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wangshugu.info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手机阅读
望书阁 -> 玄幻魔法 -> 三国之天下-> 第一八0节 改制和科举(中) 第一八0节 改制和科举(中)
- 夜虽然已经深了,但在东方剑屋里的两人依旧没有歇息的打算。(.la 好看的)灼灼的明灯闪烁着橘红色的光亮,那跳动的阴影,在两人的脸上翩翩起舞着。看这两人那劲头十足的模样,似乎他们已经有了秉烛夜谈而至天明的打算。
“这些事情在主公你的心中一定盘算了许久吧。之所以没有说出来与我们讨论,只怕不仅仅是因为你所想的东西辄待完善那么简单的事情。恐怕还是因为主公你并不认为我们现在所控制的地方能够实现你想的那样进行变革。毕竟,我们这里所说的,所讨论的都是纸上谈兵的东西,究竟能不能实现还有待于现实的检验。若贸然的推广开来,只怕有一个万一之后,我们辛苦了数年的事情会旦夕而废啊。”贾诩身为东方的首席谋士,心底始终着惦记着东方剑的大业他,在将东方剑所说的自己这边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考虑之后,得出了一个他自己也不怎么愿意看到的结论:“那就是这样的变革需要强大的实力和长久的时间来完成,宜缓而不宜急。否则很有可能因为变革引起的动乱,而削弱自身的实力,从而让外部之敌入侵自己。”
“哎,这个正是我所忧虑以及在这里和你所的原因,我知道一旦我要做这件事那么我们所遇到的眼里会很大,甚至大的我们都不知所措。现在我们的地盘还是很小,我之所以和你说就是想要你有个准备,等我们拿下长安和并州的的时候就是我们实施变革改制的时候。其实这只是一个变革而已,又不是推倒重来,在一张白纸上画画,自然需要稳妥了,所以我们也不要太过于担心了。”东方剑说道。
“呵呵,主公明白这点就好。”贾诩淡淡的笑了起来,手中的折扇在烛光的闪耀中轻摇:“主公现在的打算空拍是想在幽州进行试验吧!”贾诩沉默了一会,突然抬起头来问道。
东方剑愣了一会道:“不错,毕竟幽州是咱们起家的地方,所有人对于咱们还是很支持的,就算是发生了什么咱们也可以居中调解吗?”
对于东方剑语气中所露出来的肯定,贾诩觉得很奇怪,虽然他也觉得在幽州试行是最好的,但他绝没有东方剑那样充满的绝对的自信。
东方剑好想看出了贾诩的疑惑:“我之所以选在幽州除了我说的这一条之外,还有几条最重要的就是,在幽州我有决定一切而又效忠于我的军队,在这个皇权不彰的乱世,军队就代表了我拥有制定我们所想要制定的任何规则的权利;第二因为我有你、有元浩、有元直、有则注、有元常等这样多各种各样的人才,因为我有了你们,所以我就拥有了你们的智慧与谋略,有了你们的大局观以及非凡的战略眼光。我绝不相信还有什么困难是以你们的智慧也解决不了的。毕竟,我们的先辈已经在你们的前头作出的榜样。昔日文景之世的诸侯可谓是势大,与今日我们所遇到的颇有些相似,但今日的那些诸侯何在呢?我想似乎可以用与之类似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哦?”听了东方剑所说,贾诩的脑筋飞快的转动起来。他稍稍的一想,便已明白东方剑给于自己的提示:“妙啊!若是能让类似于推恩令的政策不断在大家族中持续下去的话,那大家将变为小家,这样就不太可能与我们相抗衡了。不过,这命令恐怕不好被推广吧,毕竟谁都看得出其中的要害啊。大家族中也不是没有人才的,甚至他们那儿的人才并不必寒家的少,毕竟这么多年来人才大多是出自豪门。若是我们强行以军队为保障,强制性的将主公的政策推广下去的话,只怕这些大家会联合起来反对,到时主公只怕无人可用了,更有甚者到时候会在主公争霸天下的道路上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到时候我们就得不偿失了。”
“你说的我都明白,对应这种局面我还有两种办法可以解决的?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公达他们的想法,毕竟他们均是出自豪门。”东方剑说道。
“至于这一点儿,主公尽管放心,公达等人均是由大才之人,而且心怀国家,如果对国家有好处的,对百姓有好处,对天下有好处的话他们都会支持的,而且他们对主公是忠心耿耿的。”贾诩说道。
东方剑道:“我也知道他们的为人,但是毕竟这件事所牵扯的太大了,等回到幽州你和他们谈一谈,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和他们说。”
“是,不知主公所说的是那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贾诩充满好奇的问道。
“我所说的方法就是科举和学堂。”迎着贾诩好奇的目光,东方剑微笑的吐出答案来。
“科举和学堂?”贾诩瞪大了眼睛:“这学堂属下明白,就是主公在幽州所创办的文学院一样,收尽天下英才。可是科举,这是什么?”他不解的问道。
“科举又可称为科考,简而言之便是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考什么由我们来定,题目由我们来出,将考试面向大汉十三州所有的读书人,不论他们出身贵贱,只以他们在考场上所得的成绩而论。只有成绩优秀的人才能成为官吏,这便是科举。”东方剑脸上笑着,但是心里却有些悲哀:“这科考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他毕竟是盛行了千年,也是目前世上最好的,也是最接近现在历史的,最完善的制度。科考就是在后世的二十一世纪都是评价一个人学有所成的标志,更何况是现在呢?”他暗自诽腹着,然后又继续说道:“科举只能考应试者的具体实力,而万万不能把诸如经典、德行之类令人无法判断的东西都掺杂于其中。否则我们考出来的人只怕就会变成那种笔下有千言,胸中并无一策的呆子了。”
“啊?”原本就被东方剑那个科举之创意弄得深思起来的贾诩,又听东方剑如此说道,不由得惊了一声,不过他倒是很快就明白了自家主公为什么还要单独将这一点列出。“主公可是怕取来的人不合用?”贾诩微笑的说道。
“正是如此。我们所要用的是人才,而不是那些个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不知道家国天下事的书呆子,也不是那些个只会做所谓的锦绣文章而不知天下疾苦的所谓的才子。”东方剑点头:“所谓在其职谋其位,断案需要断案的判断力,主簿需要相应的账目计算能力,管行政的需要相应的政务谋划能力,这种种的能力不是单单凭着修身养性的道德水准能做好的。道德高尚的人我们最多只取他一个清字,至于他的能我们并不能看出来,而这个便需要我们用考试的方式来得出结论了。有又能又清的人那是最好,但若只有能而短于清那我们也可以通过种种立法的手段在约束他们同时,并利用他们的能力嘛。在这样的乱世里,有能力可是最重要的哦。”
“这倒也是!”贾诩被说服了,不住的点头称是。
“而且,我们还可以把科举和我们的学堂结合起来。”东方剑微笑的继续说道:“一来,可以让我们的新制度更加迅速的被众人知道;二来,也可以大量吸收各种流落在民间的人才;这三么,则是可以用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培养我们的接班人。争夺天下的事情,可不是数年可以搞定的,我不知道这乱世还要持续多久。虽然我们眼下都还年轻,但我们却应该考虑更加久远的事情了。”
“主公说得在理啊,想必主公对此早已有了构想吧。未知主公究竟打算怎样办这个学堂呢?”贾诩见东方剑没有任何思考的就把问题作出了解答,心底好奇的继续追问了下去。虽然那解答稍嫌粗糙了一些,没有什么细致的地方,但明显可以知道,东方剑对这所谓“科举和学堂”之事,盘算的不是一天两天了。他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这样的事情呢?贾诩觉得有些奇怪了。
“这个学堂啊。我打算大体分做五个分院来做,也就是所谓文学院、杂学院、兵学院、政学院、法学院。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文学院和军事学院了。”东方剑微笑的开口解释道:“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文学院中那些个别家的东西分离出来。以后的文学院就只是研习儒家之真解,探索古人之智慧,穷究经典之所;而杂学院则是精明算术,再复百家,奖励百工之所。文和我想你也知道,天下四名是按士农工商来分的。士者,乃管理国家之人。农者,乃种植粮食之辈。此两者都不曾受到歧视,倒是排在他们之后的工商,却累累为世人所瞧不起。我不知道你对这些人的看法如何,我只觉得我们今后要发展就离不开工商,尤其是其中的工者。经过几年的战乱现在的人口早已不比几年前了,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完整的利尽人力才行。工者所制之物,往往被世人呼之为奇技淫巧,这绝对是一个误解。对于我们来说,工者所制之器具若是能以一人之力而成三人之力,那岂不是增加了三倍的人力?这对人口不过的我们来说,可是一件大功啊,就像马钧所制造的投石车一样,他为我们减少了多少的人员死亡,所以我打算单独设立这么一个杂学院。”说到这里,东方剑止住话题,没有继续说下去。他或许是觉得有些口渴了,便端起身前案几上的茶水来喝了一口,眼睛却直直的朝向贾诩那俊朗的脸庞。“你说呢?”他眼中透出这样的意思。
“主公所言甚是,这重工技而剩人力之事确实是我们眼下所需要着重发展的。若是能有些成果,不仅仅是利于我们自身领地的发展,更有利于我军战力的提升啊。就像当初主公炼制出那个焦炭一般,提高了我们的炼铁水平,只怕那也算是百工里的一技吧。”贾诩也是精通杂学之人,平日里也看了许多除却儒家典籍之外的书,对所谓的百工之道并不是全然不通,再加上就与东方剑相处,明白东方剑那焦炭的炼制并不是如外头所传说的那样是什么先加秘法,自然也就能够理解东方剑这要重百工的想法了。
见贾诩同意自己的想法,东方剑得意的笑了起来。然而他的笑并没有持续多久,却听见这边的贾诩又提出一个问题出来:“嗯,为兴百工,而专门设立杂学院确实有其的必要。但为何还要把政学院、法学院与文学院分开呢?主公难道不晓得现在的儒者已不是单独的研习经典,而是在研习经典的同时也学习这些东西吗?像我,像元浩,像元直都是同时修习这些事情的。毕竟我们身为士者,为官论政乃是份内之事啊。”
“为官论政乃你们士者份内之事?”东方剑听了微微的摇了摇头。他觉得自己的这位谋士虽然与自己相处的久了,很受自己的一些影响,但毕竟还是这个时代的人,其中所有的一些观点还是这个时代之人常有的观点。比如这刚刚的一句,就很让他不以为然。只是这不以为然只能默默的放在心理腹诽着,东方剑自认眼下自己没这个精力和实力去与这早就形成已达几千年的观念叫板,便只好来一个充耳不闻了。他自动忽略了贾诩那最后的一句,而直接将前头的问题回答上来:“人力有所穷尽,而学海无涯。对于各门事务的精专都是得花上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去研究的。我并不否认如你们这样的天才能够在掌握一门精要的情况下能够继续精专于其他,但我也十分明白的了解,诸如你们这样的全才还是少数。更多的人让他去学习一门就已经耗费了他们极大的精力,如何还能要求他们兼顾其他呢。再加上全才养成的时间长,而专才养成的时间短。以我们现在的需求和所能拥有的时间来看,培养出大量各专一门的专才,却是比花了大量的时间却只能有少量的全才要好得多了。”
“唔!‘人力有限,而学海无涯’,故全不如专,量少不如量多。主公原来是做着这样的打算啊。”贾诩咀嚼着东方剑的话,越想越觉得他所说的很有道理,但似乎是不服气还是怎么的,他还是振振有词的反驳道:“天才虽少,却并非没有。若真有人如我们一般能精通数门,那又如何?”
“他们若是自认为可以多学数门那就多学数门吧。事实上,我的学院并没有限制他们让他们在入了一个分院之后,便只能呆在一个分院之中啊。事实上他们若是在学了一门之后还对其他的学院的知识有所兴趣的话,他大可去旁听学习啊。只要他在最后的考试中能够通过,谁还管他究竟学了几门呢?”东方剑无所谓的摊开手说道,“自由的听课,自由的学习,但用考核的方法对学堂的学生宽进严出,严格控制学堂里出来的学生水平,令他们无论似平常人也好,天才也罢,都只有优秀者才能取得毕业的资格。”
“原来如此。”贾诩了解的点了点头:“这倒是和我们昔年的求学很相似啊。只不过昔年的我们是漫山遍野的跑到老师家中去学习,而眼下却只要入了学堂便可以接受数位先生的教诲,端的是方便呢许多。”
“嘻嘻,当然方便了。管宁他们也算是大汉闻名的儒者了,所会者也不止一样,现在再加上一个大学士蔡邕和乔玄,我想由他们作阵的话,我这学院还不至于屈才,现在天下各地的游学之人已经是慕他们的名而来了,而且是蜂拥而至,现在他们都在接受我幽州的教育,那么以后他们一直能在我幽州之下当官,因为其余各地根本就不可能接受他们的思想?”东方剑说着开心的笑了起来,那笑容在贾诩看来怎么都像是一个小人志满意得得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一八0节 改制和科举(中))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