他们心里又多提起几分小心。

    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小屋,窗户擦得透亮。

    方言他们进去的时候,还有人趴在办公桌上午休。

    听到方言他们进门的动静,赶忙爬了起来。

    何阳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中午午饭过后,都习惯休息一会儿。”

    方言点点头,这挺正常的。

    接着何阳带着方言来到靠墙的一个柜子前,这里整齐地码着一摞摞蓝色封皮的医案,何阳拉开柜门,取出最上面的几册递给方言:

    “方主任,这是试点以来的全部医案,按公社分类,每本都记着病人的基本情况、辨证结果、用药剂量和复诊记录,您过目。”

    方言接过医案,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开始翻阅。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赶紧给方言他们倒来茶水。

    方言道了声谢,然后继续看起来,上面的字迹是好几个医生写的,大多工整,偶尔有几页带着潦草的批注。

    他先翻了翻最开始的记录,病人信息登记得还算详细,姓名、年龄、住址、症状一目了然,辨证结果大多标注着“湿热蕴结”“肝郁脾虚”等,用药剂量也符合京城下发的标准。

    “复诊率怎么样?”方言一边翻一边问。

    张院长答道:“县城这边的复诊率能到八成,大部分病人吃了药后症状都有缓解,痊愈的也不少。您看这几页,都是痊愈后复查的记录,有条件的,我们还用西医复查过,这里肝功能指标都恢复正常了。”

    方言点点头,又拿起一医案,翻了几页,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这几例是怎么回事?”方言指着矛盾的辨证记录,抬眼看向何阳,“辨证结果前后不一,是复诊时症状真的变了,还是一开始就辨错了?”

    何阳凑过来看了看,脸色有些尴尬:“这……这几例是城郊公社的赤脚医生在我们这里培训后试诊的时候弄的,可能是当时辨证时拿不准,复诊时又重新判断了。”

    “拿不准就敢发药?”方言的语气沉了些。

    接着方言又往下翻,看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他问道:

    “这几例‘干部家属’,备注‘优先发药’是什么意思?试点的药,难道还有优先级之分?”

    赵书记连忙解释:“方主任,这事儿是我们考虑不周。这几位干部家属确实也得了肝炎,当时他们说工作忙,没时间排队,我们干部同志就先给他们发了药,没多想那么多。”

    方言倒是没表现的愤怒或者激动,只是问道:

    “你们县城药也不够?”

    “试点的药是给所有符合条件的病人准备的,怎么搞这些?”

    张院长说道:

    “方大夫说的对,他们这个是流程上的问题,从现在起,我明确要求他们,所有病人一律按登记顺序、按病情轻重发药,谁也不能搞特殊化,备注栏里再不准出现‘优先’这类字眼。”

    方言点点头,他淡淡的说道:

    “你们这里带了头,下面就会照着弄,不能这么搞。”

    “还有辨证错误的问题,更不能忽视。这说明赤脚医生的培训还不到位,后续必须加强,而且辨证结果存疑的,必须搞清楚再拿药,要不然用了药又没效果,不能再这么稀里糊涂地整了。”

    赵书记和张院长连忙点头:“方主任说得对!我们这就下去传达您的指示,整改到位!”

    方言没再多说,继续埋头翻看医案。他发现县城医生的医案相对规范,而那些培训后的公社卫生站医生,记录就粗糙得多,有些甚至只写了姓名和症状,辨证结果都含糊不清。看来何阳说的“赤脚医生水平参差不齐”,还是往轻了说的。

    翻到最后一本,方言的目光停留在一页复诊记录上,病人症状描述是“乏力、黄疸、肝区隐痛”,辨证结果是“肝郁血瘀”,用药后复诊症状明显缓解,签字的医生是李可。

    字迹苍劲有力,备注栏里还写着一行小字:“嘱病人忌辛辣油腻,配合茵陈煮水饮用,每周复诊一次。”

    方言看了下他的记录,不仅辨证准确,还加了辅助治疗的建议,比有些只按方子抓药的医生强多了。

    “这李可的医案,倒是规范得很。”方言指着那一页,对何阳说道。

    何阳点头:“李可大夫不管是坐诊还是写医案,都格外认真,他的医案从来都是条理清晰,备注也详细。”

    方言合上医案,站起身:“县城这边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问题不少,但也不是没办法解决。药材分配和辨证用药的整改,就拜托赵书记和张院长了。”

    赵书记连忙应道:“方主任放心,我们今晚就开班子会,落实您的指示,一定把问题整改好!”

    方言接着说道:

    “走吧,现在去看看门诊那边的情况。”

    “好嘞!”何阳立刻应下,指着外边说道:

    “门诊楼一楼东边就是肝炎试点诊室,这会儿正是接诊的高峰,您正好能看看实际情况。”

    接着一行人跟在何阳身后,往外走去。

    顺着石子路往前行,越靠近门诊楼,喧闹声越清晰。

    走到门诊楼门口,方言目光扫过门口排队的队伍,约莫二十来个人,大多裹着厚棉袄,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就诊单,有的靠在墙上闭目养神,有的则低声跟身边人聊着病情。

    队伍旁边,一个穿白大褂的年轻护士正拿着登记表,挨个儿核对信息。

    “方主任,这边走。”何阳引着众人往东边走,推开一扇挂着“肝炎试点诊室”木牌的门。

    诊室里摆着三张木桌,每张桌子后都坐着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面前围着三两个老乡。

    墙上贴着一张大大的辨证流程图,旁边还挂着方言之前推广的辨证圆盘,只是圆盘边缘的漆已经有些磨损,看得出来用了不少次。

    最靠里的那张桌子后,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医生,正给一个中年男人号脉。

    方言放缓脚步,目光落在医生们的操作上。

    大部分医生都能熟练地对照辨证流程图,结合患者的症状判断类型,再根据类型拿药,流程还算顺畅。

    但走到中间那张桌子旁时,方言的脚步顿住了,桌后的年轻医生正对着一个老大娘的症状犯愁,手里拿着辨证圆盘转来转去,眉头皱得紧紧的。

    “大娘,您这乏力、腹胀,还有点怕冷,到底是寒湿困脾还是肝郁脾虚啊?”年轻医生小声嘀咕着,抬头看向旁边的老医生,却见老医生正忙着接诊,不好意思打扰,只能又低下头,对着圆盘反复琢磨。

    老大娘坐在对面,脸上满是焦急:“大夫,我这病到底能不能治啊?家里还有孙子要带呢……”

    何阳在一旁低声解释:“这是刚考进来的年轻医生,还在学习阶段,辨证有时候还拿不准。”

    方言没说话,只是站在原地观察。

    过了一会儿,年轻医生像是下定了决心,在就诊单上写下“寒湿困脾”,正要拿药时,方言走上前,轻声问道:“你再问问大娘,她有没有口苦、口干的症状?大便怎么样?”

    年轻医生愣了一下,这才发现方言身后还跟着医院领导,对方还一个劲的对他使眼色,他回过神连忙问道:“大娘,您有口苦、口干的情况吗?大便干不干?”

    老大娘想了想,摇摇头:“不口苦也不口干,大便倒是有点稀。”

    方言对着年轻医生说道:“乏力、腹胀、怕冷,加上大便稀,这才是典型的寒湿困脾;要是肝郁脾虚,一般会有情绪低落、胁肋胀痛的症状,大娘没提这些,你刚才的判断是对的,但得把症状问全了,才能更准确。”

    年轻医生露出恍然大悟状,连忙点头:“谢谢啊!我下次一定把症状问仔细!”三个领导这时候有些汗颜,何阳对着方言说道:

    “方主任,我们这地方医生比不得大地方的……”

    方言理解,有能耐肯定往大地方跑了。

    方言笑了笑:“知道,别紧张。”

    接着他也不看了,离开诊室,又去了隔壁的发药室。

    发药室里摆着几个大药柜,柜前的窗口外排着队,护士正有条不紊地根据就诊单拿药,一边拿一边叮嘱用法用量。

    “方主任,这里的药都是你们上头发过来的,已经按类型分好的,医生开好就诊单,这边直接按单拿药,很快。”何阳介绍道。

    方言走到药柜前,打开一个药盒看了看,里面的药包都很干燥,没有受潮变质的情况,点点头:“保存得不错,这点做得好。”

    从发药室出来,方言站在门诊楼门口,看着依旧在排队的老乡们,对着何阳他们问道:

    “现在拿药需要等多久?有没有老乡反映拿药难的情况?”

    何阳答道:

    “县城这边还好,一般排队半小时就能拿到药;就是稍微远一点的老乡,来一趟不容易,有时候药不够,还得跑第二趟。”

    方言沉吟道:

    “后续药材分配得再优化一下,优先保证需求,别让老乡们白跑。”

    正说着,一个背着包袱的中年男人匆匆跑来,对着发药室的护士喊道:“护士,还有药吗?我是从平遥过来的,听说这里的药能治肝炎,特意赶过来的!”

    护士无奈地摇摇头:“你这个条件不符合,我们得按照规矩来!”

    中年男人脸色瞬间垮了下来:“我这都过来了……”

    方言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对着赵书记说道:

    “以后可以提前统计一下外来患者的数量,预留一部分药,别让他们跑空。基层老乡看病不容易,能多帮一把就多帮一把。”

    赵书记连忙点头:“我们这就安排人统计,明天就开始预留,绝不让老乡们白跑!”

    然后何阳立马就去给那个中年男人安排了。

    方言知道他们也头疼,试点的范围目前还不是全国铺开的,但是试点外的人也想治病,这就是需求。

    方言站在门诊楼门口没动,目光依旧落在排队的老乡身上。

    寒风吹过,几个裹得严实的老乡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却没人抱怨,只是眼神里满是对看病的期盼。

    “方主任,这个只是个别现象。”张院长对着方言说道。

    方言说道:

    “这事儿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从基层的情况也能看出来,我理解你们的难处,但是要推开必须要把现在试点的事儿做好。”

    “上头花了钱肯定要见到好的成效才行。”

    张院长说道:

    “您说得太对了!我们也明白,试点做得好,后续才能有机会扩大范围,让更多老乡受益。只是有时候面对这些超出试点范围的需求,确实有点手足无措,怕处理不好影响试点效果,又怕让老乡寒心。”

    方言说道:

    “基层工作没有完美的,都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我这次来,就是帮你们一起找问题、想办法,咱们共同把试点做好。”

    听到方言是这个态度,张院长和赵书记也松了口气。

    还行这年轻人还挺讲道理。

    这会儿何阳把那边的人的事儿也办好了。

    方言这会儿看到还有人来,还在寒风中排队,他对着何阳他们说道:

    “给我安排个位置,我也来坐一会儿诊。”

    “啊?方主任您要坐诊?”何阳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连忙说道,“没问题!我这就去给您安排,就用最里面那张空着的桌子,我再让护士把需要的诊疗工具拿过来!”

    张院长和赵书记也有些意外,没想到方言不仅要来视察,还主动提出坐诊,这是摆姿态?

    “方主任,您刚忙了一上午,要不先歇会儿?”赵书记关切地说道。

    方言摆了摆手:“不用歇,老乡们还在寒风里等着呢,能多帮一个是一个。”说着,他已经朝着门诊室走去,李冲他们紧随其后,在他身后不远处站定。

    何阳动作很快,没一会儿就把诊疗工具准备好了,听诊器、血压计、辨证圆盘一一摆在桌上:

    “方主任,天儿冷,实在冷了咱们就收工。”

    方言笑着点点头,随即坐下,对着门口排队的老乡说道:“来吧,一个一个来,我给大家看看。”

    PS:五千字大章更新完毕,月票多了200张,更完这章还欠大家2000字。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