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 第315章 朱应:这一局赢了,以后大明以我国策为主导! 第315章 朱应:这一局赢了,以后大明以我国策为主导!
- 毕竟!
此刻谁也不知道朱元璋心底在想着什么。
但可以肯定一点,朱元璋绝对属盛怒之下。
如果他们说错了话,绝对会遭到斥责。
文渊阁大殿内,诡异的寂静持续了好一阵,都没有人开口说话。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
“标儿。”
“雄英是对的,咱,错了。”朱元璋叹了一口气,缓缓对着朱标说道。
朱标下意识的点了点头,神情同样也是无比凝重:“儿子也没有想到这宗室供养之策会有这么大的弊端。”
话到了这。
已然证明朱应是对的。
“诸卿。”
“今日既然来了。”
“那咱就给你们一道旨意。”
“回去每人拟定一封奏报,如何解决宗室供养。”
“咱想要对宗室供养,但不能影响国运根本。”
“去吧。”
朱元璋回过神,对着大殿内的十几个重臣说道。
到了此刻。
朱元璋也已经看明白了,此事是必须要解决的,不然他大明或许真的就要百年亡国了,甚至还有可能不到百年。
听到朱元璋的话。
群臣躬身一拜:“臣等领旨。”
然后。
他们有序退了出去。
文渊阁大殿,再次陷入了平静。
“爹。”
“现在证明雄英是对的。”
“我们怎么办?”朱标又带着几分犹豫的道。
“他赢了。”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似乎有些挫败,但老脸上则尽是欣慰之意。
孙子拥有如此远见,看到他们所有人都未曾看到的弊端。
更看到了国之根本。
他如何不欣慰?
经过此事。
朱元璋心里的天平已经彻底倒向了朱应了。
“以后吾大明国策施行,以他为主。”
“咱也想要看看,雄英究竟要对大明施行怎样的国策,更想要看看他的眼界,他的魄力,他对大明的期望又多大。”朱元璋缓缓开口道,也是下定了决心了。
“那现在,我们去将雄英叫回来?”朱标立刻问道。
他是真的怕夜长梦多,别真的自己儿子跑路了。
“云奇。”
朱元璋大喊了一声。
“老奴在。”云奇立刻回道。
“传皇长孙觐见。”
朱元璋立刻说道。
不过。
想来刚刚朱应负气而走,朱元璋又想到了什么。
“等等。”
朱元璋又叫住了云奇。
然后提起笔。
直接在一封空白圣旨上写下了一句话,并且盖上了大印。
“将这圣旨直接交给皇长孙,无需宣读。”朱元璋将圣旨举起,沉声道。
云奇当即走上前,恭敬将圣旨接了过来:“老奴领旨。”
看着云奇离开的身影。
朱元璋有些无奈的道:“这小子小时候的脾气就倔,在民间一趟变得更倔了,如果不给他一个台阶,他估摸着是不会入宫的。”
“老了老了,竟然被咱自己孙子欺负了。”
说到了这。
朱元璋也是表现出了一种无奈。
“爹。”
“我们应该庆幸雄英回来了。”
“要不然,继续按照这供养之策施行下去,我大明真的国运不到百年了。”朱标则是十分感慨。
对此。、
朱元璋也是沉默的点了点头。
此番情况说到了明面上自然是显而易见了。
真的再过去十年,这国策带来的影响也终究是会让大明陷入危机之中,而那时候,他朱元璋或许也已经不在了,哪怕之后是朱标登基继位了,要针对此项来削,那必然会引起整个天下藩王乃至于宗室的反对,甚至于兵戈相见。
而且。
那些藩王甚至还会直接搬出他这个开国皇帝的名义来反对。
秉承开国洪武之名,此乃洪武皇帝定下的国策来反对未来的朱标。
想一想。
哪怕是真的要削,最终能削,取得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还是那句话。
宗室供养,那就是与整个宗室为敌。
他们不会就范的。
除非是朱元璋亲自施行,这个国策的制定者来取消,再有他开国太祖的威严,足可镇压。
所以朱应才会说。
很多事情在朱元璋这一朝解决会兵不血刃,到了未来则是会血流成河。
根本问题就在于这。
朱元璋的那些儿子们都怕了他,朱标虽然有长兄的威严,也足可压制他们,但如果真的动了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也照样不会就范,绝对会去争,这就是现实如此。
“是啊!”
“该庆幸。”
“咱的孙子要是不回来,咱哪怕是死了也会觉得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吧。”朱元璋也是喃喃自语着。
……
虞怀王府!
朱应端坐在了大殿的主位上,十分平静。
“王爷。”
“刚刚许多大臣都进宫了。”
“三殿大学士,六部尚书。”
“这是发生大事了啊。”刘磊站在了殿内,恭敬向着朱应禀告道。
“不用去管。”朱应平静说道。
对于这些。
朱应自然是不意外的。
就自己离开之前抛出的悬念,如若朱元璋他们不去查证,那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这一次。”
“只要老朱成功验证了,如若知道我是对的,那以后我施展国策,他们应该不会阻止了。”
“且看老朱能不能接受吧。”
“如若不能接受我主导的国策施行,那大明也真的没有必要留下了,省得我浪费十几年时间在大明。”朱应心底暗暗想到。
实则。
今日正如朱元璋所想的,完全就是朱应对他的一场试探。
能否以朱应国策为主导的试探。
这也是朱应必然要做的。
虽然如今朱元璋与朱标都已经开口,未来第三代储君的位置一定是他的,未来大明第三代皇帝的位置也是他的。
可是。
距离继位的时间还有很多年,如若真的等到了那时候才施行朱应的国策,太迟了,大明如今的隐患也真的将变得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了。
未来要见血的地方也会更多。
朱应是真的不想浪费这十几年的时间,有这些时间,朱应都可以在大明之外开创一个他真正想要的国度了。
所以。
这一次的试探也是必然。
一则稳固自身地位。
二则是为了施展国策,变革大明。
不可能改变。
“王爷。”
“精盐,蔗糖,还有玻璃如今都已经成功掌握了工艺。”
“不知道何时可以开启贩卖?”
“如果真的开售,绝对会大赚。”刘磊带着几分期待的问道。
“盐乃朝廷管控,你找死啊。”朱应没好气的骂道。
“主上都是皇长孙了,未来整个大明都是主上的,这有啥。”刘磊笑呵呵的回道。
“公是公,私是私。”
“这盐乃是朝廷赋税命脉,断然不能有失。”
“总之。”
“等这几日我就会定下来,究竟是继续在大明,还是到大明之外去。”朱应缓缓开口道,带着一种深思。
而刘磊则是完全不懂了:“主上,为何还要去大明之外?”
如今自己主上可是皇长孙,皇位的继承人,根本无需再去大明之外立国了吧?
“总之。”
“等着就行了。”
“很快就会有结果。”朱应也懒得解释什么。
等着皇宫里老朱的决断吧。
反正这一次自己表露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
也正在这时!
“王爷。”
“宫中来人了。”
“皇上身边随侍总管云奇亲自来了。”肖汉快步来到了殿内,恭敬禀告道。
“比我想的还要快上了一些。”
听到了这,朱应也笑了。
“请他进来。”朱应立刻对着肖汉道。
“不亲自去迎接吗?”肖汉不解问道。
“今天不同。”朱应道。
“是。”
肖汉也没有多问,迅速转身出去了。
不一会。
云奇在两个太监的跟随下,来到了王府大殿。
“老奴参见皇长孙。”
云奇来到后,立刻对着朱应跪地一拜。
“云总管免礼。”
朱应一抬手,随后面无表情的道:“不知此番来有何事?”
“奉皇上旨意,特来宣皇长孙入宫觐见。”云奇站起来,恭敬说道。
“此乃皇上御笔圣旨,请皇长孙一阅。”
看着朱应似乎无动于衷,云奇也不敢怠慢,立刻恭敬的将手中的圣旨呈放在了朱应的桌子上。
看到这一封圣旨。
朱应扫了一眼,缓缓将之在桌子上打开。
当看到了上面的内容后。
朱应嘴角略微一翘,露出了一抹满意的笑容。
“请云总管回宫复命。”
“臣,随后便入宫觐见。”朱应缓缓开口道。
听到这一声。
云奇心底也是松了一口气。
虽然之前祖孙三人在殿内时,云奇一直都在殿外等着,但其中的动静也是听到了一些。
他知道朱元璋已经动怒了。
更知道是朱应说了什么。
祖孙相对?
那一刻云奇真的是这样想的,原本以为会有大地震,可此番下来,似乎并无其他情况,如此也让云奇安心了不少了。
“老奴这就回宫复命了。”云奇恭敬一拜,然后便带着两个太监离开了王府大殿。
待得他离开。
朱应对着刘磊道:“去准备车驾。”
“是。”
刘磊立刻领命,快步退下。
而朱应目光落在了眼前的圣旨上,也是露出了一抹满意。
“这一局。”
“我赢了。”
“未来大明之变革国策,由我来定。”
朱应喃喃自语,心中也是带着一种难言的激动。
桌子上的圣旨。
并没有太多的话。
只有着朱元璋写下的三句。
“于大明有益之国策,准行。”
“于国运有益之国策,准奏。”
“朱元璋亲笔。”
在下便是朱元璋盖下的大印。
这三句话,便表明了这一次之后朱元璋的态度了。
只要朱应提出的国策是对的,有益大明,那就准予施行,而他也不会阻挡,还会全力推动。
这就是今日朱应在文渊阁内与朱元璋交锋的最大得。
朱应用两世为人的了解,还有自身实力为本,成功赢得了这国策施行以他为主的机会。
往后。
朱应想要施行的国策,以朱元璋下达旨意施行的情况下,将会极大的减少阻力,谁也不敢公然违逆。
相比于日后他自己来施行,足可减少太多的阻力了。
这也是为何朱应如此强烈要求的根本所在。
这就好比有朱元璋在,原本国策施行只需要一年,可如若是朱应为帝,施行国策就需要两三年,甚至是更长时间。
一个开国皇帝。
一个后继之君。
根本就在于此。
文渊阁!
“虞怀王到。”
一声高喊。
让大殿内的朱元璋与朱标都是神情一动,立刻看向了大殿外。
朱应一身王袍,快步走入了大殿内。
步入其中后。
朱应躬身一拜:“臣见过皇上,见过太子。”
这一拜。
原本在殿内的云奇立刻会意,迅速转身,快步离开了大殿,并且将殿门给关闭了。
大殿内,又只剩下了祖孙三人了。
“得了,免礼。”
看着殿内的朱应,朱元璋既气又无奈。
他小时候就被他气,如今长大了更气人了。
“看来皇上已经找出问题根本了。”
“臣所提三天时间看来还是长了。”朱应抬起头,带着几分调侃。
“得了。”
“你小子别的得了便宜还卖乖。”
“咱错了行吧?”
“不该分封藩王,不该定下这供养宗室。”
“现在你说该怎么办?”
“要是一下子就将宗室供养砍了,你的那些叔叔们弟弟们怎么办?”
“咱从微末之身到了现在,都成了皇帝了,总不能让咱以后的子孙还挨饿过苦日子吧?”朱元璋没好气的对着朱应说道。
直接就让朱应想办法来解决。
不过他也明确说了他的意思。
不能一棒子全部打死,也不能完全断了。
“皇权至上,于此时代,并没有错。”
“但以国库财力来供养皇族宗室,便是大错特错。”
“想要解决此事,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则,对皇族宗室供养不能终生,而是定下年限,年限一到,便终止供养。”
“如此可以节省钱粮,二来也可以避免养出更多跋扈无能的废物。”朱应则是直接提出了解决之法。
对此。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道:“第二个呢?”
“要说就直接都说出来,别让咱猜。”
朱元璋凝视着朱应,期待着他的第二步计划。
“财权分立。”
朱应吐出了四个字。
这,便是解决皇族宗室供养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