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421章 探访 第421章 探访
- 这次和罗恩见面的不止加利.雷迪,还有他的哥哥蒂姆.雷迪。
高速路口的那座钢铁厂就是他的产业,罗恩想一次性把产业链包圆,那就绕不开这个人。
“苏尔先生,你对钢铁厂的印象如何?”蒂姆.雷迪问。
“很成熟,只可惜现在行情不好。”
“是啊,”他感慨的点点头,“国内的生意也没以前好做了。”
“那么雷迪家族有出售它的打算吗?据我所知工厂现在是亏损的,每年损失几千万美元。”罗恩趁机问道。
“你愿意出什么价呢?当初筹建这座钢铁厂,我们花了大价钱,有这个数。”他比划手指,4亿美元。
“考虑到国际钢材市场的低迷,我只能给一半的报价。”
“这个数字可没什么诚意。”蒂姆.雷迪笑道。
“难点是它在亏本,而且看不到市场回暖的征兆。”
“雷迪钢铁厂不会卖的。”
“什么?”罗恩皱眉。
“这是家族的核心企业,没有它,就没有雷迪。不过我们可以帮你联络另外一位卖家.”
“嗯?”罗恩惊讶的看过去。
“那里的工业园区可不止这一家钢铁厂,有人不想做这么生意了,想脱手,就这么简单。”
“工厂怎么样?”
“几乎和雷迪钢铁厂同时建设,只是在技术更新上稍微落后了一点点。”
“规模也差不多?”
“是。”蒂姆.雷迪点头。
“他们想要什么价?”
“你刚刚说的数字,甚至再压一压也说不定,这得看看生意怎么谈。”
“我还想再去实地看看。”罗恩很谨慎。
“没问题。”
于是罗恩又跑了一趟高速路口的工业园区,结果那座想卖的钢铁厂就和雷迪家的隔一条老旧的马路。
不亏是同期建设的工厂,里面的布局、车间,几乎是一模一样。
罗恩甚至怀疑两家钢铁厂由同一支施工团队承建,除了名字和细微的布局,没太大差别。
就连简陋之极的员工宿舍都是一样的脏乱差,一样的偏僻。
罗恩准备和那个工厂主聊聊,顺便让专业的团队过来瞧瞧。
果阿确实是度假的好去处,这里的沙滩、水果、景色,无一不令人叫绝。
从内陆地区的钢铁厂离开后,罗恩就回到了海边。
这里不仅有殖民风格的度假村,还有倚靠在棕榈树旁的方形小木屋。
罗恩如果住腻了别墅,偶尔也会在傍晚时分带着乌尔米拉到这边吹吹凉风。
屋子是用竹子、椰子树和棕榈树叶搭成的,透过窗户你可以看到黑黝黝的大海。
屋里开着灯,点着蜡烛,只有一个房间。地板是沙子,有一张桌子、两张椅子、一张床和挂衣服的木架。
陈设很简单,也打扫的很干净,自带一种海边渔民风情。
“嗯?宝莱坞那里,你不想再进步啦?”
“印度女人到了这个年纪,就该考虑以后的事业了。要么结婚成家,要么做好忍受流言蜚语的准备,我只是想该有个孩子了”
“没问题,这种事我最擅长!”罗恩大包大揽。
他把她背一翻就准备继续打针,乌尔米拉连忙求饶,真的装不下了。
啧,果阿这种地方,尤其是在沙滩上看多了外国妞穿的比基尼后,你就会有点上头。
他能怎么办?他只是个合格的印度人罢了。
又出诊了一次,罗恩才光着上身躺在屋外的吊床上,乌尔米拉则絮絮叨叨的说着果阿这里糟糕的基础设施。
别看度假村光鲜亮丽,但只要出了这里,外面和印度大多数地方也没差。
乌尔米拉最讨厌果阿的马桶,那只是个蹲式的钥匙状孔,孔下方是平滑的陡坡,排泄物会顺着陡坡滑落到窄巷里。
毛茸茸的黑色野生果阿猪在小巷里四处晃荡,吃这些排泄物。
你只要去外面看看,就会发现一群黑猪在巷子里到处乱窜。
如此处理排泄物,且不说干不干净的问题,只看到它们大快朵颐的样子,就会让你想弃荤从素。
难怪印度教徒和牧民都认为猪是污秽之物,原来是他们见多了这种场景。
罗恩在沙滩上打电话,他身在果阿,生意上的事却无法推脱,需要时时关注。
夜色将晚,沙滩上的游人渐渐稀疏。几近满月的月亮像钉在天空胸膛上的一枚奖章。
月光随着每道奔流的海浪滚滚涌至岸边,就好像是月光在推动海浪,又像是月亮撒下银辉的大网,捞起整座海岸,透过海浪一波一波拖到岸上。
说了几句,罗恩朝乌尔米拉招招手。
“回去了!”
“孟买?”
“快了,这笔生意马上就成,结束我们就回孟买。”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为了了解那座有意出售的钢铁厂的情况,不仅有审计团队过来,就连太阳卫视都有记者准备偷偷摸摸混进工人群体中。
罗恩担心这些工人和工厂主家族牵扯的太深,到时候接手工厂,反而会成为尾大不掉的群体。
最开始记者还以为工厂会拒绝他的要求,因为工厂主们对于来自外界的审视目光有强烈的抵触。
结果那个经理很好说话,他给了记者完全的自由去采访工厂的工人。
他说自己不是厂主,他也是一名雇员,仅仅是工资高一些罢了。
并且,他也坦率承认自己没有能力改善工人们的工作和居住条件,工厂主并不允许他那样做。然而他非常了解工人生活的疾苦。
起初,太阳卫视的记者非常感谢经理给他那么多的自由,让他去采访工人们。
但是,当他到工人们的住所想要融入他们之中时,他就不这么想了。
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告他一些细节的东西,记者非常理解工人们为什么提防他。
尽管他告诉他们,他已经得到了总经理的许可。可工人们依然对记者的出现抱有怀疑,他们怕他是政府特派的劳动视察员,是来视察他们居住条件的。
这不是好事,政府的视察员一旦认定这里的条件不合格,那就有可能勒令关掉工厂。
如果这样,那他们就会丢掉工作,一无所有。
因此,他们决定以外来务工人员的方式拒绝与记者做任何可能让他们丢掉饭碗的讨论。
工人中有些人是十几岁的少年,这明显违反了禁止雇用童工的法律。
他们是最想要避开记者的人,尽管他已经微服私访,换了身略显破旧的衣服。
当记者问他们问题的时候,他们或者不断重复一些单音节单词,或者微笑着走开。
但是,导致他们拒绝与记者接触的原因除了他们的谨慎之外,还有其他缘由。
同他们比起来,太阳卫视的人虽然外表寻常,但养尊处优,看起来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
他们每天也会碰到一些和这类似的人物,比如说工厂里的工程师或者会计,但是工厂里的等级划分制度非常森严,那些管理者们永远不可能越界到他们居住的地方来。
这里是他们的地盘,在他们的阶级之外,唯一会到这里来的就是那些包工头们。
那些包工头们就是连接体面的、追求物质享受的中产阶级管理者与他们这群绝望的、凄惨的工人的纽带。
工人们一直在回避记者,于是他就坐到了一个空闲的吊床上,看他们在午后的余晖中踱步。
他们大都赤裸着胸膛,身上裹着退色的条纹毛巾或者穿着肮脏的内裤。
这些工人看起来衣衫褴褛,他们的身体好像已经被艰苦的工作榨干了一样,身上没有一点儿多余的肌肉。
有些人拿着装满水的罐子去住处后面如厕,有些人正在生炉子做晚饭。
他们准备食物一点儿都没有家的感觉,更别提让人产生愉悦感了。
他们机械地把蔬菜切碎,嘴里叼着香烟或者自制的烟卷儿,并朝排水沟里撒尿。
尽管宿舍里闷热无比又没有风扇,他们还是把门关上了。
有些房间里有电视机,所以当某扇门偶尔打开一下的时候,会有一点儿光亮和声音传过来。
透过这缝隙,你可以看到一群工人围坐在一台电视机前,看宝莱坞电影。
你可能会认为这个地方看起来虽然艰苦,可还算是一种有节奏的稳定生活,但是很快你会发现这种稳定中的不确定性。
当记者坐在那个空闲的吊床上时,有五个来自奥里萨的工人刚刚抵达这座工厂。他们早上在果阿刚下火车便乘坐一辆公共汽车来到了库瑟尔村。
这几个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身体才刚刚发育。他们手里拿着粗呢袋子,如果不是他们成熟而谨慎的面孔,他们看起来就像逃课的学生。
当记者走近他们并向他们提问时,他们只是不安地告诉了他自己来自哪里,并没有说自己叫什么。
他们曾经在这座工厂工作过,但是这次,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会被分配什么样的工作。
之后,这5名少年便朝着一间空闲的房间走去。工人中的大多数人来自奥里萨邦或者比哈尔,尽管也有人来自西孟加拉、北方邦、中泱邦以及阿萨姆邦。
工人们的住处都是按照种族进行划分的,而记者恰好坐在了比哈尔人和奥里萨人的分界线上。
他附近一名叫拉宾德的工人刚刚把晚饭做好,工人们很早就开始做晚饭,大约四五点钟的样子,这样上夜班的人就能吃完晚饭再去上班。
记者尝试与他交谈,拉宾德来自奥里萨,他身材矮小、体型教实,留着八字胡。
当他回答问题时,目光看起来非常狡诈。以前,他曾经是村里的裁缝,他说等自己攒够钱就会回去重操旧业。
通过这个窗口,记者才了解到这座工厂的工人,几乎没有本地人,大多是外来人口。
这很好,不用担心工人全家被工厂主钳制,也就不用担心他们会闹出幺蛾子。
嗯,这笔生意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