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391章 华国退出群聊

第391章 华国退出群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随着那两方一起对华方发难,局面当即变得针锋相对起来,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无形的硝烟。

    至于刚刚结束的常规议程早已被众人抛在脑后,此刻,会议室内的焦点全集中在大屏幕上的几幅卫星图像和一份刚由老美代表提交的情报评估报告摘要上。

    张涛端坐在华方席位上,神情沉稳,双手平放桌面,指尖却微微收紧——这场突如其来的发难,是那两方精心策划的陷阱。

    他目光扫过对面的两方的代表格伦·威尔逊和安德烈·萨夫罗诺夫,内心冷笑:

    别看他们今天大谈合作精神,实则都藏着自己的算盘。

    如果美俄真找到了可控核聚变的新路径,他们只会死死捂住,然后借此敲打世界霸权,哪会像现在这样装出一副“正义卫士”的嘴脸?这简直是国际博弈中最可笑的虚伪。

    张涛脑中飞速盘算着这场闹剧的真相,其实对此情况他们已经提前有所预料的,因此今天的会议中对方突然发难,尽管看起来想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但实则完全在他们预料之中。

    美方能源部高官威尔逊起身时,那份故作镇定的傲慢,分明带着霸权阴影。

    他手里的卫星图像和情报报告,早已被美俄情报机构过滤过,只截取能污名化华国的片段。

    威尔逊高喊黄泽岛工程违背ITER“团结合作”初心,还搬出知识产权规则——可笑!

    三年前,美国劳伦斯实验室秘密推进惯性约束项目时,连基础数据都不愿共享,ITER会议上从不提及半字。

    别看萨夫罗诺夫紧随其后,大声的附和着,可他却清楚得很:E方的托卡马克项目一直吃老本,技术停滞,现在是看到他们取得了些成果就红了眼。

    张涛不屑的暗自思忖,这些人哪是关心科学进步?

    不过是想用“共同规则”绑死H国的手脚,让他们在新技术上的聚变工程,这株新芽胎死腹中。

    但张涛的脸上依旧波澜不惊——反击必须精准,不能漏出丝毫破绽。

    而另一边的逼迫也并未结束。

    M方能源部高官格伦·威尔逊清了清嗓子,锐利的目光扫过华方代表团:

    “主席先生,我们提请与会代表特别关注中国在舟山群岛黄泽岛的活动,如我方展示的图像所示,大规模基建活动正在进行,其设施规模、防护等级远超一般工业标准。”

    “更有明确证据——来自我方及盟友的可靠监测源——显示该区域于1月份记录到明显异常的高能激光脉冲辐射,峰值特征与大型惯性约束激光装置相符。”

    “结合已知信息,中国方面暂停了其位于合肥的EAST——一个与ITER紧密相关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实验,我们完全有理由质疑,中国正在黄泽岛秘密建造大型激光核聚变研究设施,并且可能将其置于ITER框架之外的单边技术轨道上。”

    “这不仅背离了ITER合作精神中关于透明度与共同进步的核心原则,也可能构成对本组织共享知识产权规则的潜在规避。”

    他的措辞严谨而充满力度,直接引用了ITER章程关于知识产权共享和透明度义务的条款。

    俄方代表,物理技术专家出身的安德烈·萨夫罗诺夫紧随其后,语气更为冷峻:

    “俄方的独立监测分析完全支持美方的基本判断,黄泽岛工程的性质已超出基础研究范畴,其安保措施之严密,技术路线选择之清晰,目的指向性之明确,都使我们不得不产生合理关切。”

    “ITER作为人类共同梦想的平台,参与者理应展现更大的诚意,华方在EAST项目上的突然停顿,转而投入一个更侧重于武器相关技术路径的、完全不受监督的大型工程,这令我们深感不安,希望华方做出详尽的解释。”

    他将技术质疑巧妙地引向了对目的正当性的拷问。

    会场陷入短暂的沉默,气氛变得极其凝重。

    各国代表的目光,或审视中带着忧虑、或中立夹杂着好奇,齐刷刷地投向华国代表团区域。

    华国代表团团长、张涛眉头微蹙,但神色依然沉稳。

    他身边的陈明低声迅速补充了几句,张副局长点了点头,缓缓站起身,目光平静地扫过美俄代表以及会场其他成员。

    “感谢威尔逊先生和萨夫罗诺夫先生的关注。”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冷静:

    “首先,关于EAST项目核心试验的调整,此前我方代表已在议题讨论阶段做过说明,这是基于国家整体科研经费优化配置评估、国内聚变研究路径阶段性成果比较,以及为进一步聚焦资源支持ITER主体工程而做出的正常内部调整。”

    “EAST团队多年来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方面为ITER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有目共睹,其贡献毋庸置疑。”

    “项目的局部节奏调整,绝不意味着放弃托卡马克路线或降低对ITER的承诺投入,事实上,我国对ITER核心部件的研制和资金投入,从未有过丝毫动摇,这有详实的履约记录可查。”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语气转而更加坚定,甚至略带一丝克制的强硬:

    “至于黄泽岛的工程,美俄代表仅凭几张未经证实的卫星图片、一些来源存疑的所谓‘异常辐射信号’,以及对正常港口建设活动的过度解读,就妄下结论。”

    “指责我国正在建设所谓的‘大型激光核聚变设施’,并暗示违背ITER精神,这种指控不仅严重违背事实,更是一种对联合国主权平等原则的粗暴干涉!”

    张涛的声音略微提高,展现出专业的姿态:

    “我国在舟山黄泽岛地区,确实在进行一项重要的国家级民用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海洋观测、深海资源勘探辅助技术验证以及新型船舶材料与结构的耐久性测试——这是一个涉及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安全防护技术的综合性研究平台。”

    “项目立项审批完备,完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通行的民用科研规范,各位看到的所谓严格安保措施,是任何涉及尖端设备、敏感仪器的大型研究平台所必需的常规防护,旨在保护昂贵的国家资产免遭盗窃、破坏或环境侵害,其核心目标是确保科研安全和公共安全,与所谓的军事项目毫不相干。”

    他转向美方代表:

    “威尔逊先生提到的高能激光信号问题,这需要更精确的科学溯源和专业鉴定。”

    “众所周知,沿海地区大型工业活动、特种船舶检修,特别是涉及高功率切割、焊接作业、乃至特定的大气物理或天体物理观测实验,都可能产生不同波段、不同强度的电磁信号。”

    “在缺乏详实原始数据、具体参数和明确位置标定的情况下,仅凭一次或数次信号特征就断言其为大型惯性约束激光装置的运行证据,这违背了科学研究最基本的严谨性原则。”

    “请美方提供详细的原始数据和测量报告,以便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复核,单方面的可靠来源评估,在这样重大的国际场合作为指控依据,显得过于草率和缺乏依据。”

    他巧妙地反将一军。

    针对俄方隐晦的技术路线关联论,他更是正面回应:

    “至于萨夫罗诺夫先生提到了惯性约束聚变的研究路径与EAST停顿的关联性。”

    “我必须强调,我国的聚变研究是全面布局的,激光驱动惯性约束技术作为基础物理研究的一个分支,其探索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是多方面的,例如极端条件下物态研究、高能量密度物理、甚至未来空间推进概念的探索,其研究目标完全是和平利用核聚变能。”

    “将特定科研方向的选择,主观臆断地与保密或武器开发挂钩,这不仅是对我国科学家合法研究权利的侵犯,更是在国际上制造不必要的误解与壁垒,这与ITER倡导的开放合作、和平利用的宗旨背道而驰。”

    他环视全场,语调放缓但分量丝毫不减:

    “华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是ITER计划坚定的支持者和贡献者,我们遵循ITER规章,履行成员义务,从未也不会进行损害组织利益或违背共享原则的活动。”

    “任何未经证实、带有偏见的猜测和指控,不仅伤害双边互信,也对ITER内部团结与合作氛围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我们敦促美俄及其他相关方,摒弃零和思维和冷战残余,回归到基于事实和科学证据的理性对话轨道上来。”

    “对于黄泽岛项目,我们有充分自由的保障措施,会在项目进展符合国际学术交流惯例的节点,适时通过正常渠道与ITER同行进行交流。”

    “但在现阶段,它就是一个单纯的内部的民用科研项目,不应也不容许受到无端的指责和干涉。”

    一番发言掷地有声,态度也是不卑不亢。

    这群人张口“团结”,闭口“监督”,可私底下早通过卫星和T工对他们的工程监视多年。

    老美CIA前脚分析华国物流数据,后脚就在国际论坛散布“技术威胁论”;俄方截获能量辐射信息后,第一时间不是探讨共享,而是向美方送交换筹码。

    他们的“不良用心”昭然若揭——非但自己不愿分享突破,还要把别人拖入泥潭。

    若真有了颠覆性创新,美俄恐怕只会像护食的饿狼,用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封锁一切。

    此刻竟能端坐台上大言不惭的谈什么坦诚合作?天大的讽刺!

    且不说他们就算真的是在托卡马克上取得了重大成果,那么想要交流,其他几方也要拿出来诚意来。

    要是真想空手套白狼,怕是有些天真了。

    更何况他们还真就不是搞的托卡马克。

    要知道所谓的ITER计划,也仅限于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卡马克,无论是华方还是其他各国,也都是基于这一方向展开合作的。

    可不代表所有聚变相关的工程,都要向这里靠拢和报备。

    就好像几家合伙包了片西瓜地,大家商量好卖西瓜赚的钱平分。

    以往总有些人想要多分钱少干活,这也就算了,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看到他们在旁边的哈密瓜地赚钱了,居然也想跑过来分一杯羹,但问题这片哈密瓜连土地带种植,可都是他们一个人干的,跟其他几个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总不能因为咱们合伙包了片西瓜地,连我自己的地和其他水果都搭进去吧。

    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至于把禺谷站伪装成民用科研项目,他们说的也是无比坦荡。

    既然这片地并非咱们一块承包的,那你管我种什么呢?种什么都跟你没关系。

    只要跟ITER协议无关,他们就有权对自己的项目保密,伪装成什么都是合理合法的,谁也管不着。

    因此,随着华方的发言结束,会场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美俄代表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华国的反驳并非空洞的否认,特别是要求美方提供原始数据的要求,更是一个对方难以立即满足的回击。

    格伦·威尔逊铁青着脸欲言又止,萨夫罗诺夫则交叉双臂,沉着脸不再发言。

    这场交锋,在表面上看似华国成功地将对方顶了回去,压制住了最直接的指控,但围绕黄泽岛工程秘密的猜疑与未来必然更激烈的监视与反监视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会场气氛凝重,各方都在重新评估对方的立场和底线,空气里的不信任浓得呛人。

    而这场会议,最终也并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而是草草收场,但那份由卫星图片和高能辐射信号拼凑出来的“证据”,却像一根毒刺,深埋在了会场的不信任氛围里。

    表面上看,指控被挡了回去,水面下的暗涌却骤然翻腾。

    接下来的讨论,注定将在这种高度不信任的背景下,在技术细节和程序规则层面继续进行,更加艰难。

    接下来的数周,华国代表团在ITER总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刁难。

    技术共享研讨会变成了精密的情报试探场。

    当讨论到核心的等离子体约束参数优化或材料抗辐照性能时,欧洲代表皮埃尔教授总是不经意地将话题抛向华国:

    “张团长,据我所知,你们在EAST项目上曾取得过边缘局域模控制的重大进展,这项技术对未来示范堆至关重要。”

    “考虑到全球合作的大局,贵国能否分享一些相关实验细节和经验?当然,是建立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

    美国代表威尔逊立刻跟进,眼镜片后的眼神闪烁:

    “确实如此,ITER章程明确规定了技术共享义务,特别是,若有成员国在‘并行项目’——比如贵国在黄泽岛的——‘新型民用设施’上……”

    他刻意放慢语速:

    “取得了关键突破,为了整体项目的效率和安全性,进行报备和技术交流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基于安全的合理关切。”

    起初,华国技术代表尚能顾左右而言他,以“国内审批流程”、“商业机密”或“尚在基础研究阶段”搪塞。

    但随着会议议程深入,这种压力从技术层面向战略层面蔓延,变得愈发赤裸裸。

    连美俄双方都能携起手来,在这件事上,有了共同的目标。

    本杰明·迪斯雷利说的很对,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利益面前,就连本该作为裁判的ITER组织也完全丧失了公允,甚至亲自下场参与了起来。

    ……

    一周后的协调委员会闭门会议上,氛围降至冰点。

    主持会议的ITER总干事格雷戈里奥将一份打印着数国代表签名的文件推向张涛,语气带着“善意”的沉重:

    “张团长,我们希望明确一点:作为ITER框架内的主要伙伴国及受益者,维持技术路线透明度与合作互信,尤其是涉及可能颠覆现有技术方向的重大突破时,是成员国的基本义务。”

    “贵国在黄泽岛的工程,其进展速度和保密层级,已经引发了广泛的、合理的焦虑,这可能导致其他成员国重新评估继续投入巨大资源的合理性。”

    威尔斯推了推眼镜,冷冰冰地补充:

    “总干事的意思很明确,共享聚变工程的基础原理和阶段性成果,或者提供开放、可查证的技术路径说明,是重塑互信的唯一方式。”

    “否则,其他成员国不得不考虑……暂停后续核心部件的资金注入和实物贡献,毕竟,在一条完全未知且封闭的岔路上投入,风险过于不明。”

    文件条款下隐藏的“核弹”终于引爆——利用华国在ITER框架内获取的技术红利和话语权进行要挟。

    威胁清晰而沉重,意思十分明显,要么你们就交技术,要么就出钱出力养别人家孩子,看着自己新生的“太阳”被孤立封锁。

    总之,后续你们要是还想再通过ITER这台全球最大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获取什么先进的成果,就得乖乖听话。

    否则,就别怪我们把你踢出去。

    要知道,华国在03年开始跟ITER项目组协商,一直到2006年才签订了合约,正式加入。

    作为七大成员国之一,华方对于ITER的贡献其实并不大,主要是承担12个采购包,如磁体支撑、校正场线圈、包层第一壁等。

    80%的试验材料投入,以及20%的资金投入,在整个投资占比中也就是百分之十。

    但华方技术基础薄弱,ITER是获取国际尖端技术的最重要渠道,所以过往的华国内部聚变研发预算都是高度倾斜ITER专项。

    在他们看来,华国肯定十分珍惜这个他们来之不易的ITER成员国名额,更依赖这份共享的技术。

    所以,十分放心的在这里等待着华国的妥协。

    看美方那个笃定的样子,似乎已经在盘算,稍后怎么能独自分享这个技术,起码也要打个时间差才行。

    会议室死寂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华国代表团的脸上。

    张涛看着那份措辞“公允”却满纸胁迫的文件,脑海里呈现的却并不只是眼前的画面,更多的则是回荡着,之前他和领导的代表郑秘书,张书记、以及那位神秘的洛总设计师,一同进行的一场电话会议。

    会议规格十分的高,内容更是绝密,甚至连他这个负责国际热核聚变工程的团长,在此之前都对此一无所知。

    也许是其他几方的过分行径,引发了上面的关注,这才让洛总将夸父工程项目进度给他透露了一二。

    而就是这点内容,就让他心里掀起了渲染大波。

    虽然在此之前,他跟上面汇报时,得到了也一直都是组织上不慌不忙的回复,即便是多方联合施压,也一直是稳住泰山。

    他之前还只是一知半解,有些许猜测。

    但这次,他终于知道为什么上面这么不着急了。

    听着洛总的简单陈述,他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起来,原来他们的底气居然在这啊。

    随后,郑秘书又向他传达了,对于此事华国的最终态度,彻底让他放下心来。

    至于现在……

    只见他缓缓从座椅上站起身。

    他没有再看任何一位代表,沉稳的目光扫过会议桌尽头悬挂的象征人类合作逐日梦想的ITER徽标,声音不大,却仿佛带着物理意义上的重量,足以碾碎所有的虚伪与算计:

    “我国参与ITER的初衷,是共逐清洁能源之梦,我们遵守章程,共享知识,承担义务,但梦想,不能以主权与尊严为交易,技术进步也绝无义务在胁迫下拱手相让。”

    他没有给对方丝毫回神的空隙,声音沉稳如山,却穿透墙壁:

    “尽管我们是秉持着友好互助的心,希望同各位一起在这条路上努力,但我国也有一句古话,‘道不同不相为谋’。”

    “聚变之光,人类必需,纵有千难万阻,前路也非只ITER一道。”

    “贵方口中‘合理的焦虑’,其根源不过是你们落后的步伐跟不上我们开拓的方向,与其费尽心机觊觎他人成果,不如潜心提升自己。”

    张涛抬起头,目光如炬:

    “基于贵方对合作精神和基本准则的严重违背,并企图以终止合作为由进行技术胁迫……我方代表团正式宣布:退出ITER计划。”

    格雷戈里奥脸色煞白,威尔逊的眼镜滑到了鼻梁骨上,萨夫罗诺夫僵在了座位里。

    这是什么意思?退出?直接掀桌子了?!

    谁也没能想到,H国的态度竟然如此决绝!

    “轰!”

    此话一出,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惊呼与质疑声几乎掀翻屋顶!

    而张涛则不再理会身后爆发的混乱和惊疑的喧嚣声。

    他率领H方的代表团成员,在一片惊疑的目光中,昂首阔步地走出了会议室,随着大门在他们身后轰然关上,将嘈杂隔断,也如同斩断最后一道枷锁。

    而另一边,随着H方的退场,会议室里一片短暂的死寂。

    刚刚还充斥着指控、胁迫和Z治交锋的空气,现在只剩下一种空洞的胜利感,以及一股难以名状的……冷意。

    美国代表约翰逊·菲斯克站在原地,没有立刻坐回席位。

    他目光深邃,望着张涛一行人在厚重门扉后消失的方向,眉宇间,并没有预想中拔除眼中钉的畅快,反而堆积着一层疑虑的阴云。

    “我们成功了,约翰逊。”

    旁边的副代表,罗伯特,低声说道,语气带着一丝如释重负:

    “他们自己选择了离开,以后,ITER的所有进展,所有的核心数据,所有的经验成果,都和他们无关了,我们清除了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的……威胁。”

    罗伯特的声音带着肯定,试图为这次行动盖棺定论。

    按常理确是如此,将华国这样一个重要的技术贡献国、同时也是最强劲的竞争对手逐出核心圈子,断绝其获取国际顶尖聚变研究成果的渠道,怎么看都应该是美俄和欧洲阵营的一大胜利。

    从此,华国只能闭门造车,而世界聚变的圣杯——可控核聚变——似乎离主导国们又近了一步。

    约翰逊从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算是回应。

    他转过身,踱回自己的座位,目光扫过眼前摊开的卫星照片和情报摘要——那些清晰显示舟山群岛黄泽岛上巨型混凝土基座、高耸塔吊和严格安保圈的照片。

    “成功?”

    约翰逊缓缓坐了下来:

    “罗伯特,我总觉得……他们离场时的那种平静有些不对劲,一点不像是被我们逼入绝境后羞愤退场的样子。”

    罗伯特愣了愣,回忆了一下。

    确实,张涛的宣布退出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和辩解的拖沓,更没有想象中的沮丧或愤怒。

    他们走得异常干脆,毫不犹豫。

    “他们解释EAST核心试验暂停的理由”

    约翰逊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分析者特有的警觉:

    “说是因为科研经费优化评估与结构调整。”

    他冷笑了一下:

    “谁都知道万明远和他的EAST在华国核聚变界的地位和投入,冻结试验?而且是无限期暂停?为了什么去优化?调整到哪里去?”

    他看向罗伯特:

    “答案,不就正在这里吗?”

    约翰逊的脑中飞快闪过更隐秘的、未被写在公开报告里的情报碎片:

    “我们利用EAST停摆和黄泽岛工程作为发难的契机,逼他们共享技术或者退出,这步棋看似漂亮。”

    约翰逊的语速越来越慢,像是在梳理一团乱麻。

    “我们成功地将他们排除在了ITER的核心圈外,断绝了未来分享我们集体智慧果实的渠道,这很好,是他们活该……可是,罗伯特……”

    他抬起头,蓝色的眼眸深处闪烁着一种极深的不安。

    “我们假设的前提是,他们需要ITER,需要ITER的知识共享、技术支持、国际协作来发展自己的聚变技术,我们切断这条路径,就能严重迟滞、甚至扼杀他们的聚变计划。”

    约翰逊的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仿佛在向自己确认一个可怕的可能。

    “但……如果他们并不需要呢?”

    “罗伯特,我感觉我们一定漏掉了什么关键的东西……”

    约翰逊喃喃自语,视线重新投向那扇紧闭的大门,仿佛能穿透门板,看到张涛昂然离去的背影。

    “那份异常的激光信号……EAST的无限期冻结……还有华国退出时那不同寻常的干脆……”

    胜利的快感早已如潮水般褪去。

    一种对未知的恐惧,如同会议室角落的阴影,正悄然弥漫上来,一点点啃噬着约翰逊·菲斯克的心。

    他的直觉告诉他:蛇虽被赶走了,但没人看清它褪下的蛇皮之下,究竟孕育着怎样一个更恐怖的怪物。

    华国这艘大船,正悄无声息地转向,驶向一片他们无法窥见、更无法追赶的海域,留下ITER这艘看似庞大的旗舰,在迷雾中鸣着孤独的汽笛。

    驱逐?也许,恰恰是放虎归山。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