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都市言情 -> 股海拾金-> 第四百七十四章 改造升级 第四百七十四章 改造升级
- IT代表的任务则更为基础且关键——着手接入永丰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监控网络。这意味着永丰的核心运营数据,包括生产、库存、销售、人力,将对旭升投资实现一定程度的透明化。这一步遭遇了软抵抗,永丰原有的IT人员以“系统兼容性”、“数据安全”、“需要时间”等理由试图延缓进程。但这在协议中早有明确规定,周涛的态度温和而坚定:“安全性请放心,我们采用最高标准。兼容性问题,我的团队会协助你们解决。时间,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明天给我。”
李总办公室的门,在一天内被不同的主管敲响了好几次,内容无外乎是“旭升的人要求……”、“这个流程以前不是这样的……”、“李总,这有点不方便……”
李总只能一一安抚:“配合,按协议来。这是为了公司好。”
他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车间里那个正在测量工位间距的旭升运营代表,心情复杂。资本的乳汁甘甜,但吮吸的力度,似乎比想象中更要强劲有力。他感觉自己对公司的掌控,正在被一种更系统、更精细、更无情的力量悄然渗透和重塑。
而与此同时,在旭升投资办公室爱旭的电脑上,一个全新的数据看板正在调试接入。很快,永丰关键岗位的实时产能、良品率、甚至是能耗数据,都将以图表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他面前。
他对站在一旁的JESSICA说:“告诉周涛,数据我要真实的,问题我要尖锐的。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到第一份详细的运营诊断和优化方案。”
“入局”已完成。接下来,将是更深层次的融合、博弈,以及价值挖掘的真正开始。永丰这家传统的制造企业,正被缓缓推上旭升设计好的轨道,驶向未知却也充满希望的未来。
周涛团队入驻后的三个月,永丰实业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效肾上腺素,进入了一种高速运转、近乎亢奋的状态。旭升投资的力量不再仅仅是账面上的数字,而是化为了轰鸣的新设备、全新的流水线、以及无处不在的优化指令。
巨大的厂房一角被划为改造区。旧的、泛着油污的机器被逐一拆解运走,取而代之的是被厚实防尘罩包裹、等待安装的全新智能设备。来自德国和日本的工程师团队与永丰的技术人员日夜不停地忙碌着,进行安装、调试和校准。
空气中不再仅仅是金属切削液的味道,更混合了新车床的工业油脂味和激光定位仪的细微电子气味。崭新的机械臂在预设程序下进行着空载测试,动作精准、沉默而有力,与旁边老生产线上的嘈杂人声形成了鲜明对比。
改造并非一帆风顺。新旧生产线的切换导致了短期内产能的短暂下滑。老产线的工人需要接受培训才能操作新设备,习惯了凭手感经验的老师傅们,对着布满英文和代码的操作界面皱紧了眉头。生产效率的报表上,一度出现了难看的红色数字。
周涛的压力巨大。他几乎住在了工厂,每天召集会议,协调资源,解决层出不穷的技术和人员问题。永丰的李总看着报表,内心焦灼,但想到对赌协议和未来的前景,只能咬牙支持,强力推动各部门配合。
旭升带来的不仅是硬件。一套全新的MES(制造执行系统)被强制推行。每个工位都安装了数据采集终端,工人的操作时间、物料消耗、良品数量都被实时记录并上传系统。
起初,这种被“监视”的感觉让工人们极为不适,怨声载道。但很快,他们发现这套系统并非只是为了监督。运营代表会根据数据反馈,快速定位生产瓶颈——可能是某个工位的夹具设计不合理,也可能是物料配送路径有优化空间。然后,工程师团队会立刻着手解决。
基于系统数据进行的微创新和流程优化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一个微小的改动可能只是为工人节省了一个转身的动作,但日积月累,效率的提升却惊人。
经过最初两个月的阵痛期,第三个月开始,效果开始显现。
新生产线完成调试,全面投入使用。自动化程度极高的新设备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运转,生产节拍远超老旧设备。由于机械精度和稳定性的提高,产品良品率大幅攀升,废品和返工成本显著下降。
最重要的是公司的生产样品已获得华为公司和小米公司的认可,正在进入供应商评估程序。
最新的月度经营报告被同时放在爱旭和李总的办公桌上。
报告显示:永丰实业当月的总产能,相比改造前,提升了百分之一百二十,正式实现了翻番!同时,单位生产成本下降了百分之十八,产品质量关键指标提升了三十个百分点。
李总看着报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又无比兴奋的笑容。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对赌协议轻松达成,以及永丰未来在行业中地位跃升的景象。
而在旭升投资,爱旭翻阅着JESSICA呈上的报告,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但他关注的不仅仅是产能和成本,更主要的资本和实业的结合,未来将是旭升投资的投资重心。
“告诉周涛,”他对JESSICA说,“产能稳定后,下一步的重点是研发。将节省下来的人力,投入到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中去。我们要的不是一个只会重复生产的巨兽,而要一个能不断迭代、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企业,力求达到上市门槛,寻求投资效益最大化。”
“另外,”他补充道,目光似乎穿透了报告,看到了更远的地方,“产能扩大后,现有的仓库和物流体系很快会跟不上。让他开始评估扩建仓库和优化厂区内物流动线的方案。”
JESSICA迅速记下要点。她知道,老板的思维永远快人三步。第一阶段硬件升级的成功只是基石,接下来,软件(人才、研发、管理)的升级和更大规模的布局,即将展开。
永丰实业的厂区里,机器依旧轰鸣,但声音似乎变得更加悦耳,仿佛奏响了一曲关于效率、利润与未来的工业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