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一百九十四章 治国为乐的公子

第一百九十四章 治国为乐的公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每每看公子的书,张苍总要反复琢磨,费神且苦恼。

    公子的很多理念,他张苍没见前人施行过,再者说当年皇帝一统天下之后,要挑选治国理念,也都是从以前列国的种种变法选一种可用的。

    最后,列国的变法,皇帝都看不上,才有了丞相李斯的车同轨,书同文。

    张苍越看这卷赋税书,越觉得不靠谱。

    既然是要臣子治国,皇帝许诺其俸禄,怎么还……

    张苍蹙眉反复看着,确认了这卷书上的每个字都是公子所写的。

    他张苍很想问,这……公子这都是跟谁学来的?

    一时想不明白,张苍就搁下了书,刚吃饱就有了睡意,便不再看书,躺着躺着就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张苍是被噩梦惊醒的,他梦到天下大乱了。

    程邈带着饼与酒不知何时已在了家中。

    张苍道:“我做了一个梦,这天下大乱了。”

    程邈一本正经地颔首道:“这天下确实要大乱了。”

    张苍反问道:“当真?”

    “嗯,今年潼关大试之后,有很多人觉得公子扶苏行事不够公允。”

    “什么?”

    程邈将酒水放在桌上,接着道:“可拥护公子扶苏的人何其之多,外面有人争论,有人争斗。”

    “唉……”言至此处,程邈又长叹一声,道:“当年商君为了分耕地禁私斗,杀了多少人,现在可好如今秦虽一统天下,恐怕又要私斗成风了。”

    张苍提了提神,“若只是私斗,不起兵都不是大事。”

    程邈坐下来,先自顾自喝了一口酒水,道:“起兵?谈何容易,这天下谁敢起兵。”

    张苍接着道:“今年为了防备北方,有人几次提过说是征发军役太过繁重。”

    对此,程邈摇头道:“公子常说如今的大秦还很薄弱,国家其实并不强大,当年列国大战几乎都快把中原的人口打空了,不征军役北方的边疆就会空虚,匈奴人如今还聚在漠北,若不是蒙恬大将军守在贺兰山下,冒顿的匈奴人恐怕真的又要南下了。”

    再饮下一口酒水,程邈道:“与西域人或者月氏人讲兼爱,讲论语与孔子,西域人与月氏人或许会懂,但北方的匈奴人而言,与他们讲兼爱无用。”

    “男儿生来就是为了保护家园的,公子曾言若还有人拒绝军役则杀之,大秦的不是当年的燕赵魏韩,如今大秦重定户籍,就是为了让天下人傅籍男子都参军役,交赋税。”

    其实这没什么难的,就连王翦的孙子,丞相儿子,他们年满十七也都傅籍入军了,就连支教的夫子都要入军两年。

    程邈道:“都是一些还未议定的事,公子向来贤明,以治理天下为乐,我等尽心辅佐便是。”

    “嗯,这天下间愿意泯灭自己的人性的人,太少了。”

    此言,让程邈颇为赞同。

    张苍松了一口气,与他一碰酒碗。

    两人都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寻找快乐的事,这样的人真的没有人性。

    而一个以治理国家为乐的公子扶苏,如何不令人感慨?

    两人达成共识,往碗中倒满了酒水,再一次一碰酒碗,抬头喝尽酒水。

    入秋的之后的皇帝还是勤理国事,这与以前没什么区别,有时就算是出去游猎,也会过问国事。

    有些国事虽说公子扶苏在办,但皇帝依旧会过问。

    章台宫内,皇帝正在翻看着各地的文书。

    而章台宫大殿的一侧,公子扶苏则坐在一旁,在文书上写着批复。

    公子自二十三岁任职少府令,至今已有四年了。

    今年的公子已二十有七。

    在宫里的旧人们眼中,公子扶苏似乎还是少年时的样子。

    看着还是当年的少年模样,可公子扶苏却已开始治理国家,正在主持国家建设了。

    章邯曾让人送来一幅地图,那时的地图就铺在章台宫的地上。

    那时的皇帝就双脚踩在那张地图上,目光盯着地图上的一切。

    当时也有不少在章台宫的宫人们见到了那张地图,见到了河西走廊的样子。

    章邯将军画出来的河西走廊,就像是一把从关中刺出去的剑,刺在了咽喉之处,让剑锋所过之处的敌人们胆寒。

    这就是人们第一次看到河西走廊的时的感受。

    不得不说公子扶苏身为少府令很称职,也十分有眼光,一眼就看中河西走廊的要害所在。

    如今章邯在河西走廊屯兵,蒙恬在北方养马。

    这两人都是极其谨慎的将军,这两位将军除非不出手,一旦他们出手,就会带来数不清的牲畜与人口,以及杀光数不清的敌人。

    扶苏写完最后一卷,坐在案边,道:“父皇,章邯已派人数次前往马鬃山查探。”

    嬴政颔首示意这个儿子接着说。

    “章邯将军觉得此时不该兵出马鬃山。”

    嬴政颔首道:“王贲也如此认为。”

    要论打仗,扶苏是真的不会,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办,这是秦律一直提倡的。

    蒙恬戍守长城多年,明白匈奴人的脾性。

    如今蒙恬就在贺兰山下放马,这位将军望着漠北的匈奴人,正在等待时机。

    章邯将军虽说以前有过一次兵进马鬃山,但也是在知道了冒顿的动向后,才动兵西进。

    当冒顿北撤之后,章邯又撤回了武威县。

    在章邯将军的论述中,一旦兵马继续西进,战线就会拉长,补给就会跟不上。

    若在西进的同时,冒顿的骑兵来一场闪击武威县,那时的秦军可真是两头乱了。

    因此,章邯没有冒进,并且做出了冒顿不出,他就不动的架势。

    其实这样也好,如此一来蒙恬将军与章邯将军就可以坐看着,今年的寒冬,多冻死一些匈奴人。

    届时,蒙恬也会将消息送来,田安每每听到这种消息,就会高兴地煮茶叶蛋吃。

    冒顿所面对的环境比秦军糟糕的多,如今的寒冬一年比一年久,关中倒能支撑,可对漠北来说,却显得更严酷。

    身为太府令,扶苏只负责徭役与治水,或者建设长城与新的城关。

    以及各郡县的城墙,哪里需要修缮,就需要少府令批复。

    大抵,少府令负责建设与徭役,还有赋税。

    扶苏将刚写好的文书递给父皇。

    扶苏自认没什么本领能够指挥蒙恬与章邯,其实父皇也不会过多指挥。

    毕竟,父皇当年也是信任王翦的,蒙恬手中也不过是几十万边军而已。

    嬴政拿着手中的文书安静看着。

    外面的雨水还在下着,章台宫实在是太大了,听不到外面的雨声,倒是站在烛台边能够感受到暖意。

    嬴政看罢手中的文书,道:“你明年还打算征五万军役。”

    扶苏道:“各郡县递交的户籍中,确实有五万傅籍人。”

    嬴政继续看着文书,看到了其中四万军役北方,一万军役去西北。

    “如今迁来关中的人口有多少了。”

    “今年迁来一千六百户,有八千人入籍,其实还有三万余人往来函谷关,并没有在关中落户。”

    嬴政看着这个儿子极其细致的工作禀报,没再言语。

    扶苏又道:“父皇,儿臣就先告退了。”

    嬴政搁下文书,再一次颔首。

    等扶苏离开章台宫,嬴政反复看着这道文书,又拿出了渭南郡的两道文书。

    张苍也好,司马欣也罢,这些在扶苏手下的郡吏书写文章都十分详细,详细到往来各县的人口有多少,他们将这些人口称为会流动的人口。

    统计是一件很累的事,可扶苏身为少府令最擅长的便是统计,这孩子擅长将人口与田亩,赋税写成一个个被统计出来的数字。

    来年的人们又要面对兵役了,也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为了躲避兵役被杀或被抓。

    如果这个时候李斯在这里,也一定会支持扶苏的。

    扶苏离开章台宫已有半刻时辰了,嬴政搁下了手中的书,起身走到章台宫的大殿内。

    目光看着秋雨从阴沉的天空中飘下,这个关中的景色总是这样,看了快有四十年。

    站在边上的内侍禀报道:“公子让人将造浑天仪的图送去了琅琊,一路有兵马护送,此物尤其重要,命琅琊县令烧铸铜器,于来年夏季前建成。”

    嬴政道:“朕听他说过,要在琅琊台建设一个巨大的浑天仪,以观天象。”

    就连宫里的内侍都察觉到了,公子扶苏近来对天象尤为在意。

    但要说在意,其实也没在意多少,只是每天处置国事之余,看一看浑天仪。

    令人更不解的是,曾经公子说过浑天仪是用来算太阳或者是星辰的位置的。

    可如今是阴雨天,这漫长的秋雨时节别说看太阳了,到了夜里连星星也没有,这要如何看星象?

    咸阳宫内,扶苏多数时候只是从章台宫离开,再从眼前的浑天仪走过。

    以前的秦国有一位太史令,如今的秦太史府放一个青铜窥镜,就是这位太史令献给秦王的,说是能够通过此镜看到天上的仙人。

    而如今那个窥镜就放在浑天仪下方,并不能通过它看见天上的仙人。

    始皇帝当然也知道,这不过是传闻而已。

    这世上哪有这么多神奇的东西,身为大秦公子,扶苏更希望这天下唯物的人,能多一些。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