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34章 吏部传说之其一 第334章 吏部传说之其一
- 苏泽将写好的奏疏递给罗万化,然后看起了系统的结算报告:
【《奏为请定京官房产报备之法以肃吏治事》通过,大明有了京师房产报备制度,整顿了大明官场风气。】
【因为这项制度,六科都察院弹劾了大量的贪官,成为制度化防腐的滥觞。】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官场又进化出更多贪腐手段,这项制度也逐渐沦为虚设。】
【国祚+2。】
【威望+100。】
【剩余威望:1010】
果然,任何制度都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对付贪官,他们的进化速度也是超过制度改革速度的。
不过能有这么一个制度,让这些贪官不敢大肆购买房产,对于京师的官场风气也是不小的进步了。
而且有了这个登记,工部日后给贫困官员安排廉租房的时候,也就有了依据。
罗万化看着苏泽的新奏疏,眼睛里放出光来。
简单的说,这份奏疏是要给京师官员涨薪水。
但是苏泽的办法不是简单的给官员发俸禄,而是给在京无房的官员,提供一份租房补贴。
这又和《奏为请定京官房产报备之法以肃吏治事》的制度扣上了!
罗万化不由的感慨,果然苏泽办事都是走一步谋划十步,原来官员报备房产,还有这样的作用!
这一次苏泽的奏疏,开头却不是引用圣人之言,或者讲述什么大道理,而是写了一段普通贫困官员在京师的遭遇:
“窃闻京师居,大不易。今观新进之士,释褐登朝,本怀报国之志;然初入宦途,俸薄禄微,偏逢京师昂租。”
“臣每见五品以下微员,既无祖产可依,,往往赁陋巷败屋而栖身,鬻简牍敝衣以偿值。”
“甚或僦居远郊,星夜趋衙,霜露侵衣而不敢辞;薪俸所入,泰半输于业主,菽水之奉尚不能足,焉得葆清廉之节?”
罗万化看完,也觉得深有同感,他家境还算不错,但是同年中有不少家境贫寒的,他们的生活确实如此,在京师过得十分窘迫。
“臣请奏:凡京师无自产、官秩居五品之下、且未入新式土楼者,乞按月给发租房津贴。”
“所费虽由公帑,然涓滴皆化养廉之资:使寒畯免鹑衣露肘之羞,下僚无庑下寄人而叹。既可全其体面,自当砺其操守。”
罗万化看完叫好。
上次京营事件后,其实吏部也争取到了一部分预算,用来改善官员待遇。
但是要怎么改,吏部上下争论不休,至今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方案。
原因也很简单,这钱要怎么给?
如果是普遍给官员涨薪水,这显然是不符合儒家道德要求的,你官员带头涨薪水,史书上怎么说?
然后预算也总共就这么点,如果给官员普遍涨薪,其实分润到每个官员头上也没有多少。
这个方案是首先被否决的,属于背了骂名又没用。
也有提出,要给基层官员涨薪水。
那到底几品算是基层呢?
京畿的县令可都是肥缺,可要比京师五品的冷衙门堂官风光多了,难道给他们涨薪,不给五品堂官涨吗?
也有说给初入官场的涨,那些官场老人就不愿意了,为什么自己刚刚入官场的时候没有这种好事?
也有说给一定年纪的官员涨,更是有官员反对,那些年纪大的快要致仕了,一辈子也捞够了,他们本来就不缺钱,明明是年轻官员用钱的地方最多。
然后就是高拱升任首辅,卸任吏部尚书,杨思忠到任吏部,这件事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苏泽这个方案就巧妙多了。
给五品以下,京师无房的官员发放租房补贴。
罗万化越想越妙!
五品以下,又在京师无产,这大部分都是贫寒的官员,朝廷给他们发一笔钱补贴房租,这也是官员百姓都挑不出问题的仁政。
这笔钱也不是一直发的,等到这些官员升到五品,或者调出京师就停发,等到那个时候,也不再需要这笔补贴了。
再加上房产报备的制度,官员也要担心虚报无房被御史弹劾的问题。
罗万化说道:
“子霖兄这份奏疏,可是解了吏部之忧啊!”
苏泽说道:
“我也准备和大冢宰商议一下,最好能和吏部联署,这样通过的把握更大一些。”
“正该如此!”
——
吏部。
稽勋清吏司中,员外郎段晖正在对着桌案苦思冥想。
吏部四个清吏司,职权最大的是文选清吏司,掌管官吏品级的升迁、调任。
其次是考功清吏司,负责官吏政绩考核、掌管官吏的升职降职和罢官。
再次是验封清吏司,职责是封爵、子孙承继先祖的官位爵号、嘉奖死者并且赠予官爵给死者。
最后就是这个稽勋清吏司了,负责管理官吏们的功勋等级、名册、丧事、赡养。
和前面的三司相比,稽勋清吏司在吏部就是一个负责档案管理,各类杂务的部门。
但是这么一个倒霉部门,最近又接了一个倒霉差事。
这次京营多出来的预算,要用来改善官员待遇,如何制定这个涨薪计划,就落在了稽勋清吏司头上。
稽勋清吏司郎中又扔给了段晖这个员外郎。
段晖拿出了几个方案,连吏部内部都没能达成一致,为了这件事他天天苦思冥想。
段晖越想越气。
段晖和申时行也算是同年,虽然没能和申时行一样成为翰林,但是他科举名次靠前,也得以在京师留任。
当年他被张居正安排入吏部的时候,心中还充满了对师相的感激。
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张居正门生的身份,又或者是自己官员不畅,在吏部转来转去,最后在稽勋清吏司做了一个员外郎。
段晖心中对张居正也充满怨气,自己是被张居正当做刀,安排进了吏部,当时的吏部尚书高拱能对自己有好脸色吗?
又眼看着同年一步步飞升,申时行更是直接就任了和文选郎差不多的兵部武选郎,段晖心中的怨气就更大了。
员外郎说起来和郎中只差一级,但凡在官场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同样的级别职位亦有天差地别,段晖这个稽勋清吏司员外郎,和申时行这个兵部武选司郎中,差的可不是一级,而是一条天堑。
好不容易熬走了高拱,新尚书上任,又被安排了这个倒霉差事。
段晖的怨气几乎要溢出来了。
但是让他离开京师,到地方上任职,他又不愿意。
京师繁华,又怎么是地方上能比的?
而且那么多同年,还在知县的位置上迁转,上次有一个同年来京述职宴请自己,所求不过是从偏远的县调任到富庶地区当知县。
自己好歹也是从五品的吏部员外郎,那些地方官员见到自己走出吏部,也要尊称一声天官大老爷。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吏员来通报,说是文选司郎中张四维要见自己。
张四维是文选郎,在吏部权势是仅次于尚书、侍郎下的第三人,段晖不敢怠慢,连忙来到了张四维的公房。
进入公房,段晖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张四维介绍道:
“子霖啊,这是我吏部稽勋清吏司员外郎段晖段子昭。段员外,这位是詹事府的苏翰林。”
苏泽苏子霖!
听到苏泽的名字,段晖连忙见礼,苏泽也客气的回礼。
紧接着张四维说道:
“苏子霖来吏部,是来求见大冢宰的,但是大冢宰如今不在部里,苏子霖要谈的是京营预算的事情。”
“京营预算是段员外在负责,所以我就自作主张,请段员外过来参详一下。”
“苏翰林事务繁忙,等大冢宰回来后,就由我们直接交给大冢宰,不劳苏翰林多跑一趟。”
苏泽连忙向张四维道谢。
只能说不愧是能稳坐文选郎,在原时空又能入阁的人物。
段晖接过了苏泽的奏疏,脸色微变,然后挤出一个笑容,连忙说道:
“不愧是苏翰林,此法甚好!”
两人又商议了一会儿,段晖这才说道:
“请苏翰林将奏疏放在下官这里,等到大冢宰回来后,下官直接向他禀告。”
苏泽听完点头,就这样离开了吏部。
等回到自己的公房,段晖的脸几乎要气到扭曲。
苏泽比自己还晚一科,如今单论官位都已经在自己之上了!
而且每月二疏,无事不允,论起权势来,甚至还在张四维这选郎之上!
如果是以前,段晖也只是远远看着苏泽上疏,除了羡慕他得到皇帝和阁部重臣的信任外,也只能说他走了狗屎运,拜了高拱做老师。
可当看到苏泽和自己办同一件事的时候,段晖才发现对方的能力。
自己觉得棘手的难题,苏泽奏疏中三言两语就讲清楚了。
而且段晖确信,只要吏部联署,这份奏疏很快就能通过。
嫉妒如同毒蛇一样冒出来,段晖看向苏泽的奏疏,心中想到了毒计。
——
苏泽从吏部回来,这件事他有九成九的把握,但是今天那个段员外郎总让苏泽觉得有些不舒服。
想到最近也没有急着上疏的事情,苏泽还是将奏疏副本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奏为请恩恤寒微京官以安职守事》留在吏部,吏部尚书杨思忠受到稽勋清吏司员外郎段晖的谗言,没有和你联署上书。
你多次催要后,只能单独上疏。
这时候吏部拿出一套和你有些类似的方案,一同递交到内阁。
首辅高拱为了支持新任吏部尚书杨思忠的工作,更支持他的奏疏。
皇帝通过了吏部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010。】
【若要通过你的奏疏,需要支付5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好家伙!
这段晖果然不是好人,竟然截胡了自己的奏疏!?
只要50威望点?
也对啊,系统都说了,吏部提出的是差不多的奏疏,皇帝和内阁都没意见。
也就是说,如果自己不找吏部商议,自己单独上疏也就通过了。
这50点,就是让杨思忠不要信段晖谗言的?
一想到自己竟然要因为这50威望点,破了每月二疏的金身,苏泽果断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960点,已经在现实中完成上书,请等待奏疏生效。】
接下来就看系统的表演了!——
吏部。
吏部尚书的公房内,段晖正在小心翼翼的说道:
“大冢宰,属下前几天也草拟了一份和苏翰林差不多的奏疏,只是没想到竟然和苏翰林想到一起去了。”
杨思忠未置可否,段晖继续说道:
“但是属下并非要和苏翰林争功,还是有一言要说。”
“说吧。”
段晖立刻说道:
“给贫寒官员补助,这本来是吏部的事务,是陛下和阁老们所托,交给吏部来办的。”
“如果吏部和苏翰林联署,外朝定然又要说是苏翰林之功,岂不是要说我吏部无能。”
“下官绝非有私心,下官这份奏议可以用吏部部议的名义递上去,下官可以不署名。”
听到这里,杨思忠也皱眉。
确实,这补贴官员是自己到任吏部尚书的第一件事,如果这件事还要苏泽帮忙才能干好,确实有损吏部的威信。
加上段晖的演技确实不错,杨思忠也被他唬骗过去,于是说道:
“将苏子霖的奏疏先放在这里,容本官再想一想。”
段晖放下苏泽的奏疏,喜滋滋的退出了杨思忠的公房。
办成了这件事,段晖心情大好,紧接着又有有人邀请他喝酒。
段晖前几日为了憋出官员补贴计划,已经推了好几次宴席了,这次是几个密友的小规模聚会,他再也忍不住,直接应了下来。
喝酒的地点就定在京师新晋出名的酒楼得月楼,段晖下衙后换上文士长袍立刻赴宴。
酒过三巡,酒桌上自然要吹牛。
段晖看着在场的密友,借着酒气说道:
“世人都说苏子霖才智通天,在我看来也不过如此!”
“还有那位大冢宰,都说他在通政司的时候政令通达,那还不是通政司庙小?到了吏部还不是要依仗吾等才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