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其他类型 -> 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坚守与创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坚守与创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报错

    离开会议室,重新走到阳光下,三人都沉默着。博物院的壮美依旧,但他们心中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负担。

    张磊揉了揉眉心:“那个苏琳,不好搞啊。她根本看不起咱们的传统。”

    周明闷声道:“她懂柳编吗?她只知道她的色系!”

    “她有的她的道理,但我们有我们的根。”柳青轻声说,“既然他们要创新,那我们就用他们看得懂的方式,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创新。”

    回到博物院旁边的酒店,窗外是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夜景,与白日里博物院的静谧庄严恍如隔世。

    套间的小会议桌上,摊开着会议笔记、样品和笔记本电脑,气氛却比在博物院会议室里还要凝重。

    周明一口气灌下半瓶矿泉水,重重地将瓶子顿在桌上:“那个姓苏的,鼻孔都快翘到天上去了!什么解构,什么符号,她懂什么叫手艺吗?”

    张磊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调出苏琳提到的那些国际知名设计案例,眉头紧锁:“明哥,消消气。她说的那一套,是目前设计界的主流观点,强调视觉冲击和普适性。从商业逻辑上看,不能算全错。”

    “商业逻辑?那我们手艺人的逻辑就不算逻辑了?”

    周明这个新时代前卫青年已经彻底融入手艺人角色了。

    “明子,张磊不是那个意思。”

    柳青拿起那个龟背纹书签,指尖轻轻拂过紧密的纹路。

    “苏设计师有她的立场和视角,她站在国际化的舞台上看问题。而我们,是站在清河的土地上看问题。视角不同,看到的风景自然不一样。”

    “那怎么办?就按她说的,把咱们的‘魂’给拆了?”

    “当然不。”柳青摇摇头,目光投向张磊,“张磊,你之前说的数据验证,具体怎么做?”

    张磊立刻来把电脑屏幕转向两人:“我们可以快速渲染出几个方案的效果图。一是完全遵循古法的原样复刻;二是苏琳提出的那种极端解构的现代方案;三是……”

    他顿了顿,看向柳青:“我们需要一个中间方案。既保留龟背纹的核心神韵,又在形态或色彩上做一些符合现代审美的微创新。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案做成简单的问卷,通过我们的网店社群、非遗爱好者论坛等渠道进行小范围投票,用数据说话。”

    “这是个办法。”柳青点点头,“但时间可能来不及,而且,李主任他们未必完全认可这种民意。咱们可不可以这样。”

    她一边说,一边快速地在白板上勾勒起来,“我们不一定非要纠结于纹样本身是平面还是解构。苏琳想要的是视觉符号,我们给她一个更高级的符号,空间的符号。”

    “这是……”张磊眼睛一亮,“把纹样从二维提升到三维了!之前怎么都没有想到!”

    “这样好!”周明摩拳擦掌,“我这么聪明的脑袋瓜差点被那姓苏的带歪了。”

    “还有,”柳青看向张磊,“数据验证也要做。我们要用创意+数据,两条腿走路,让他们无话可说!”

    “OK”

    房间里的气氛彻底扭转了。

    之前的压抑被一种亢奋的创作激情所取代。

    张磊噼里啪啦地敲击键盘,周明打开工具包处理柳条,柳青站在白板前,不断地完善细节。

    第二天,柳青婉拒了苏琳希望他们先按图纸打样的建议,而是带着周明和张磊,直接扎进了博物院为他们提供的一间临时工作室。

    他们选择了苏琳设计中一个看似最简单的高挑笔筒。

    这个选择颇具深意:笔筒功能明确,造型简单,最能凸显工艺和材质本身的美感,也最容易进行对比。

    “明子,”柳青对周明说,“我们严格按照最正统的龟背纹骨架来编,一针一线都不能错。只用天然原色柳条,不染任何颜色。唯一的改变是。”

    柳青指着图纸:“将纹样比例纵向拉长,适应笔筒的高度;同时,经纬线之间的间距适当放大,营造一种通透、疏朗的感觉。”

    周明点头:“我懂了!骨架不变,魂就还在。疏密一变,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从敦实稳重,变成了清秀挺拔!好主意!”

    他选取最匀称、色泽最温润的原色柳条,手指翻飞间,龟背纹那严谨而优美的骨架迅速成型。因为间距放大,编织速度更快,但对手法的稳定性和精准度要求更高。

    张磊调整了灯光,从不同角度拍摄编织过程和周明手中逐渐成型的笔筒局部。

    “青姐,”张磊看着相机里的画面,兴奋地说,“你看这光影,比任何效果图都有说服力!”

    柳青看着在周明手中渐渐拔高的笔筒,它确实还是那个龟背纹,但因为形态的改变和疏密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现代感和空间感,像一件极简主义的雕塑。

    当这个素雅、挺拔、光影斑驳的龟背纹笔筒最终完成,静静立在工作室的桌上时,三人都知道,他们准备好迎接下一次的碰撞了。

    这一次,他们手中握着的,不是妥协的方案,而是一份充满自信的、来自技艺本源的回答。

    第二次项目会议,气氛与初次截然不同。

    苏琳早早到了,面前摊开着精心修饰的设计图册,眉宇间带着一丝准备充分的自信,也有一丝对柳青他们“不听话”的不满。

    李主任和赵老师随后而入,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柳青、周明和张磊最后进来。周明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用素布覆盖的物件,张磊则提着笔记本电脑和便携投影仪。

    “柳女士,听说你们这两天一直在工作室忙碌,想必是有了新的想法?”李主任语气平和但带着审视。

    “是的,李主任。”柳青不卑不亢地点头,“我们认真思考了苏设计师的理念,也回归到我们技艺的本源,做了一点尝试。希望能用实物,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想法。”

    “实物?”苏琳挑了挑眉,目光落在周明手中的物件上,带着好奇与些许不以为然。她倾向于相信数据和效果图,对所谓“手工艺品”的即兴发挥,持保留态度。

    周明像举行一个微小而郑重的仪式般,轻轻揭开了素布。

    那个高挑、疏朗、由原色柳条编织而成的龟背纹笔筒,静静地呈现在会议桌中央。

    一瞬间,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

    阳光恰好透过窗棂,斜斜地照射在笔筒上。光线穿过放大间距的龟背纹骨架,在桌面上投下清晰而富有韵律的光影,随着窗外微风的扰动,光影轻轻摇曳,仿佛有了呼吸。

    它没有炫目的色彩,没有解构的形态。

    但那种源于严谨骨架的秩序美和天然材质的温润感,以及光影互动所产生的灵动意境,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无声的气场。

    赵老师第一个凑上前,几乎是屏住呼吸,戴上一副白手套,极其轻柔地将笔筒托在手中。他旋转着,仔细审视每一个细节,手指感受着柳条光滑的触感和编织节点的精密。

    “好!好啊!”赵老师连声赞叹,眼中放出光来,“骨架一丝不苟,是正宗的龟背纹!但这疏密变化……妙啊!既保留了纹样的神韵,又赋予了它通透的现代感!这光影效果,简直是点睛之笔!这才是活着的非遗!”

    李主任也微微颔首,身体前倾,仔细观看着。作为项目负责人,她需要兼顾艺术性与市场性。这个笔筒,显然兼具了二者。它的高级感和独特性,远超一般流水线产品。

    苏琳最初的轻视消失了。

    作为专业设计师,她对美有着敏锐的直觉。眼前这个作品,用一种她未曾设想的方式,完美地回答了她关于“现代审美”的质疑。

    它不张扬,却极具力量;它很传统,却丝毫不显陈旧。

    她甚至能想象到,这样一件作品摆放在现代简约风格的书桌上,非但不突兀,反而能成为提升空间格调的艺术品。

    “柳女士,”苏琳的声音比之前柔和了许多,带着探究的意味,“能谈谈你们的创作思路吗?”张磊打开投影仪,将拍摄的编织过程、细节特写,尤其是光影变化的动态图,投映在屏幕上。

    柳青站起身,走到屏幕前,她的声音清晰而平静:“李主任,苏设计师,赵老师。我们理解创新的重要性,但我们认为,非遗的创新,根基在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她指向屏幕上的龟背纹骨架特写:“就像博物院的墙体,砖石结构是它的根本,亘古不变。我们的创新,不是去改变墙的结构,而是去寻找不同的‘光’来照射它。”

    “这个笔筒,就是我们理念的一次实践。它依然是纯粹的、未加染色的柳条,依然是正统的龟背纹编法。我们只是拉长了比例,放大了间距,让它更符合现代使用的尺度,并让光能够参与进来,成为设计的一部分。”

    柳青的阐述,没有高深的理论,却用极其形象的比喻,将一种复杂的创作哲学讲得透彻明了。

    苏琳用手触摸那细腻而充满韧性的纹理,感受那严谨结构中透出的呼吸感,看着光线在柳条间流淌产生的微妙阴影变化。

    这完全不同于效果图上的冷硬感觉,这是一个有温度、有生命力的物件。它不说话,却仿佛在诉说着百年的故事和匠人的心意。

    苏琳沉默了许久,再抬头时,眼神里的固执和轻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郑重和反思。

    她认真地看着柳青,又看看那个笔筒,终于诚恳地说:“柳女士,我为我之前的武断道歉。你这个光影理念以及这件作品,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尊重文化本体,也更具东方智慧的创新路径。受教了。”

    她主动拿起图纸:“这个方向不对。我们重新来。请你们帮我,告诉我哪些是技艺的底线不能动,我们在这些框架内,寻找最美的可能性。”

    李主任的脸上露出了会议开始以来的第一个轻松的笑容:“很好!这才是我们开展这个项目所希望看到的碰撞与火花!柳女士,你们的这个思路和方向,我认为非常正确!赵老师,您看呢?”

    赵老师爱不释手地捧着笔筒:“我没意见!这才是我们博物院文创该有的水准!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我建议,首批产品就沿着这个方向深入开发!”

    会议的方向彻底扭转。

    接下来的讨论变得高效而融洽。双方确定,以“光影龟背”为核心概念,拓展开发一系列文房用品和家居饰品。苏琳也主动提出,不再执着于解构纹样,而是发挥她的长处,在色彩体系,包装设计和市场推广方面,与柳青团队进行深度合作。

    走出会议室,省城秋日的阳光格外明媚。

    周明长长舒了口气,脸上是掩不住的骄傲:“这下,心里踏实了!”

    张磊兴奋地拍了拍电脑包:“青姐,你刚才讲得太棒了!咱们这次,算是真正立住脚了!”

    柳青看着两位伙伴,心中充满感激与力量。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前路依然漫长。但此刻,她无比确信,只要根须深扎于传统的土壤,枝叶勇敢地伸向现代的天空,清河柳编这条路,一定能走得更宽、更远。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