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科幻小说 -> 维校的三好学生-> 第221章 江山妖娆 第221章 江山妖娆
- 武家内宅,“一二一,一二一,立定!”
一群十二岁到十八岁之间的小子们,身着铠甲,拿着兵器正在列队行进。
武家那自家的老人们,正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子弟们。然而这些家老们的目光瞄到了面色不虞的宣冲后,也不敢有高声赞叹。
宣冲心中感慨:自己当小老百姓时,看着领导那“谁都欠了他几百万”的脸色,是十分不爽;但是自己现在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在这一大队贵胄完成训练后,宣冲对一旁从北方召回而来的苏明问道:“怎么看?”
苏明中规中矩道:“这些孩子们,有大军之态。”
苏明是宣冲南征前,那次雍州之战带着三个战夔支援的将领,宣冲南征完毕后,他在北边熬了三四年,也能独当一面了。
宣冲看了这个下属一眼,露出了眼下这个场合唯一的一次微笑,回应道:“哦,也罢,这个场合,你可不敢说实话。”
苏明懵逼,不清楚现在要说啥实话?然而没等他继续表忠心,宣冲直接起身了,径直来到孩子的队伍中央。
苏明看着宣冲大步流星走向那个领头孩子(武炉),直接站在他面前,对着所有这些小子们说道:“所有人,听口令跟着我走。”
在宣冲命令下,武炉领着头跟着宣冲来到户外,紧接着立定,大家等待下一部分命令,但是——一盏茶后没有命令,两盏茶后还是没有命令。
一些孩子开始摇晃身体,却被宣冲看到,挥了挥手,当即亲兵过去剥下铠甲,拉到一旁阴凉的地方,呆着去。当然,一旁屋子内已经摆上了桌椅,笔墨纸砚准备好,等他们缓过神来,就得抄写兵法总纲一百遍,这得要花费好几天,所以伙房也准备好了。
至于那些铠甲,则是被剥离,丢在了校场上。
太阳从东边缓缓上升,日光照射下铠甲灼热异常,
一旁的武家女眷中有人看不下去,但不好说,于是乎求家老来劝一劝宣冲。
家老已经看出来,宣冲对这次“少年军”演习并不是那么欢喜,硬着头皮前来。
家老:“源常啊,日头太大了,要不我们喝点凉茶?”
同样站在日头下的宣冲看着这位家老,用尊敬但不客气的语调说道:“叔,这日头再烈,比得过战场上的枪林箭雨?”
家老:“这些娃娃们还是在练习刀枪,不是在战场上。”
宣冲音调升高,让所有人听到:“这就不对!不是在战场,没有下一刻就迎接枪林弹雨的准备,为什么要穿铠甲!凭什么穿铠甲!有什么资格用甲?!”
宣冲仿佛背后有眼睛一样,看到武炉脚尖一动想要换个姿势,立刻踹了他一脚:“给我站老实一点,其他人可以退,你领队给我站到最后。”
其他娃娃晃一次后,就被拖到了一边;至于武炉,作为这次被捧出来的孩子头头,宣冲的亲儿子,未来有竞争兵主资格的人,宣冲很不客气的踹屁股。
童子军的军团操练,本来是宣冲既定计划的一次军训;宣冲把武炉喊过来军训,不指望他上战场,是让他知道军队在各个环节的消耗,方便他以后知晓如何为军事准备物资。
但是渐渐这味道不对劲了。武家宗室,以及那些老牌勋贵们之前拥立“浱王”没有成功。于是乎呢,顺着宣冲的脉络,准备拥护武炉这个世子。所以这么热心地打造幼军,是要塞入自家孩子,准备提前占据下一代兵主身边的位置。
宣冲无奈:权力世袭制,这是任何一个权力集团都祛除不了的病根。就特么和前世首善之地占到位置的人,为了确保孩子阶层不滑落,就降分数线,创造特招班。其实这并没有什么。能力弱一点,其实也是能胜任,但关键是心态。
宣冲:二代们不清楚自己是在被“捧”,真的以为自己“素质教育”能和其他地区的寒门子弟对等了。那么问题就大了。
武炉现在被宣冲踹的非常委屈。他刚从灵江四郡回来,就莫名其妙地被安排了军训,然后身边出现了一群“朋友”,但紧接着就被老爹踹了。
在周围人都倒下一片后,宣冲对武炉说道:“军中这种情况是讲究“德”;如果你是一个小卒子,那你这次任务的很轻松。但是我不晓得,突然有这么多人捧着你,而你也顺着他们,没有拒绝就来到高位,那我就得看你的德是否配位?你现在得站得最直,走得最正,思考最严密。”
而后宣冲对凑过来的家老,悠然说道:“在大军中,站着就是德;哪怕是敌众我寡,也得站着给对面看,给自己人看。若是稍有一点风吹雨打,就退缩,就和草莓一样疲软,那么就会溃不成军啊。”
家老张了张嘴,无话可说。作为世袭的将门,当然有契合兵家的祖宗家法。当宣冲搬出“家法”后,他这“老资格”就说不上话了。
最终所有孩子,挨个脱了铠甲,只剩下了武炉。
他想要撤,却依旧被宣冲盯着,就这么从天刚亮到了下午,直到他眼前一黑倒下来了。迷迷糊糊中,感觉到自己被扛起来,然后铠甲被脱掉,被凉水毛巾轻轻地擦拭身体。
…优待者得知道自己被优待,才不够,德来凑…
宣冲在熬鹰一样,熬完了自己儿子后,并没有解散童军,而是颁布了一系列学校规章制度。并且约定一年一考核,每年考核必定有三成淘汰。
如此一来,宣冲客观上承认了幼军的存在;对于武家内重臣集团对于“浱国”权力分配诉求,给予了回应。但同时瓦解了家族内几方进一步的串联。
宣冲的发言让所有武家人头上抹了一把汗,某种程度上,他们投资武家下一任接班人的动作得到了武源常的默许。
但不代表宣冲就不拿捏他们——要考核、要刷人。
嗯,这就不是拉帮结派能够搞定的了。接下来得催自己的儿子们好好上进。既然要拼娃娃,那么每一个家长都将是对手,别家孩子考好了,就得嫉妒。
苏明这位旁观者,则是看到“铠甲”已经被没收;这些铠甲被迅速秘密送到了驿站装箱,且邮寄编号是雍州北方的州府仓库。嗯,这是他这几年从后方接收装备的仓库。他拿条子在那儿走了几十回了。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给苏明,苏明也是惊了一身冷汗,确定“邮号”是保密的后,才离开!因为这盔甲都是从重臣派系那剥离下来的。
关于武家童子成军,以及武家宗室们想要借此谋取权力,苏明并没有考虑这么多,因为宣冲这个强势的领导还在,他用不着考虑这个层次的问题。
而他真正的感受,在还没说出来之前,就被宣冲了解得通透。
武家人用家资给自己孩儿们打造这一批上好的铠甲,让自家儿郎们走仪仗队,表现得无所谓。就如同,富豪们耗费十亿元打造子女婚礼的时候,是不在乎穷逼们仇富心态。
而雍州前线仓库里,铠甲是不全的;铠甲是军械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军中往往只有最精锐的老卒才有资格披挂全套铠甲,这是刀山火海中滚过来的资格象征;而这群少爷穿这么一套特制铠甲,苏明虽然觉得“合理”但是有点不爽,而这些不爽又会在宣冲权威压制下,被深藏起来。
宣冲却对下属所有情绪很敏感,当发现苏明并不欣赏童军的训练时,就明白这里有不符合他价值观的东西。
宣冲的认知中:宗室现在抱团谋权,应该会导致苏明这样的外系军官感觉到不安,所以才将苏明拉到这里,亲自看一看自己如何解决内部宗室问题。
然而宣冲是“先天下之忧而忧”。苏明完全没有对宗室和那些岭南重臣们结党感觉到不忿,仅仅是为了这么些好铠甲没有用在战场上,感觉到可惜。
宣冲确定这一点,立即对家老们进行严令:铠甲上不能逾制,哪怕是内宅也不行;以后各地贵胄的子弟,除了祭祀等重要场合可以穿甲,平时训练只配着木甲,如果嫌分量不足,挂沙袋。
苏明看不懂宣冲的操作,但是却感觉到苍天明朗,尤其是宣冲暗中和他叙述了:未来会发战争债券,集资凑的铠甲会优先配给到前线。
苏明心上感动:自己所遇到的是明主。
而在成功安抚苏明这位外系将领后,宣冲则是深呼一口气!现在自己内部矛盾是很大的。
总结:吃饱了饭,大家都想要名分。现在宣冲麾下物资粮草人口都不缺,但是中高层大部分却都想要一个高“位分”。
这就好比宣冲前世十几岁那一段时间,那么多教授,商人在国内好好的,偏偏想要移民到米国。因为那时候顶着灯塔绿卡回国后,貌似是能够被归纳成“华侨”这一类位份高过平民百姓的阶层。
位份低的势力中,其自诩中上层的势力,会将财富不断转移到他们觉得“位份高”的势力中。
前世“不争霸”到最后玩不下去的原因也就是如此,你不争霸,内部财富人才就全部流失到旧霸主那儿。
由于你对“旧霸主”过于慎重,导致民间治理体系对涉及旧霸主的人都给予“超国民”的重视。就无形创造了一个值得砸钱的“高位份”阶层。
只有对旧霸主亮剑了,用实力证明他“旧霸主没有资格用上级的态度对待自己”,并且适当展示力量让旧霸主摇摇欲坠,这才能止住人才和财富外逃。
…宣冲:王业不偏安!…
统正历4年7月,宣冲悄无声息地来到雍州,穿着粗布衣服在田野中行走,身后跟随着自己麾下当地高级民政官。
宣冲选的地方当然是有问题的地方,于是乎他蹲在地上看着农田中土块,自顾自的用手刨了刨土,身后的当地官僚不住阻止:“大人?我来来做就是了。”
宣冲没有理睬这个客套,直接挖到了地下三寸,看着没有深耕的土壤,冷笑了一声。这位官僚辩解道:“主公,役农们需要每月大操,人手不够啊。薯粮容易活,不必刨坑一尺。”
宣冲看着这位保民官,叹了一口气:“这些事宜,有在文书上留痕吗?”
保民官抬头,目光朝着上官瞄了一眼,但最终咬了咬牙确定,“上报了人手不足,但是得到的批复是让我等自行解决。官署中档案柜中留有备份。”(显然,他没有在公文中上报改种薯粮)
宣冲挥手让安全局的人等一会,随后冰冷教训:“对下治理,是要讲究“因地制宜”,但是所有“与文件不同的应变操作”,都要上报。这是国法,按照律法怎么判?”
一旁的提刑:“怠慢农桑者,革除官职,鞭挞五十,流放南疆。”——这还是提刑听到宣冲前面“情有可原”,所以给了轻判。
保民官脸色煞白,连忙道:“我上报了,没有批示。”
宣冲再一次问道:“留痕了吗?”
保民官连忙点头。宣冲:“所有人别动。”
宣冲意识到,这位保民官,改种薯粮,其实是和上官私下通信,并且得到默许。所以再问下就是要直接触碰到,官场陋习了。中下层策名委质的风气还存在,不是一日可以根除的。不过呢,宣冲小心眼记住这件事了,准备日后算账。
宣冲断绝有人通风报信的可能,派遣一旁亲兵去拿证据。
然后宣冲道:“怠慢农桑这罪责,目前还没有看出来。他既然说了薯粮易活,那么就等到成熟后再判。若是低于规定产量八成以下,再判渎职。至于现在!你没有遵照条例办事,去广场上去领十鞭子,等会把所有人喊过来看。”
保民官抬起头,“多谢主公,多谢主公!”——距离薯粮成熟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他还有时间补救。
宣冲望着他说道:“后续粮食没收上来,你的头也是要给大家传阅的。”
保民官连忙点头。宣冲不再管他了而是直接问一旁的官僚:“为什么没有批他的请求!一旁高级官僚冷汗直冒”。
宣冲微服私访时,基本不会因为下层犯错,就直接发怒斩杀下层,甚至会为下层犯下的错,找理由轻判,但是涉及到高层那就严肃了。
宣冲逻辑:自己的执政权是自上而下传递,如果是下层执行出现了问题,不按照追溯执行链找上层来追责,单单是严惩下面,问题还是解决不了。(这就和点灯时按钮按不亮一样,砸了按钮都没用,就得顺着按钮电路线向上找。)
高级民政官僚:“我们认为这块地能够完成生产指标,所以没有通过申请。”
宣冲:“你们调查了嘛?(调查也是要留痕)”
高级民政官嗫嚅地拿出自己满满当当的出行表,发现没有人手。
宣冲目光冰冷:“没有人手?不能从其他县区抽调人手来验证吗?”
这时候宣冲遭到沉默。宣冲知晓对面可能是不敢顶撞,选择停止追问。
宣冲:“这个事情写个检讨。”(因为总体本地粮食生产任务完成不错,故小问题不用放大。但小问题必须要点出来,让所有人注意。)
…兵家必须看到危机。…
榆城内,宣冲看着雍水南三个郡的民生报告。所有的郡县,户口都有所增加,北方来的逃难人口都已经安置,并且财赋总共达到了两千三百万钱。在这天下大乱的时节中,这西南方向维持着一种太平盛世的好局面。
只是宣冲治下的太平盛世,恰好撞上了大爻现在千年未有的战乱,这就如同小儿持金于闹市,是非常危险的。
宣冲看着越来越好的数据,表情非常严肃。因为如果接下来这一关如果过不了的话,这里的富庶就会变成了别人奖励军功者的血酬,一座座城池被破后,富者的家财被掠夺,贫者成为奴仆。
因为在这乱世中,“财”不是综合国力唯一,“武”才是根本。
外部诸侯们眼里,宣冲这几年的南征其实是在损耗军事实力。在封建时代,军事实力主要是看“军事人群”的数量。
封建的“军事群体”是需要常年脱产备战的稳固集群,类似于欧洲以骑士阶层为中心的战斗组织,以及东方以将领为核心的部曲。
宣冲在南征过程中,的确是淬炼出了一批战功达到上尉的阶层,且分封到南边区域了。所以总体军事实力看起来反而减少了。
正如大秦被灭时,扫荡百越的秦军并没有回师来拯救大秦。而大秦真正面临危机时,能够整合的,只有初步经过军事训练的骊山罪囚们。
但世人并不知道,宣冲的军事体系并不是“兵将固定”的落后模式。
武官带着家将家丁子弟的落后模式,西方传统骑士家族培养侍从,见习骑士,准骑士那种模式,现在都分配到边缘区了。
宣冲瞅了瞅身旁那些“军校派”,武棱算是一个军校派,但是他成绩是中游;但他身旁的那三个,是宣冲新军校中这三年的年级第一。
每一个,都是五百到八百左右的士官生中杀出来的第一名。
要论身体素质,他们不如武棱;但是要论战术水平、训练安排上,各个都是自己当年的翻版。
傍晚,宣冲带着这批士官们参加了民政会议;在众多民政官震撼中,宣冲将多年积钱全部划入战争用度,并且今年雍州三个郡两三千万的财赋,在新的规划中,直接在军事上分走了一千万。至于整个浱州三个亿的积财,宣冲直接给军事划了一个亿。
紧接着就是讨论“未来各个战线”上最大规模的用途支出事项,接着优先讨论用于铸造火炮,天舟,以及军士们训练时赏赐的酒肉采购等专款专项。
结果大家发现,按照宣冲设置的指标,款项可能不够!在剩余款项只剩下三百万的时候,众人停了下来,然而宣冲让大家不要急,继续大胆算!不够的由自己来补。——宣冲已经知道该如何放债了。
当确定了作战资源后,两天后,总军事战略会议在原先的会议室中召开,参会的人员亦如先前。只是原本坐在前面算账的文官们,现在在旁听席上。
军校中第二期第三期士官们,现在成为会场上主力;武锐这位作为士官学院教导主任的少壮派坐在左侧。右侧是武再兴。
会议开头,用不着说什么虚妄的“动员誓师”;这些将官们看到了他们主公是如何手指所到,“金如泉涌”。他们知晓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在长桌旁,这些正襟危坐的年轻军官们摩拳擦掌。
随着巨大帛书地图展开,帛书上原本模拟的云彩散开后。
宣冲面对这江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